政府下台前,德国集中曝光北溪真相,贝尔伯克访华讨论3大议题!

小月观天下 2024-12-05 14:08:4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朔尔茨政府的政治遗产,怕是要靠一场“北溪真相”和几句对华表态来收尾了。可惜,真相能转移选民注意力吗?外交能救经济吗?

北溪管道爆炸,这场震撼欧洲的能源危机导火索,德国政府曾经装聋作哑。

现在,眼看大选在即,真相突然“井喷式”披露,乌克兰特工团队、中情局培训,这些信息一个比一个劲爆。这到底是最后的挣扎,还是德国的反击?

先说背景,朔尔茨的社民党支持率惨不忍睹,仅有15.8%。提前大选成了板上钉钉的事。

换句话说,朔尔茨政府已经跛到不能再跛,所有的举动都带着浓浓的“政治遗产修补”味道。难道他是想在下台前,给乌克兰和美国送一份“告别礼”?

11月20日,德国《明镜》周刊的报道炸开了锅。报道直接点名乌克兰特工团队,并且还不忘捎带上美国中情局。

11月30日,德国总检察长隆美尔更是亲自出面接受采访,确认两名涉案人员的身份正在调查。这一连串操作,德国是决定撕破脸了吗?

德国的措辞很有意思。隆美尔强调,北溪事件对德国能源和经济影响深远,甚至威胁社会稳定。

但仔细看看,话里话外都在暗示:这是有人故意针对德国的。这话说得漂亮,既点了乌克兰的名,又让美国躲不过去。

那么问题来了,德国此前对北溪事件的态度可是近乎沉默的。现在突然高调,是不是有点不太寻常?

朔尔茨政府是不是想在下台前给自己刷个“独立外交”的存在感?或者,是不是想用北溪真相这个“炸弹”,在国际社会上给乌克兰泼点冷水?

乌克兰方面会怎么回应?美国又会作何反应?不得不说,这一波披露,很可能让德国的外交关系再度紧张。

尤其是乌克兰,本来就因为德国的“态度犹豫”颇有微词。现在德国直接甩锅,乌克兰的脸色估计很难看。

再说说另一个大动作:外长贝尔伯克访华。这个人,大家应该不陌生。一个总爱对中国指手画脚的人,突然要访华了,动机显然不简单。

12月2日至3日,她将参加第七轮中德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那么,这次访华的主要议题是什么呢?

首先是中俄合作的问题。11月的时候,贝尔伯克曾声称掌握情报,说中国工厂为俄罗斯生产无人机。

这话一出口,中国直接驳斥,德国国内舆论也没少批评她“外交不够成熟”。这次访华,贝尔伯克很可能会重提此事。不过,能拿出证据吗?还是说只是想刷存在感?

其次是中欧电动车关税谈判。欧盟之前提出对中国电动车加征高额关税,这事闹得沸沸扬扬。而德国,是公开反对的。

毕竟,德国汽车工业可是“国宝级”经济支柱。这次访华,德国显然是想推动谈判尽快达成协议,既能缓解中欧紧张关系,也能为德国经济争取点喘息机会。

第三个议题就更有意思了:美国政治风向与中德合作。特朗普的回归可能性越来越大,德国显然感受到了压力。

欧洲经济本来就紧绷,再加上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德国不得不未雨绸缪。贝尔伯克的访华,显然是希望加强中德合作,为可能的经济冲击提前找后路。

那么,问题又来了,德国的转向是真心实意,还是权宜之计?朔尔茨政府毕竟即将下台,贝尔伯克的表态能代表未来的德国吗?如果只是为了争取短期利益,德国的对华态度还能持续多久?

抛开这些疑问,德国的经济困境是不争的事实。

能源危机、经济下行、通胀高企,这些问题都在压得德国喘不过气。北溪事件的真相曝光,显然也是为了转移国内注意力。可是,真相能改变德国的经济现实吗?

德国企业界对中国市场依赖很深。无论是汽车工业还是新能源领域,中国都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德国政府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会在对华政策上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可是,这种灵活性,能否抵挡住欧盟和美国的压力?

另一方面,贝尔伯克的访华也引发了舆论关注。她的一贯强硬态度,与德国经济界的实际诉求显然矛盾。

如果这次访华只是走个过场,德国企业界的失望情绪只会进一步加剧。德国政府能不能拿出真正的诚意,才是决定中德关系能否改善的关键。

再回到北溪事件上。德国的披露,毫无疑问是在释放信号。这个信号,既是对乌克兰的不满,也是对美国的不满。

德国的能源危机,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对美国的过度依赖。北溪管道被炸,不仅断了德国的能源供应,更让欧洲的能源格局彻底翻转。

可是,德国敢真的跟美国翻脸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北约体系内,德国的军事和安全依赖美国太深。即便对美国心有怨言,也只能通过北溪这样的事件“拐弯抹角”地表达不满。

朔尔茨政府到底能不能给自己的执政画上一个还算体面的句号?从目前的表现来看,很难。

北溪事件的真相披露,只会进一步激化国际矛盾。而对华政策的调整,能否真正落实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德国最近的一系列动作,既有无奈,也有算计。无奈在于,国内经济压力和国际局势的双重夹击,让德国不得不寻求新的平衡点。

算计在于,朔尔茨政府希望在下台前,为自己的外交“独立性”刷存在感。

可是,独立性是刷不出来的。德国的对华态度也好,对北溪事件的表态也罢,最终还是要看实际行动。如果只是口头上说得漂亮,恐怕很难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

最后,再补一句。真正的独立性,靠的是实力,而不是临时抱佛脚。德国政府,是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0 阅读:2

小月观天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