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何如此钟爱洗澡?沐浴和洗澡可是两码事

透明雨y 2024-03-31 12:37:21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一些习以为常的日常习惯,洗澡是其中的一项, 在南方洗澡不仅仅是为了保持身体清洁,更是一种被刻在DNA里的生活方式,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湿冷的冬季,都坚持每天洗澡。

南方的朋友即便玩手机到半夜,都要爬起来洗个澡才能睡觉,哪怕不出门不运动,到了要洗澡的点,不洗个澡都是对床的不尊重,在南方不洗澡可是要被列入鄙视链底端的。

对于南方的朋友们来说,每次冬天洗澡都不容易啊,南方人的洗澡习惯如此强烈,让外地人感到惊讶,甚至有些难以理解。

受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南方气候炎热潮湿,长期高温多雨,使人们更加重视洗澡的重要性,在广西的洗澡不仅体现在频繁的洗澡习惯上,还体现在洗澡方式和洗浴工具上,广西人有许多独特的洗澡方式,比如使用草药熬制的药浴、叶子煮水洗澡等。

广西瑶族地区有个独具特色的泡澡方式—瑶浴,是传承了上千年的传统洗浴方,将上百种植物药配方烧煮成药水后,放入杉木桶内,人坐桶内熏浴浸泡即可,据说这样可以达到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排汗排毒的功效。

洗澡是生活的一部分,谁最早发明了洗澡,还真无法查证,炎热的夏季即使有空调续命、短袖散热,每天也得洗澡去汗,这不禁令人发问,宽袍大袖、里三层外三层的古人,在盛夏会不会捂出一股发酵味儿?

古时候,由于没有现代的热水器,人们在洗澡时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方法,有的人选择跳入清澈的河水中,享受清凉的感觉;

有的人仿佛身处古装剧中,躺在宽敞的浴池中,洒下一片花瓣,让自己沐浴在芬芳中,尽管古人在穿着方面较为保守,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忽视个人卫生,他们洗澡的方式也并非夸张。

普通人也有机会享受洗澡的条件,公共澡堂的出现并不早于北宋时期。在北宋时期,公共澡堂成为一种常见现象,人们开始将沐浴视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再是特殊的仪式。

这项公共服务可以有效减轻居住人口密集、流动性较高的城市居民在家中洗浴、取水和烧水等方面,所面临的各种不便之处,同时也能满足经常外出的商贸人群对洗浴需求的紧迫性。

在古代,宋朝人们把澡堂称为“浴堂”或者“混堂”,也有人称为“香水行”,一般浴堂的门前会悬挂一个装满水的壶作为招牌。

在南宋的首都临安城内,竟然有三千多座浴堂,这些浴堂都配备了专门的供水和排水系统,其中一些浴堂甚至可以同时容纳上百人洗浴。

宋代时期,浴堂在天亮的时候就开始营业,有些浴堂还提供卖洗脸水和喝茶的服务,人们习惯早起,泡泡“头汤”,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近代。

在宋代,洗澡的费用并不算高,根据一位日本僧人在中国的日记记载,平均每个人只需花费十文钱就可以洗一次澡。

如果愿意支付额外费用,浴堂还会有专门的人员帮助搓澡,比如苏轼在词里写“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由于下手太重,东坡居士忍不住要求:“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是说搓澡可得搓轻点,千万别搓过头了,毕竟身上也没那么多泥。

为何浴堂以“香水”冠名呢?这与宋代时流行的“香药”有一定联系,在宋代以前,贵族中已经开始使用用豆粉、香料和猪胰腺提取物制作的澡豆。

但由于制作过程繁琐,普通人使用的清洁用品相对简单,通常是淘米水、草木灰水,或者是具有去污效果的植物果实如肥珠子和皂荚等,这些清洁用品也被称为“肥皂”。

从宋代开始,人们开始普遍使用一种名为“肥皂团”的洗涤用品,其中加入了各种香料和药材,这种肥皂团不仅能够有效清洁皮肤,还能增添芳香并美白皮肤。

到了明代,公众澡堂开始以“混堂”为名称,并且规模更加宏大,例如在苏州的一个混堂中,人们用大石块建造了浴池,后方还设有连接大型锅炉的系统,并且有专人负责烧水和调节水温,甚至还引入了辘轳来供应冷水。

扬州在清代时期的浴池按照水温分为不同等级,离烧水锅最近的是大池,水温相对较高,一般人不敢轻易尝试;稍远一些的是中池,水温较低;而最低水温的池子被称为“娃娃池”。

洗澡从古至今都在延续,洗个澡神清气爽,尤其是疲惫了一天,身体洗完澡后特别舒服,南方人经常洗澡这种习惯已经根深蒂固,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难以改变。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