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随着2025年春节的临近,预制菜成为了年夜饭市场的一大热门。
尽管有不少人对预制菜持负面态度,认为其缺乏“烟火气”,但实际销售数据显示,预制菜在许多家庭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从电商平台到线下商超,各种预制年夜饭礼盒琳琅满目,销量持续攀升。
据不完全统计,多家生鲜电商、传统餐饮品牌以及预制菜厂家都推出了各自的预制年夜饭套餐。
以消费者晚晚为例,她通过购买预制菜成功为家人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不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还大大降低了成本。
另一位消费者许可则表示,预制菜让他能够帮助母亲分担年夜饭的准备工作,使得全家人都能轻松享受美食。
此外,一些老字号如新雅粤菜馆和松鹤楼推出的高端预制菜礼盒也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因其性价比高且口味接近堂食,成为热销产品。
尽管社交媒体上反对的声音不断,但实际上预制菜早已进入了不少年轻人的厨房。
根据第一财经发布的《年轻人如何看待预制菜洞察报告》,大多数年轻人愿意接受预制菜,并将其作为在家做饭和点外卖之外的第三种解决方案。
而家常菜自己做,硬菜购买预制菜成为不少家庭的普遍选择。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五成的受访者会在年夜饭制作中使用预制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2c93b5eee873dab0e5c3b6d10afe8be.jpg)
案件发生以后,有网友表示,预制菜就是懒人的借口,失去了传统的年味,连最基本的团圆饭都要靠工业流水线来完成,这还是过年吗?
也有网友认为,什么年代了,还在讨论预制菜有没有年味?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开心,吃什么不是年味?那些说预制菜没灵魂的人,难道真以为自己做的就比工厂生产的好吃?
那么,预制菜的标签与广告宣传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呢?
预制菜作为一种新兴的食品类别,在市场上迅速走红的同时,也面临着标签和广告宣传方面的法律合规性问题。
根据中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食品标签必须真实、准确,不得含有虚假内容,误导消费者。
具体来说,预制菜的标签应明确标注原料成分、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信息,并确保这些信息与实际情况一致。
如果预制菜企业未能按照规定进行标签标注或存在夸大宣传的情况,可能面临监管部门的处罚。
例如,若某款预制菜声称采用某种特殊工艺或特定原材料,但实际并未如此,则属于虚假宣传行为,违反了《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消费者有权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退货退款,并可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
因此,预制菜企业在进行市场推广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产品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