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很多方法,温馨提醒没用,吵一顿,批评一通也没用,哀求和讲道理更无济于事。
孩子通常的反应要么是不耐烦,要么是反锁门将父母隔离,要么是让父母走开,要么是发脾气。
父母根本拿孩子没有办法,只有干着急,四处找灵丹妙药,看看能不能让孩子放下游戏,好好学习,结束黑白颠倒的节奏。
有一个事实是:
已经沉迷游戏的孩子,作息已经紊乱的习惯,短时间是难以改变的。
已经对手机和游戏有瘾的孩子,之所以放不下手机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因为孩子在游戏和玩手机中,得到了很多满足感和成就感以及价值感,玩手机或游戏让他们觉得有趣和快乐。
二是孩子已经习惯的生活模式和娱乐模式,一旦被父母强行干预或制止,一定会引起孩子更激烈的抵抗。
从这个方面来看,已经对手机和游戏上瘾的孩子,想要通过外力干预,来很快能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几乎不可能。
这时,父母太过于焦虑的急切想解决孩子的问题,不仅没有什么用,反而引起孩子更加反感的回应,让原本就紧张的亲子关系更加雪上加霜。
有一个问题,我其实更关心,那就是孩子是怎么一步步对游戏上瘾的?
跟不少父母聊过后,我发现一个通用的问题:
孩子上瘾大都是从父母又控制和又妥协的两个阶段中开始的。
最初的时候,父母对于手机和游戏控制得很严格,视手机和游戏为洪水猛兽,制定了各种规则,各种要求。
另外还伴随着对孩子的批评与指责,即便孩子做得再好,父母也还是挑剔和不满意。
再加上对电子产品控制很严格,要求也很高,孩子就在父母的要求与控制之下,变得很乖巧和听话。
父母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基本都会言听计从。
看似一切都没问题,但实际上问题的隐患已经埋下。被父母控制和要求的乖小孩,并不是没有需求,而是不被父母所允许。
迫于父母的压力和父母的权威,孩子并不敢反抗,也只能听父母的话,做个乖小孩子。
可是到了青春期后,随着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由意识的苏醒,之前被父母控制得有多严格,不允许的事情有多少,等叛逆和反抗来的时候就有多剧烈。
当孩子开始反抗初,是从手机自由和游戏开始的,父母一看这哪行,于是就各种介入各种干预和围追堵截和防患未然的预防。
其实,当孩子反抗初期,父母如果调整一种方式,不要硬碰硬,而是采用接纳和允许,宽容和理解的方式来面对孩子。
玩游戏和手机都可以,但要按一定的规则来玩,既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又不至于到上瘾和失控的地步。
可是父母偏偏因为焦虑和担心,心想之前的乖小孩可不能一步步走上堕落之路,于是就像之前一样对孩子控制,要求,指责和苦口婆心的讲道理,希望孩子回头是岸。
父母越是这样要求严格,孩子愈发对游戏上瘾,对手机依赖。
最终父母经过强制,软硬兼施以及讲道理等都对孩子失效后,孩子不仅没有收敛,反而脾气越来越大,情绪越来越激烈,跟父母关系越来越差。
父母这时是想管管不住了,有要求也变成了摆设,孩子压根不理睬。
给孩子定了很多规矩,但一个都没能守住,看着之前的乖孩子开始日益暴躁,拿死和伤害自己为要挟,或者发很大脾气,砸和摔东西,或者张口就骂。
父母就绷不住了,也再也不敢管孩子了,于是就从严管到了不敢管直止放任的节奏。
这时看似严厉和要求严格的父母在孩子的爆发之下就变成了“纸老虎”,孩子看到父母妥协后,就会每一次都如法炮制,一次次通过拿捏和要挟父母实现自己的手机和游戏自由。
在孩子的对抗中,父母显得尤为被动,底线一次次沦陷,最后变成了无规则状态。所有的规则就是孩子会不会发脾气,会不会说出极端的话,会不会做出极端不讲理的事情来。
父母也害怕孩子会真出事,而孩子则吃定了父母不敢管自己,于是便在权力与自由中,通过要挟父母来持续宣示主权。
父母如果早一步觉醒,允许孩子在规则内玩手机和游戏,也许就不会发展到黑白颠倒的地步。
而一旦游戏和手机失控之后,父母再想结束这个局面,无疑于难于上青天。
因为在一步步沦陷过程中,父母错失了最好的纠错时机,这时只能通过恢复亲子关系这个突破口,先放下自己的焦虑,先允许孩子目前只能这样。
通过亲子关系的修复和父母自我提升,溶解自己的焦虑,而后慢慢的能心平气和跟孩子聊更多时,游戏和手机才有可能慢慢调频回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