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启示录|从机器人小狗到山猫,云深处如何助力中国智造出海

极客新发现 2025-02-20 21:53:02
开篇:

谁能想到,一只机器狗也能成为大明星?

某次巡检演练中,机器狗灵活地穿过复杂地形,准确地完成任务。

有人拍下了这段视频,引得在场的参观者忍不住鼓掌。

机器狗的表现却也引发了讨论:“这么复杂的技术真的能普及吗?

”“这种机器出国真的能被认可吗?

”类似的争议,总是围绕着这家低调而专注的科技公司——云深处科技,他们用一只只机器狗,不仅走出了实验室,还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从校园梦想到顶尖科技:云深处的创始故事

“人的一生能做成一两件真正热爱的事,就够了。

”这是云深处创始人朱秋国的座右铭。

朱秋国从学生时代起,就有一个特别执着的梦想:造出能够帮助人类的机器人。

毕业后,他没有选择去国外或者企业工作,而是留在学校,继续钻研机器人技术。

2017年,朱秋国决定迈出实验室,和同是机器人研究专家的李超博士一起创办了云深处科技。

他们为公司取名“云深处”,灵感来自唐诗《山行》中的句子。

朱秋国说,这个名字不仅蕴含了创新的诗意,也融入了他们希望“机器人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生活帮手”的愿景。

而他们的梦想并非空谈。

2018年,云深处成功推出了国内首款实现自主导航的四足机器人“绝影”。

这些机器狗自发布以来,已经服务于工业巡检、消防救援等多个领域。

朱秋国笑称:“绝影不只是我的产品名,更是我的中国梦。

山猫和绝影:机器狗如何适应极限环境的挑战

今年刚刚发布的“山猫”轮足机器人,再一次刷新了不少人的认知。

在大部分人印象里,机器人要么是直立行走的,要么是简单行驶的,但“山猫”却在崎岖的山地上展现了灵活跳跃、精准翻滚的能力,甚至还能完成托马斯回旋这样的高难度动作。

陈伟是云深处的技术支持工程师,上周他刚带着机器狗参与了一场实地演练。

那是一片破旧的厂房特设的模拟环境,一般人走在里面都要小心翼翼。

陈伟操控“绝影”机器人时,它竟然能平稳越过地面上的坑洼,迅速找到目标并完成任务。

“我们希望它们能代替人类去危险、复杂、甚至极端的环境作业。

”陈伟说,无论是电站巡检,还是抗震救灾,这些机器狗都证明了它们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绝影”可以在极高或者极低的温度下运作,而“山猫”则通过轮足结合设计,让它能在更多应用场景中游刃有余。

但云深处并不满足于已有成果,他们正在不断完善机器狗的技术,以应对未来更多行业的需求。

出海之路:云深处如何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

机器狗不仅在中国受到关注,更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在去年,“绝影X30”正式交付给新加坡电网,随后更被外交部点名表扬。

这让云深处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陈伟透露,目前公司接到了来自欧美、东南亚等多个国家的订单,用于巡检和科研项目。

但拓展海外市场也并非一帆风顺。

比如,不同地区对机器狗的功能需求并不完全一样,这是一个难点。

为了适应全球市场的差异化需求,云深处需要为不同客户设计专属优化方案。

从技术提升到文化认同,都是他们需要跨越的障碍。

幸运的是,与国际欧标体系对接后,“绝影”系列机器人得到了更多国际的认可。

一些国外大学甚至选择它作为科研教学设备。

“能够让‘绝影’走向更多国家,这是我们目前最大的成就,也验证了中国制造的力量。

”朱秋国表示。

从工业到家庭:足式机器人的未来场景探索

尽管目前的大多产品都应用于工业场景,但朱秋国透露,云深处的下一步是探索家庭和消费领域。

“我们曾接到客户的一个有趣需求,他们希望机器狗能成为儿童的学习伙伴。

”这样的构想,一旦实现,可能就会让机器人从高冷的技术产品,变成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邻居”。

除此之外,养老场景也是公司未来的关注重点。

设计轻量化、价格合理、操作便捷的家庭服务型机器人,或许会成为云深处在未来几年中的主要研发方向。

这样一来,从工厂到家庭,机器人将为更多人提供实际便利。

结尾:

朱秋国曾说:“我们的目标不是做中国版波士顿动力,而是成为世界版的‘绝影’。

”云深处正以一种默默努力又脚踏实地的姿态,为“中国制造”打开一扇新的门。

从“绝影”到“山猫”,从工业到家庭,在这些被赋予生命力的机器狗背后,是一群有梦想的人努力让科技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也许有一天,机器人不再只是一种“冷冰冰的高科技”,而是像朋友一样,轻松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那会是他们的终极愿景吧。

0 阅读:3
极客新发现

极客新发现

极客的世界,用代码改变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