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法西斯德国不宣而战,德国南线部队直逼苏联基辅,苏军战况堪忧。
在斯大林的办公室里,一阵激烈的争吵爆发。
军队领帅朱可夫和斯大林因对战场局势的看法不同争论不休。
朱可夫和斯大林
正当两人的情绪逐渐不可控时,斯大林的侍卫长却做出了一个震惊所有人的举动。
只见侍卫长走到朱可夫面前狠狠地扇了他一巴掌,不待朱可夫反应,另一个巴掌又落到了他脸上。
原本吵闹的房间在这两个巴掌后彻底安静下来,朱可夫在原地愣了愣,随即转身离去。斯大林也不再言语,这场闹剧就此收尾。
人们都说侍卫长对朱可夫太过冒犯,然而实际上侍卫长这两巴掌却救了朱可夫一命。
两人究竟为什么争吵?为什么说侍卫长此举救了朱可夫呢?这就得从头说起了。
17岁的朱可夫
一、元帅的父亲是皮匠1896年12月,沙皇俄国卡卢加省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迎来了一个叫朱可夫的孩子,几十年后,这个孩子成为苏联乃至整个世界都为之敬仰的“军神”。
朱可夫的父亲是个皮匠,母亲在农场干活。穷苦的家庭让他从小就背起生活的重担,也让他在功成名就的日后,始终不曾忘了底层民众的苦难。
1908年,12岁的朱可夫独自到莫斯科谋生,当了一名毛皮店的学徒。学徒期间的生活是煎熬的,抛开高强度的工作不谈,光是店里其他人的压迫就让人喘不过气。不光是师傅和老板娘,就连店里的女工头都可以打这个孤苦无依的学徒。
年轻时的朱可夫
“我们被套上的就是这样沉重的枷锁,这种枷锁并不是每一个成年人都能承受得了的。”这也许是朱可夫与劳苦大众最早也最深刻的一次共情。
这样的学徒生活一过就是四年,在日复一日地折磨中,朱可夫不屈服、敢斗争的精神本质初次显露。
这天,在面对工头的毒打时,朱可夫实在忍不住,拿起一根橡木棍便使尽全力朝工头挥去。
也许这才是朱可夫的本色,他永远敢于向权威发起挑战,无论是身强体壮的工头,还是日后披坚执甲的德国大军和固执己见的斯大林。
朱可夫
苦难的童年磨炼了朱可夫坚不可摧的意志,在未来,他的冷静与意志力超乎寻常,没有困难可以再次击败他。
毕竟这世上又有什么事比揭不开锅的家庭和受人欺侮的童年更加不堪。
二、辉煌的军旅生涯如果说朱可夫跌宕起伏的一生是一幅精彩的画卷,那他的军旅生涯必然是画卷中最超然的一笔。
1、诺门罕战役
时至今日,人们对诺门罕战役的评价依旧褒贬不一。
诺门罕战役现场
有人认为这场战役中苏军的胜利是以人海战术和重大牺牲换来的惨胜,也有人认为朱可夫将军在战役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的是诺门罕战役是世界军事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立体战争,朱可夫在战争中采用的多兵种协同作战策略确实推动战争走向了胜利,狠狠地挫败了不可一世的日本关东军。
对当时的苏联而言,士兵数量和工业体量是战争中少有的优势,要想战胜日本的高质量军队,人海战术也不过是无奈之举。
这场战役,直接打碎了日军北上的美梦,改变了二战的格局。
苏军检查战利品
对朱可夫个人而言,这一关键战役的胜利不仅使上级注意到了这个难得的帅才,为以后的升迁埋下种子,也极大地增强了朱可夫作为战场指挥官的信心。
2、侍卫长两巴掌救下朱可夫
1941年,法西斯德军发动了一场没下战帖的战争,兵分三路入侵苏联。
南线德军以闪电之势逼近苏联基辅。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一个艰难的抉择出现在苏联面前——守还是逃?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朱可夫与斯大林产生了分歧。
朱可夫认为苏军应该暂时放弃基辅,让大军回渡第聂伯河,倾全力守卫莫斯科。
斯大林
从一个军事家的角度来说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斯大林是国家首脑,他有很多顾忌,直接放弃基辅对国家的形象和人民的认可度都会带来不小的打击,于是便一口否决了这个建议。
当面反对最高领导人的决定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但朱可夫做了。
无论斯大林怎么说,他始终坚持己见。也许在很多年前那个小朱可夫向工头举起木棒的日子就注定了他不是一个善于妥协的人,即使现在在他面前的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固执的两人一度将气氛降到冰点,在场的人都不敢来打圆场,毕竟对峙的两人都是不能招惹的存在。
1941年的朱可夫
眼看着争吵逐渐不可控,斯大林的侍卫长箭步上前,干脆利落地打了朱可夫一耳光,在场众人还没反应过来时,又一记响亮的巴掌落到了朱可夫脸上。
两记耳光打蒙了朱可夫,甚至连斯大林都感到震惊,一个小小的侍卫长居然出手打了威名无二的指挥官。
“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如果你还想争论,就请元帅到军事法庭争论!”
侍卫长没理会众人的眼神,严厉地斥责了朱可夫一通。
朱可夫默默走了出去,不久便等来了降职通知。
朱可夫
后来基辅大败,人们提起这件事时都在指责侍卫长的无礼,朱可夫却只是笑笑摇摇头,并没有追究。
因为他知道,斯大林一向以脾气火爆著称。如果当时自己再和他争吵下去,惹怒了斯大林,搞不好自己会因此丢掉性命。
侍卫长这两巴掌看似羞辱了他,但其实也在结束争吵的同时平息了斯大林的怒火,最后斯大林只是降了自己的职。
毫不夸张地说,侍卫长这两巴掌救下了自己的性命。
3、东奔西走的“救火队员”
斯大林
继基辅沦陷后不久,列林格勒的局势也变得紧张起来。想到朱可夫放弃基辅的战略眼光,斯大林选择将其派往列林格勒。
“列林格勒的部队全部交由你指挥,想带谁去就带谁去,你可以尽情挑选自己信任的人。”
这是朱可夫出发前斯大林的叮嘱,这之中除了对当前紧张局势的担忧之外,也不难品味出一丝和解的意味。
朱可夫到达列林格勒之后,对战争双方进行了仔细地分析,决定改变此前的战斗方式。
他将所有兵力集中起来,安置在几个关键的地方,形成密集的火力屏障,对德军造成了沉重打击。
1941年9月底,列林格勒终于度过了最危险的时期。
在守卫列林格勒期间,朱可夫曾对士兵说:“不是列林格勒惧怕死亡,而是死亡惧怕列林格勒。不要考虑列林格勒一旦失守怎么办,列林格勒不能失守。”
这一刻,他是慷慨激昂的指挥家,更是豪迈奔放的战地诗人。
莫斯科保卫战,关于这场世界闻名的战役,我们已经用不着去叙写双方实力对比究竟如何之大、现场战况究竟如何惨烈。因为这场战斗以莫斯科命名,苏联已经退无可退了。
斯大林紧急召回在列林格勒作战的朱可夫,意图解救风雨飘摇中的莫斯科。
朱可夫上任不久,德军便发起了一波猛烈地进攻,苏军的防线不断溃败。
德军逼近莫斯科
到12月初的时候,前方的德军距离莫斯科仅十余公里,在高处甚至能隐隐望见克里姆林宫尖顶。
战况艰难之际,斯大林曾向朱可夫发问:“你坚信我们能够守住莫斯科吗?我怀着内心的痛苦在问你这个问题,希望你作为共产党员诚实地回答。”
朱可夫何尝读不出斯大林的忧虑,作为一个极具远见的指挥家,他严肃地回答斯大林:“毫无疑问,我们能够守住莫斯科。”
他知道,现在的德军已经没有余力维持如此长的战线作战,先前的猛攻已经是全力一搏。
反观己方,在家门口打仗,倚靠着莫斯科,无论是补给速度还是士兵士气都远胜德军,胜利的天平正朝莫斯科倾斜。
在那段时间里,朱可夫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没日没夜分析指挥战局。
12月6日,朱可夫率领西方面军发起大规模反击战,穷途末路的德军根本无法抵挡敌人的反扑。
1月初,苏军反击战结束,将德军击退百余公里,莫斯科保卫战胜利,朱可夫又一次守望着苏联渡过了最危险的时期。
1942年,不死心的德国向斯大林格勒发起进攻。
斯大林格勒是一个特殊的城市,他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对苏军来说,这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是必守之地,而对德军来说,这是摧毁苏联反抗意志的关键,是必攻之地。
为保障斯大林格勒的安全,战争开始不久,斯大林便再次将“救火队员”朱可夫调到斯大林格勒指挥作战。
朱可夫来到前线后,对德军作战方式了如指掌的他做出了以守为攻的决定。
苏军在战斗中一步步退到了市区,德军认为胜利已然在望。大喜过望的德军首领忘了与他博弈的对手是朱可夫。
从德军踏入市区的那一刻开始,为了避免波及自身陆军,空军力量就再难发挥作用。坦克在狭小的空间中实力也大幅消减,被灵活的苏军逐个击破。德军不得不和苏军展开了二战期间最激烈的巷战。
苏德两方对市区内的每一栋房屋、一堵墙、甚至一堆瓦砾都进行反复地争夺,一批批的苏联红军前赴后继涌入战场、悍不惧死。
在这场战争中,双方的伤亡估计超过两百万人,最终以苏联的胜利收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走向从此改变。
三、铁血军神的儿女情长1920年,朱可夫与年轻貌美的姑娘亚历山德拉结为伴侣。
1920年朱可夫和亚历山德拉
军人的一生总是充满调动,亚历山德拉则随着朱可夫东奔西走,颠沛流离的岁月里,两人失去了上天赐予的第一个孩子。
今天,我们已无法考证这位山一般的军人当时是否为不幸的儿子掉过眼泪,但我想他一定是难过的,不然也不会给后来的女儿取名“艾拉”,意为开创时代。
在与家人相处的时候,朱可夫全然不像是那个战场上顽强、好战的战士,他只是一个爱妻子的丈夫、疼女儿的父亲。
艾拉记忆中,朱可夫从未责骂过他们,他总是那样和蔼可亲,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亚历山德拉
莫斯科保卫战期间,艾拉和妹妹在母亲的带领下到前线去看望朱可夫。我们可以想象,在那样紧张的局势之下,朱可夫每天只能睡上两三个小时,这是一种怎样的疲惫与焦虑。
但当他看见妻子和女儿的时候却开心得像个孩子。他带着家人在雪地上散步,踩得雪嘎吱嘎吱响,悄悄拿出为孩子准备的毛绒玩具和糖果,再讲一些笑话逗家人开心。
前方是全副武装的德国军队,后面是祖国的万家灯火,一家人在雪地上放声大笑。让他尽情享受这一刻吧,哪怕只有一个晚上,能暂时忘却肩膀上重担千斤。
如果你有机会去到二战后的苏联,向老兵询问关于朱可夫,那他一定会双眼放光地向你讲述朱元帅骑着白马检阅军队的样子。
朱可夫
对于元帅的家人来说,那同样是一段弥足珍贵的日子。
艾拉回忆,“二战”结束后,朱可夫急忙回到莫斯科准备大阅兵。虽然他曾是骑兵学校最优秀的毕业生,但依旧在卖力准备着。
家人在忙着准备元帅的戎装,艾拉和妹妹则不停擦拭父亲那数不过来的勋章。
朱可夫拉着两个孩子一遍遍排练即将到来的胜利演讲,艾拉和妹妹一个劲地鼓掌。
2015年,艾拉向新京报记者谈起这段珍藏了几十年的回忆时,她已经是一个走在时代后面的老人。可当她讲到阅兵当天的情形,仿佛又回到了那段美好的时光。
艾拉
那天的莫斯科下着雨,然而艾拉和妹妹并未注意到这一点,因为她们的目光始终停留在朱可夫骑着白马的伟岸身影之上。
我想,那时候马背上的朱可夫一定也脑补出了女儿淹没于人群中的崇拜目光,以至于他的身姿更加挺拔,军装上满满当当的勋章反射出新时代耀眼的光芒。
小结打了一辈子仗,朱可夫将军比任何人都懂得和平的可贵。
朱可夫将军
“如果我们不加紧努力捍卫和平,随时准备保卫我们的祖国、我们的社会制度和我们的理想,那我们就是头脑简单的人。”
这是朱可夫将军对苏联年青一代的劝勉,其间闪烁的是他高尚的人格。
我的朋友,如果你某天去莫斯科旅游,请答应我,替我到朱可夫元帅的雕像,献上一束洁白的花,告诉他这是来自远方的怀念。
侍卫长很聪明[点赞]即救了朱可夫又在斯大林面前表达了忠心[点赞]
俄国人总被眷顾,沙皇有库图佐夫,二战有朱可夫,神奇
写他妈一大堆屁话都是为流量
我还以为怀孕了
侍卫长扇朱可夫俩巴掌的事件,在苏联卫国战争史和二战史上都没有写。[得瑟]
已是历史人物,古往的人类,以他们的聪慧、狡诈……依照自身,演绎人类精要的学问。人类,将向何处?这是人类的问题吗?人,衣遮体,食饱腹,住有宅,行有车有飞机。朱可夫想这些?我不知道。不过,他打仗为谁,谁知道?为什么打仗,谁知道?一个小孩,天真的、很认真……问到。
这个卫士长还真是挽救了苏联!
这个大白马不该骑,也不能骑,喧宾夺主。最终还是害了朱可夫
苏大林是统帅。
苏沃诺夫,库图佐夫,朱可夫,都是俄罗斯战神
库图佐夫,朱可夫
陈四文讲古
军队领帅是啥呀
别人都想到了就你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