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狂撒3万亿,妄图取代中国基建地位?其实最大受益者还是中国

绝密记实馆 2024-11-13 17:05:41

就在今年4月份,美国又放出了一个重磅新闻,经过数月的内部辩论,美国政府宣布要砸下3万亿美元,投资基础建设,打算一举超越中国基建,并称这将是罗斯福新政发布80多年以来,美国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面对如此巨额的投资,有人称其为拜登对美国国运的豪赌,看这架势让人感觉美国似乎是要一股脑地把所有政策储备打光,一把梭哈。那么美国为什么要这么大搞基建呢?中国又为什么会成为最大赢家呢?

其实在美国正式宣布之前,就已经通过白宫渠道向媒体放风来试探市场反应了,而根据他们透露出的消息,在支出计划中,有两项内容非常引人注目,首先就是交通方面会投入6210亿美元,其中包括了2800亿美元用于修复和升级道路、桥梁和铁路,第二项就是建筑和水电设施,也会投入6500亿美元。光这两项支出就占了政府大半的投资,要知道美国现在还存在着30万亿美元的巨大债务,顶着这么如此巨大的压力却还要花费这么大的投资搞基建计划,很明显就是要对标中国,而除了外部压力,美国要面对的内部问题也不少,面对各处日益老化的资产,立足经济不振的现实,美国大笔投资基础设施的欲望的确已被点燃。

但是在美国这次如此大手笔的投资背后,其实充满了对自己基建设施问题的无奈。可以说美国政府的想象力终归是想象,美国搞基建就和老牛耕荒地一样。随便举个例子就能看出来了,波士顿当年修了一个“下拉槽”,就2.4公里的工程花了足足200亿美金,用了整整16年。而最后得来的还只是一个豆腐渣工程,配套工程和后续投资仍需持续数十年,要多花几十亿来修修补补,这么低下的效率看起来和美国波澜壮阔的投资计划一点都不匹配。而最近层出不穷的基建事故,更是让美国的这次投资计划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

其实美国当年的基建也有过辉煌的时刻,而美国的经济发展也就是靠那个时候的大规模基建提升的。而在当时美国的基建主要就是一河一路,河是运河,路就是铁路。在19世纪时,阿巴拉契亚山脉将美国分成了东西两个部分,东部是以纽约为代表的商业重镇,而西部则是美国传统的农业城市,是美国非常重要的粮仓和东部城市贸易的物资来源。而这个时候人们发现在山脉的阻隔下,陆路运输变得成本极高,并且时间也会大大延长,一吨面粉的价值也就40美元,但是从西部城市运到东部城市,需要花费20多天和120美元的运费,这就是运费高于货物本身价值的典型事例了。直到1817年,纽约州新上任了一位州长德威.克林顿,他提出了一个方案,修建一条人工运河将纽约北部的五大湖泊连接起来。这样的一个大工程,在华尔街的帮助下,用了8年就修建好了运河,让一吨面粉的运费从120美元降到了30美元,世界也从20多天降到了8天。而铁路的发展就更快了,在1830年,美国也只有37公里的铁路,到了1850年,就有了14420公里的铁路,等到了1860年,美国拥有的铁路就已经达到了49000公里,直接超过了英国。这些遍布全国的铁路网络,让美国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商品的流通也更加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但是反观现在的美国基建,甚至在世界上成了一个笑话。甚至在美国有一个俗语“汽车跳,纽约到”,说的就是当路越来越破,坑越来越多的时候,纽约就要到了。而在穷人居住区,他们的电线杆甚至是年久失修的木头,最让人意外的地方就是,美国全国上下居然没有一条高铁。而当初建设的大部分基建设施都已年久失修,到了现在已经达到了使用时间的极限。就在今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给美国的基建工程打了C-的分数,按照他们的标准,A为良好,B是可以使用,D就意味着有一定的危险了。而就这个C-的分数,还是最近提上去的分数,这已经是美国近20年来最好的成绩了。据统计,美国现在约有33%的公路需要整修,25%的桥梁年龄超过了50岁,17%的水坝存在“潜在高危险性”,甚至还有1.85亿车次的车辆每天穿行在具有结构性缺陷的五万六千座桥梁上。

那么为什么美国这样一个号称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的存在,基建方面的却变得这么脆弱不堪呢?其实这一切都离不开利益两个字,最开始美国的疯狂基建还是因为资本家们的利益,他们所有的行动都是“向钱看”的,他们建设的每一寸铁路都是为了盈利,为了垄断。而在1933年左右,罗斯福新政让这些资本家们在基建上的疯狂达到了顶峰。他们不断地圈地、挣钱、竞争、建设,美国著名的旧金山大桥、纽约帝国大厦还有胡佛水坝和巴拿马运河都是在这段时间建成的,据不完全统计当时的美国联邦政府兴建了约740万英亩的公园绿地、66.4万英里的公路、7.7万座大桥和成百上千的机场、校舍、医院。而美国的基建狂潮在20世纪50年代便暂停了脚步,因为当时的美国发现,自己似乎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修了,所有该有的基础设施都有了,是时候坐享其成了。于是随着洲际高速公路和圣劳伦斯河航道工程的完工,美国的基建设施工程便进入到了养老阶段。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口的增加,美国的基建设施的问题就逐渐显现出来了,因为修得太早、修得不够,很多的基础设施都已经老化到了最大使用期限。而美国虽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受制于国情,根本无力解决。

首先就是美国基建那极为低下的效率,光审批的流程就看得人头昏眼花,特朗普就曾在建筑座谈会上吐槽过美国的审批流程,一条高速公路的审批,就涉及17个机构,29部法规和5个行政命令,外加上数百个许可,这些内容加起来就需要10-20年,更别提最后还可能会被国会投票否决。让人不禁感叹,有这审批的功夫,中国早就修完几条高速公路了。但是这些委员会和审批过程又是官僚系统的命根子,所以这些审批流程绝对不能简化。而施工过程就更是一个大坑了,许多去过美国施工现场的人回来都说,五六个人的施工队伍中,通常会有一个人负责举牌,两个人负责指挥,一个人负责抽烟,剩下的才是真正在工作的。这样的施工速度再加上前面的审批速度,美国的基建工程有多么拖沓就可想而知了。

而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技术人员的断代。我们上面说过美国从很早就没什么大型基建项目了,而这也意味着对应的市场也没了需求,相关的技术人员也就越来越少,不仅缺乏高端人才,连实操的工作人员都很少,到后来甚至连一个像样的团队都凑不齐了。而和人力市场同样困境的还有美国的制造产业,在美国的基建狂潮过去后,许多类似生产钢管、铁轨等重要零部件的工厂,因为没有盈利,纷纷被关闭或者直接倒闭,而各种机械设备也被商人们当做废品卖掉回本,工厂的工人们也纷纷转业。许多年以后,当美国又开始需要维修铁路的时候,却发现他们已经没法生产出无缝铁轨了。

那么他们后来需要的原材料从哪里来呢?这时就是我们薅美国羊毛的机会了。众所周知,中国是全球第一钢铁生产国,甚至有人戏称,世界钢铁产量中国第一,河北第二,日本第三,唐山第四,由此可见中国的钢铁生产有多么强大了,一省顶一国并不是虚言。近几年,我国更是包揽了全球百分之57%的钢铁产量,根据美国钢铁协会的数据显示,仅2017年一年,美国就从中国进口了81.3万吨的钢铁。而要美国要搞基建除了钢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材料,那就是水泥熟料。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水泥熟料就达到了198.22万吨。甚至还有少中企去非洲建水泥厂,不仅成本更低,而且离美国更近,让美国更加依赖我们的水泥。等美国大力推动的这3万亿美元投资的基建计划落地,交通、建筑、水电等方面需要的各种材料将会暴涨,而如此大的需求量,美国想不从中国进口都不行,而这次美国撒出的3万亿美元,很有可能很大一部分都会落进中企的口袋里。从开始的基建大国到后面的基建设施的苟延残喘,美国很好地做了一次反面教材。而我们中国身为新的基建狂魔必定会抓住这次机会,再次将中美的基建差距拉大,让美国妄图追上中国的想法成为泡影。

0 阅读:147
评论列表
  • 2024-11-14 08:20

    又是一个画大饼的,想搞基础设施建设,钱从哪里来?所需建材从哪里来?建设人员呢?

绝密记实馆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