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洵家破人亡后性情大变,带领秀丽兵,迅速摘掉了之前害死他全家的皇帝高位。
但后面发展却出乎意料,他竟然对和自己思想逐渐背离的楚乔动了杀心。
影视剧对于原著有很大程度的改动,女主不再是现代是穿越而去的冷情特工,楚乔这个角色也在剧中更加具有共情的能力。
即便如此,她在与燕洵各走各的路时,也并不懂为什么他会在最后,和他们反目成仇。
直到她也为人父母,才终于懂得了燕洵已然不怕再失去什么的勇气从何而来。
不怕再失去,是因为已经没得可失去。
燕洵本是燕北之地最明亮的少年,不同于宇文玥的沉闷、不苟言笑。
他在前期会主动去了解楚乔,并不嫌弃她是个下人。
正因如此的开朗,当朝公主元淳爱缠着他,非他不嫁,众人也喜欢他这番性格。
若要对标起其他影视剧里的角色,那必定会让人想到《琅琊榜》里的林殊。
他们的明亮都让人们有目共睹,但是对于他们来说,惨烈的毁灭也来得相当快速,那便是看似没道理,却还早就命中注定的全家灭门。
魏皇为何一定要杀燕世诚,甚至屠他满门,很简单,四字便可概括,即怕他功高盖主。
燕家掌握兵权,几十年来诚诚恳恳,为了国家安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没有半分二心。
魏皇看不到吗?但他是皇帝,正是因为他看得到,才会更加夜夜后怕。
皇位坐久了难免敏感多疑,更何况手握实权的燕家始终为国。
若有朝一日燕家想要这个天下,简直是手到擒来。
魏皇生性多疑,从前面的种种描写里,我们不难看出,即使燕世诚做得再多,也难获魏皇的完全信任。
于是魏皇设计了一场战争让他们集合,再一并缴获他们杀害。
他甚至独留燕世诚的头颅,只为警示燕夫人,这就是兵权过剩、不听话的下场。
魏皇与燕夫人是青梅竹马,但当我们看到,他能割得下与他情同手足、一同长大的燕世诚的头颅,也能明白为什么燕夫人不会选择魏皇。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左膀右臂都能不足惜,魏皇天性冷血凉薄,自私自利。
燕洵看到的就是他们家太过听话的下场,才为他以后黑化埋下了隐秘的种子。
母亲在魏皇的逼迫下,亲自去打开了装着他们全家头颅的盒子。
母亲打开一个盒子便心痛一次,首先便是燕世诚,她最爱的丈夫。
他为国为君,绝无二心,征战沙场,安危不顾。
如今却要被圣上说有叛国之意。白笙如泣如诉,字字啼血。
燕洵和林殊在此时何其相似,被父亲拼死护下,让他们都要无论如何活下去。
但他们还是只能眼睁睁看着恶人将他们全家害死,甚至那些恶人还不知悔改,自诩正义。
他们身上的光在一点点熄灭,燕洵没到了需要像林殊一样改头换面才能归来,但他也彻底失去了属于他的庇护,再不能自由自在。
再次,是他兄长们的头颅,他们听话能干,却也难逃一死。
他们跟随父亲四处征战,若没有命令,他们便不会擅自行动。
甚至他们正是因为完全听从父亲的命令,才会无一人逃出,彻底被围灭。
明亮的少年何止只有燕洵一人,他的兄弟们也本是如此充满希望,前途光明。
但如此光明的的男儿,只因为姓燕,只因为皇帝的猜忌与不信任,就葬身在自己人的刀下,如何不让人扼腕叹息。
白笙经历了丧夫再丧子,但她在面对燕家惨状时,还是只能不动声色,仅仅哽咽去红了眼眶。
燕洵当然是不能平静地接受,自己的亲人全部死在自己信任的国度,死在信任的皇帝手中。
他不是她的母亲,当然不知道是注定皇帝会走到这一步。
压灭燕洵光芒最后的稻草,便是家里的两位女性,他的姐姐燕红绡和母亲白笙。
原著中作者惩罚女性的手法,总是让女性以最屈辱的方式死去。
虽恕我不能苟同,但是燕红绡的惨死之状,无论如何改编,都令人愕然。
剧中她在返家之路上,被赵西风这个无恶不作的混蛋一箭射死,但此时她还怀着七个月的身孕。
堂堂西北郡主,何等高贵优雅,更何况他们加罪于燕家身上的造反之罪,燕红绡距离这些应该是最远,却还是被无辜牵连。
赵西风本就看燕洵不顺,嫌他光芒太热,人太耀眼。
他当然会选择杀死本没有罪的燕红绡,还会义正言辞地解释,这些乱臣贼子本就一个都不能放过。
所以姐姐死了,燕家大大小小满门忠烈,惨死于皇帝没来由的噩梦征兆,堪称荒谬至极。
说到这里,为什么燕洵没有跟着一起死去,这就要说那个爱他爱到骨血里的公主元淳。
她拼命求情,为燕洵保下一命,看似好心,却也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心。
刁蛮的公主从小要什么有什么,她非要燕洵的爱,那燕洵就得活。
皇帝溺爱公主,同意留下燕洵一条人命,但目睹了全家惨死的燕洵,却从此再没有灵魂,只剩躯壳一具。
白笙本可以不死,但她不得不死。
首先,他身随燕家多年,是众人眼里的燕夫人。
皇帝用燕家众人的性命向她明示,她不跟随他们逝去不合适,白笙能够明白。
还有就是,她要用她的身陨,给燕洵留下一辈子难忘的血海深仇之记忆。
白笙从开始验尸开始,便在不断念着父亲儿女的生平记事。
她只是为了震慑,或者让现场的其他人听完产生恻隐之心吗?当然不是。
她已对这些险恶之徒毫无幻想,无需让他们知道燕家的清白。
她真正的目的,是要让燕洵永生永生记住此时此刻,燕家如今最屈辱的时刻。
人在受刺激时,会对当时的画面或者话语铭记于心,永世难忘。
如此时刻,满门只剩头颅也要扔进焚烧炉,母亲也含恨,撞向了滚滚热火燃烧的炉子。
语言加上画面的刺激,深深刻在燕洵心中深处,给他留下再不可磨灭的记忆。
他此后只会活在仇恨里,睁眼若是光明,看到的也会是漆黑一片。
国产影视剧中,通常要一个男性角色的蜕变,往往就是剥夺他所拥有的一切,甚至直接销毁他所拥有的最珍贵的事物。
家人是他生命中最珍视的存在,母亲更是生养他、养育他成长。
燕洵想要也以死自证,但白笙在最后却不让燕洵跟着他们一起死,而是推远了他,让他独自活下去。
这是嘱托,更是托付,让他背负血海深仇,哪怕苟且偷生,也要找机会伺机而发。
白笙是最了解他的儿子们,燕洵绝非等闲之辈,他当然不会苟且,更不会从此颓靡不振。
古代社会,在外顶天立地的男儿们已死,主持内家的女子们也无法幸免。
压死燕洵的最后关头,是母亲和姐姐这样干净的人,都无法躲避这场荒谬的栽赃。
但燕洵也明白,就算姐姐母亲暂时幸免,只要是他们家有志的人们,无论如何也会以死明鉴清白。
如若这般看下来,燕洵后期性情的大变,实在不足为奇。
《琅琊榜》中,林殊跌落山崖被蔺晨与父亲救回,为他改头换面,让林殊化为梅长苏浴火重生。
燕洵目睹燕家凄惨死状,也改头换面,但他热血不在,化为了冷清自私。
从二人往后的人生来看,为何燕洵会一步步走向众叛亲离,而梅长苏却即使身份揭开,离开人世,却依然是金陵最明亮的少年?
他们的前尘是相似的,但对待事情的态度却着实不同,这也注定燕洵最后的结局会如此无奈凄惨。
梅长苏要皇帝为他家平反,要一个公道,但他始终不想推翻皇帝,自己获得权力。
他一心为民,从始至终都是除了为自己谋公正,便是要选择一个真正适合天下的皇帝,并未有二心。
他对萧景琰知根知底,知晓他是耿直善良的人才,适合成为贤德君王。
于是便权力助他登上皇位,丝毫没有完全为己的私心,他的心中是大爱。
那么燕洵则是在复仇之路上完全迷失了自己,或许他举兵造反时还心有正念,但随着自己的权力的日渐膨胀,他也逐渐迷失,终与楚乔渐行渐远。
他假意与元淳大婚,让皇帝以为他再也没了反抗的心思,但又在大婚接亲的路上召集了所有秀丽兵,杀光了皇帝的兵队。
他霸气大喊:
告诉皇帝老儿,燕洵反了!
这之后燕洵彻底变得不择手段,杀光了所有与他有仇的人,手段残忍冷血,甚至皇帝的两个孩子都没有落得好下场。
只要能让这些伤害过他的人,品尝到他满门火烧之时的痛,而且还是要千倍万倍的品尝,燕洵什么都可以做出来。
他成功了,秀丽军在他的领导下,攻下了原来魏皇的疆土,他也让恶人付出了千倍万倍的赔偿。
如此看来他也应该满足,可是燕北的王已不单单只想要一个公道,燕洵已经走火入魔。
楚乔在这个过程中,看出了他与过去自己的初心背道而驰,本想要及时鞭策,可是燕洵却冷脸怒吼,甚至威胁与她恩断义绝。
楚乔这时恍然大悟,原来燕洵真在逐渐迷失。
燕洵已经被滔天的权力蒙了眼,毕竟权力是真的可以掌控一切。在那种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社会里,拥有权力,就能草菅人命。
燕洵或许一开始还只是想要复仇,想要解脱城中万千百姓被魏皇的奴役,但当他一路走下去,他心中坚持的正念,也会被权力消解的烟消云散。
燕洵没有林殊那样强的定力,林殊的阳光是因为他骨子里就是正直,但燕洵之前是玩乐世界的阳光。
二人三观根本的不同,也就意味着最后燕洵会走向黑暗。
燕洵的黑化是我们想要看到的,但是如果他的黑化是走向灭亡,虽然我们可以理解,也绝不希望如此。
但是经历过家人的惨死,不爱之人的相逼,相爱之人的不理解,自己的定力也不够,这样的黑化注定他会一路走向众叛亲离。
我们可怜他的失去所有的经历,也为他的黑化摇旗呐喊,表示理解。
可是如果黑化是要无恶不作,变得和杀死他家人的皇帝无二,那么就算情有可原,也不招人同情。
看过燕洵的故事,我们叹息他的遭遇,但如果他也一直可以一如当初,还记得带领秀丽军回家的誓言,或许楚乔也不会离去,这该是多美好的结局。
只可惜人总要时过境迁才懂得真理,只能说,做事不要太绝,时刻记得自己的本心才是为人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