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下午,我第三次去梅州泮坑村福禄岌省文保客家民居群参观,这次主要去看其中的季立居,季立居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被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评为“广东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之一”。镇东楼的屋主之一熊功员先生反复推荐我去季立居看看,还把季立居屋主学宾叔的手机号码发给我,他告诉我,省文物保护评审组的专家称赞季立居的神龛做工很精细很漂亮,这样的古民居我自然不能错过了。
季立居是梅城泮坑村福禄岌省文物保护单位客家民居群中的六座民居之一,坐西北向东南,由旅马来西亚马六甲华侨熊氏应贤公于1913年出资动工兴建,是一座两堂两横一围龙一附杠一门坪一池塘组成的小型走马楼式客家围龙屋。比较特别的是,门口禾坪的左侧有一座牌坊式门楼。
省文物专家称赞的神龛
这座建于民国初期的客家民居,被省文物专家交口称赞的是上堂的神龛。这是泮坑村目前现存的最精美的民国木雕神龛,其雕刻之精美在梅州客家古民居现存的神龛中也不多见,而且保存得十分完好。
这个神龛比较值得称赞的是神龛下部的垫脚和中部的木雕装饰,其浮雕立体感很强,线条流畅,雕工也足够精细,美观大方。
特别是神龛下部的垫脚,类似于高档的客家木雕大床的床脚,线条优美,看起来非常漂亮,难怪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评审组的专家对神龛交口称赞。
文革破四旧的时候,很多华侨出资兴建的客家古民居的木雕装饰、壁画、精美的家具等大部分都被当时热血沸腾、头脑发热的红卫兵们毁了。季立居也不例外,现在可以看到季立居大门两边的壁画被厚厚的石灰水覆盖了,好些老物件也遗失了。
那么,精美漂亮的神龛为何能保存到今天呢?原来,文革破四旧时,屋主知道供奉历代祖先牌位的神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就偷偷把神龛藏了起来,直到上世纪末才放回原处。
这些老物件你见过吗?
季立居的老物件除了精美的神龛,还有德国进口的时钟,木雕屏风门、民国时期的吊灯灯架、藤条椅子(花旗椅)、藤条匣子、睡篮等。
季立居天井两边的厢房(南北厅)里,摆放着不少老物件。北厅里摆放着德国进口挂钟,十几张刻着“季立”二字的老式椅子、数十个旧陶罐和擂钵等。
南厅里摆的老物件有藤条婴儿睡篮、上下堂的吊灯灯架(当年从国外进口的)、藤条椅子(花旗椅)、藤条匣子、装针线的竹篮子,可拆卸可折叠的圆桌等。还有一些老物件我就不一一介绍,看看你能说出几种老物件的名称或用途?
珍贵的民国老照片
季立居下堂(下厅)两边的墙壁上挂着几幅珍贵的民国老照片,记录了当年福禄岌的一些情况。其中一张照片拍的是季立居对面的本立居和本立新居,当时本立居和本立新居已建好,后山(福禄岌)轮廓清晰可见,山上的树木看样子只有几年的树龄。
本立居门前的道路上,三三两两地站着几群人,好像是在看热闹,或许对摄影师的照相机感到很新奇吧?当时季立居还没有建好,门前有人正在挖池塘。
有一张照片拍的是季立居的正面,两堂两横一围龙一附杠组成的客家围龙屋,后山茂密的树林,禾坪前面比人高的果树,倒影在门前的池塘里,一幅客家山水民居图跃入了我的眼帘。
有一张1940年拍的全家福,应该是在季立居的大门口拍的。当时应贤公三代同堂,十几人排成两行,可能是大家都很少照相的缘故吧?众人的表情看起来比较严肃。还有一些老照片我就不介绍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见证历史的《永远和气合同碑》
季立居还有一块不得不看的石碑,叫做《永远和气合同碑》。
《永远和气合同碑》是民国弍年癸丑岁(即公元1913年)阴历八月廿弍日季立居动工兴建时,仁兴公、应贤公父子与任传公及其侄孙金树等人立的合同,当时有族中的四位长辈作为合同的见证人。
季立居的屋主应贤公夫妇遗像
仁兴公(应贤公的父亲)心存善念,在支付原契约规定的买地买屋的钱款外,还额外拿出400块大洋(银元)作为祭祀志显公(卖房者的上辈)的公尝专款。仁兴公、应贤公父子出钱在季立居旁边建了一杠外横屋给卖房者的裔孙居住。
石碑还注明,上堂的神龛供奉原屋主历代祖先的牌位。据了解,每年逢年过节,原屋主都要到季立居的上堂祭拜祖先,该风俗一直延续至今。合同还注明,卖房者志显公的裔孙有喜事的时候,准许借用厅堂(白事除外)。
因年代久远,有些字被磨损而不易辨认,若要弄清石碑全文,需要专业人士仔细研究。
别具一格的门楼
季立居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门坪左侧有一座类似牌坊的门楼,这个牌楼形状与客家地区的其它牌楼有所不同。
令人不解的是,牌楼上面竟然一个字都没有,为什么季立居会有这样的牌楼呢?泮坑村福禄岌流传着一个传说:当年季立居建好以后,住在里面的人遇到了一些不顺心的事,经常出现科学难于解释的怪现象,屋主人应贤公从江西请来屋场风水先生。
风水先生到现场看了以后,询问了一些情况,便让应贤公请人在季立居的上堂雕刻了一座精致的神龛,安放原屋主历代祖先的牌位,并在门坪左侧建了牌坊式门楼。从此以后,季立居就再也没有出现类似的怪现象了。
至于传说的真假,现在恐怕难于考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