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不断指责华为赞美美国,这样的专家到底要干什么?

小乔聊国际啊 2024-09-26 20:08:35

科技强国之路:从华为困境看中国科技人才的使命

这两天,网上因为华为的事儿又炸了锅。起因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凝辉,公开质疑华为搞“封闭垄断”,还说他们的数学家搞的不是“科学”。好家伙,这帽子扣得够大,一下子把华为和一群搞科研的都推上了风口浪尖。说实话,老孙这番话,真是让人听着刺耳,一股“屁股歪了”的味道。

华为这些年有多难,大家有目共睹。老美动用国家力量,不择手段地打压,从芯片断供到系统封锁,恨不得把华为直接从地球上抹去。这种情况下,华为怎么办?只能被迫自救,硬着头皮自己上阵,从零开始,重建供应链,攻克核心技术。这叫“封闭垄断”?这叫“被逼无奈”!

老孙倒好,不去谴责施暴者,反过来指责受害者“反抗方式不对”,这是什么逻辑?这就好比有人拿刀砍你,你不许还手,还得乖乖站着挨砍,否则就是“封闭垄断”,简直滑天下之大稽!再说说“数学家搞的不是科学”这事儿,老孙的逻辑更让人无语。他认为理论数学才是“高大上”的科学,应用数学就是“低端”的技术,甚至直接把华为的数学家们开除出“科学界”。

这种观点,简直是“学术界的巨婴”!科学和技术从来就不是割裂的,理论要落地,技术要突破,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华为的数学家们,把复杂的数学理论应用到芯片设计、算法优化等实际问题中,创造出了盘古大模型、麒麟芯片等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他们不是科学家,谁是?

老孙这种“唯论文论”的评价体系,早就过时了。中国科技要发展,需要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干家”,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理论家”。一、华为的困境与突围:一场科技自立自强的战役2019年5月,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禁止美国企业未经政府许可向华为出售芯片和软件。这一记“重拳”,直接将华为推向了风口浪尖。

紧接着,美国政府又对华为展开了一系列制裁措施,包括:芯片断供:禁止台积电、三星等代工厂为华为生产芯片。系统限制:禁止谷歌向华为提供GMS服务,限制华为使用安卓系统。市场封锁:游说盟国禁用华为5G设备,阻碍华为在全球市场的扩张。

面对美国的全面封锁,华为没有屈服,而是选择迎难而上,开启了一场艰苦卓绝的科技自立自强战役。首先,华为启动了“备胎计划”,启用多年来秘密研发的海思芯片,替代被断供的美国芯片。其次,华为投入巨资研发鸿蒙操作系统,构建自主可控的软件生态,打破对安卓系统的依赖。

同时,华为积极扶持国内供应链企业,努力实现核心技术的国产化替代,摆脱对美国技术的依赖。华为的这些举措,虽然在短期内增加了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却为其赢得了宝贵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然而,华为的努力和付出,在某些人眼里却成了“封闭垄断”的罪证。

孙凝辉院士就公开批评华为,说他们“把一个产业的上下游链条都打通了,恨不得所有的企业都围着华为服务”。这种说法,完全是罔顾事实,颠倒黑白。华为之所以要打造完整的供应链,完全是被美国逼上梁山。试想,如果华为不掌握核心技术,不拥有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一旦再次遭遇“断供”,岂不是任人宰割?

事实上,华为不仅没有“封闭垄断”,反而一直在积极开放合作,与国内外企业共享技术和资源。例如,华为推出了“鲲鹏生态”和“昇腾生态”,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基于华为芯片的计算产业生态。此外,华为还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5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全球协同发展。

总而言之,华为的困境和突围,是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遭遇不公平竞争的缩影。二、从理论到应用:科技人才的价值孙凝辉院士对华为的批评,还集中在对华为数学家工作的质疑上。他认为华为的数学家做的不是科学,而是技术,是“利用数学应用在实际的生产中”。

这种观点,暴露了部分科技界人士对科学和技术关系的片面理解,以及对应用研究的轻视。长期以来,中国科技界存在着“重理论、轻应用”的现象,一些人认为只有发表高水平论文、获得国际学术奖项,才算是真正的科技人才。

然而,科学和技术从来就不是割裂的。理论来源于实践,最终也要回归实践。没有应用价值的理论,就如同空中楼阁,无法推动社会进步。华为的数学家们,正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典范。

例如,华为的数学家团队利用拓扑学原理,解决了5G基站天线部署的难题,大幅提升了5G信号覆盖范围和网络容量。又如,华为的数学家团队利用图论算法,优化了物流配送路径,显著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配送效率。

这些案例充分说明,数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科技要发展,既需要潜心基础研究的“理论巨人”,也需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应用高手”。

评价科技人才,不能只看论文数量、奖项多少,更要看其研究成果的实际价值和社会贡献。三、 中美AI竞赛:差距与追赶人工智能(AI)是 新一轮 科技 革命 和 产业 变革 的 核心 驱动力 , 也是 中美 科技 竞争 的 主战场 之一 。近年来, 美国 在 AI 领域 持续 加大 投入 , 涌现 出 了 谷歌 、 微软 、 OpenAI 等 一批 领先 的 科技 巨头 和 研究 机构 。

面对 美国 的 强势 领先 , 孙凝辉 院士 却 显得 十分 悲观 。 他 认为 , 美国 AI 有 “ 几百年 的 积累 ” , 中国 “ 不要 老想着 超越 美国 ” 。这种 “ 恐美 ” 和 “ 失败主义 ” 的 论调 , 不仅 缺乏 历史 依据 , 也 低估 了 中国 科技 工作者 的 实力 和 决心 。首先, 美国 AI 的 发展 历史 并非 “ 几百年 ” , 而是 从 上 世纪 50 年代 才 真正 起步 。

其次, 中国 虽然 在 AI 领域 起步 较晚 , 但 发展 速度 惊人 。近年来, 中国 在 AI 论文 发表 量 、 专利 申请 量 、 融资 规模 等 方面 均 已 跃居 世界 前列 , 并在 人脸识别 、 语音识别 、 自然语言处理 等 领域 取得 了一批 突破性 成果 。

例如, 中国 的 科大讯飞 公司 在 语音识别 技术 方面 已 经 达到 国际 领先 水平 , 其 产品 广泛 应用于 教育 、 医疗 、 金融 等 领域 。又如, 中国 的 商汤科技 公司 在 人脸识别 技术 方面 也 处于 世界 领先 地位 , 其 产品 被 广泛 应用于 安防 、 金融 、 交通 等 领域 。

当然, 我们 也要 清醒地认识到 , 中美 在 AI 领域 的 差距 依然 存在 , 尤其 是 在 基础 理论 研究 、 核心 算法 开发 、 高端 芯片 制造 等 方面 , 中国 还有 很 大 的 追赶 空间 。四、 科技强国:呼唤多元化的人才标准

孙凝辉院士对华为的批评, 折射 出 部分 科技 界 人士 对 企业 自主 创新 模式 的 误解 , 以及 对 多元化 科技 人才 的 忽视 。长期以来, 中国 科技 人才 的 评价 体系 过于 单一 , 往往 以 论文 发表 、 奖项 获得 、 学历 高低 作为 主要 标准 , 而 忽视 了 科技 人才 的 实际 贡献 和 社会 价值 。

这种 评价 体系 , 导致 一些 科技 工作者 为了 追求 个人 名利 , 热衷于 发表 “ 垃圾 论文 ” , 或者 从事 一些 “ 无用 ” 的 研究 , 而 不愿 意 将 精力 投入 到 解决 国家 重大 需求 和 产业 发展 瓶颈 的 实际 问题 中 。中国 要 实现 科技 强国 目标 , 必须 打破 这种 僵化 的 人才 评价 体系 , 建立 一套 更加 科学 、 合理 、 多元 的 评价 标准 , 鼓励 和 支持 那些 真正 有 能力 、 有 贡献 的 科技 人才 脱颖而出 。

具体来说, 可以 从 以下 几个 方面 入手 :1. 突出 贡献 导向 。 将 科技 人才 的 评价 重点 从 论文 数量 、奖项 多少 、学历 高低 , 转移 到 其 研究 成果 的 实际 价值 、对 经济 社会 发展 的 贡献 、 对 国家 战略 需求 的 支撑 等 方面 。

2. 鼓励 协同 创新 。打破 高校 、 科研 院所 、 企业 之间 的 壁垒 , 鼓励 科技 人才 跨 部门 、 跨 领域 、 跨 地域 流动 , 促进 产学研 深度 融合 , 形成 协同 创新 的 良好 生态 。3. 营造 宽容 氛围 。科技 创新 需要 大胆 尝试 ,允许失败 。要 建立 健全 科技 创新 的 容错 机制 ,鼓励 科技 人才 敢于 挑战 权威 、勇于探索 未知 ,宽容 他们在创新 过程中 的 失误 和 挫折 。

五、 结语:华为的经历, 是 中国 科技 企业 在 逆境 中 求发展 的 缩影 , 也 是 对 中国 科技 人才 的 一次 考验 。面对 百年 未有 之 大变局 , 中国 科技 工作者 要 以 更加 强烈 的 使命感 和 责任感 , 肩负 起 时代 赋予 的 重任 , 为 建设 科技 强国 、 实现 中华民族 伟大 复兴 贡献 力量 。

在 这个 过程中 , 我们 需要 更多 像 华为 这样 的 企业 , 敢于 突破 、 勇于 创新 , 掌握 核心 技术 , 引领 产业 发展 。我们 也 需要 更多 优秀的 科技 人才 , 心怀 祖国 、 放眼 世界 , 潜心 研究 、 勇攀 高峰 , 为 中国 科技 事业 贡献 智慧 和 力量 。

相信 在 全体 中国 人民 的 共同 努力 下 , 中国 科技 必将 在 世界 舞台 上 占据 更加 重要 的 地位 , 为 人类 文明 进步 作出 更大 的 贡献 。

0 阅读:0

小乔聊国际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