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后发现,小学阶段把这3个规矩定死了,孩子的成绩不会差

杉杉评育儿 2024-12-05 14:44:49

刘同曾说过“人最强大的精神支柱,不是意志或者信仰,而是习惯”。教育的本质就是,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然后反复练习。学习是一场马拉松,能够坚持到最后的靠的就是日复一日的好习惯。

小学是孩子学习的基础,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把这3个习惯定死了,孩子的成绩都不会差。

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从幼儿园到小学最大的变化就是,小学生需要完成学业了,这也就意味着孩子不能够像以前一样随心所欲,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

特别是放学后的时间管理是很多孩子的难点。没有天生拖延的孩子,只是孩子对于时间的感知能力没有成人那么敏感,他们对时间的长短没有清晰的概念。所以想改变孩子的拖延,首先就要让孩子直观地认识时间,让他知道时间过去了多少,还剩多少,这样孩子才能够有紧迫感。

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改掉孩子边做边玩,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同时也能够提高孩子写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每天半个小时的阅读

《人民日报》曾刊文提醒父母一定要在小学阶段给孩子进行大量的阅读,要知道现在是大语文时代,不喜欢阅读的孩子可能连题目都读不懂。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的联想力、理解力、记忆力等都被调动起来了,所以不管怎么样,从小学开始一定要让孩子每天坚持阅读半个小时。

预习和复习要坚持

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预习能够提前了解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能够让孩子在课上的时候更加有针对性。

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本来的注意力就没办法长时间集中,所以预习能够让孩子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时间节点上,做到高效听课。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显示了,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当日学习的知识点的重要性,只有让让学习形成闭环,定期复习,学过的知识才不会那么快遗忘。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她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让我们想一想,什么是一个人忘不掉的呢?显然,习惯是忘不掉的,因为习惯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自动化了的行为”。从孩子上一年级后,就发现老师每天强调最多的不是作业,而是习惯的养成。都说小学阶段的孩子拼的都是父母,这不是拼父母的金钱和学识,而是父母的坚持,只有父母坚持陪着孩子把习惯养好了,以后的学习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所以小学阶段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补习班上,而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怎么帮助孩子养成学习必备的好习惯?

在成雅梅老师的《好习惯带来好成绩》一书当中做了详细的介绍,包括了课前预习、专心听课、课后及时记忆、高品质阅读、高效完成作业等学霸必备的学习好习惯。

比如高效听课的习惯:课前做好5方面准备、课上用5到听课法、课堂笔记3要素、抓住课堂4个关键时间段。

高效完成作业的技巧:父母只做4帮助、孩子做作业前4准备、3步骤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写作业4步法、3种简便法检查作业等。

书中详细介绍了每个习惯的重要性以及背后的原理,再针对性解析了每个习惯养成的方法和步骤,作者结合了自己20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真实案例,总结出了这套简单易行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能够轻松养成好习惯。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114
杉杉评育儿

杉杉评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