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发生了一场大火,俄乌冲突来到了第246天。
根据周三的最新消息,英国新任首相苏纳克在周二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了电话,表达了英国支持乌克兰的立场。而俄罗斯克林姆林宫也第一时间回应:俄罗斯和英国的关系并没有因为苏纳克的当选看到改善的希望。
同样是在周二,在因安全原因延迟访问乌克兰被基辅猛批之后,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造访了基辅,传出一度躲藏在防空洞中,施泰因迈尔访问基辅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打卡支持乌克兰。
说到德国总统访问基辅,不得不说这次访问,纯属向乌克兰“献殷勤”。施泰因迈尔因为之前的一些亲俄态度遭到了基辅的猛烈批评甚至被拒绝访问乌克兰,现在施泰因迈尔却主动访问乌克兰,其“象征意义”有多么明显可想而知。
德国总统本身就是象征意义更大,实权掌握在德国总理手中。施泰因迈尔访问不访问乌克兰,对德乌关系影响也并不大。施泰因迈尔更多的是带着德国政府的立场前往乌克兰的,施泰因迈尔表示德国将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特别是转让2座M270欧洲版多管火箭炮、4门榴弹炮,并参与乌克兰战后重建。
除此之外,法国总统马克龙也第一时间回应了苏纳克当选英国首相,马克龙表示将和英国一起继续努力应对当前的挑战,包括俄乌冲突及其对欧洲和世界的诸多影响。显然,作为欧洲三大强国英、法、德依然还是要继续统一立场加强对俄罗斯的制裁。
因为苏纳克第一时间向美国传达的信息就是继续在俄乌冲突上统一立场,既然法国也要和英国一起努力,显然欧洲的立场仍然会以制裁俄罗斯为主旋律。
而普京也看清了现实,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日益恶化的乌克兰战场,普京表态:要求俄罗斯官员在各个领域加倍努力,而不仅仅是专注于特别军事行动。
显然,目前的俄罗斯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在经济、金融和外交领域都面临着西方的孤立,而在国内制造业、军工企业层面也面临着因为西方对俄半导体的出口限制而遭遇芯片不足,俄罗斯都必须短时间内解决这些问题。
没有制造业就无法满足俄军对正常必需品的采购,没有武器装备就无法支撑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作为俄罗斯安全委员会副主席的梅德韦杰夫已经访问了俄军工企业的导弹、无人机和坦克制造厂,目的就是催促这些企业必须加快生产装备,以满足目前俄军对军火的需求。
俄罗斯现在必须面对的现实就是长期和西方对抗,俄罗斯很难笑到最后。整个西方对俄罗斯的孤立,短期内可能看不出什么,但是如果欧美能够保持团结,持续孤立俄罗斯,那长期来看,俄罗斯的经济受到的影响会非常大。
尤其是在能源领域,欧洲如果不购买俄罗斯的天然气、石油以及煤炭资源,而且还要在国际市场对俄罗斯的能源进行打压,那俄罗斯不得不以比国际能源更低的价格出售,而且纵使如此,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收益也会大幅削减,毕竟,欧盟也是世界上能源进口大户,俄罗斯没有了这个市场,不仅仅会影响收益,还会影响前期的基建投入,北溪2号就是典型的例子。
那么,西方会为了乌克兰和俄罗斯耗到底吗?
一个国家和几十个国家耗下去,谁吃亏一目了然。可以说俄罗斯在军事层面不怕北约抱团,但是不代表不怕经济上遭遇西方集体孤立。
第一,只要和俄罗斯的消耗不能对欧美伤筋动骨,欧美很可能继续向着制裁俄罗斯以逼迫普京撤军的目的添油加柴。毕竟,欧美的关系虽然有矛盾,但是也有共同利益,毕竟那么多的组织架构在,北约、G7、欧盟这都决定了欧美的共同利益。
第二,虽然俄乌冲突对美国也造成了影响,但是美国显然还能够承受。美国和欧盟有区别,美国不但是世界经济强国,还是能源大国,军事超级大国,支持乌克兰一年半载美国还是有这个能力。毕竟,美国的武器库存可比俄罗斯多得多,而且得益于欧洲对乌克兰的武器援助很多也是采购自美国,美国国防企业还能赚钱,以此减轻美国的干预成本。
第三,欧洲国家则不同,虽然欧盟也是有钱的主,但是欧盟长期以来依赖俄罗斯的低价能源。一旦摆脱了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欧盟的社会成本肯定会增加,如果欧盟民众不买账,那欧盟的上层也会受到影响,频繁更迭的国家元首势必会影响欧洲的稳定。
更要重要的是,对于欧盟而言,长期和俄罗斯对抗,就会增加欧盟的安全风险。可以说,欧盟在乌克兰问题上的选择,让欧盟双输,一是没有了廉价能源,二是没有了区域的稳定。这种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愈加明显。
这也就意味着,俄乌冲突的结束或者升级,都不可避免地和欧盟联系到一起。如果欧盟一心支持乌克兰,那么局势升级也会是必然,因为俄罗斯不可能认输,俄罗斯也输不起。而欧盟一旦不想再耗下去,那么对于俄罗斯而言就非常有利,纵使美国不改变立场,欧盟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改善,也会让俄乌冲突更快结束。
但是,普京不能把希望放在欧盟身上,所以才要实现俄罗斯的经济良性循环,要靠自己的加倍努力来摆脱现在的困境。而只要俄罗斯能够在经济层面解决目前面临的难题,那么俄罗斯就算和西方持续消耗下去,也有资本。
而对于乌克兰而言,别看乌克兰军队目前的表现挺强势,但是乌克兰是变数最大的一方,今天可以强势反攻,明天也可能快速崩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