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5年GDP增长5%左右目标意味着什么?
北京知道
2025-01-14 20:30:23
1月14日,在今年北京“两会”上,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提出,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为5%左右、努力争取更好结果,并提出了实现目标任务的具体举措。 为何是5%左右?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北京市发展改革政策研究中心(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经济师张艺秋表示,“经济发展的成果,始终最大范围惠及人民群众,往年全市GDP中,50%以上为劳动者报酬,直接进入居民的口袋,1成左右的税收收入通过财政支出形式回馈百姓。” 5%左右的目标意味着什么? 5%左右的目标是高还是低?为何是5%?张艺秋表示,5%左右是一个比较高的增速,相比2024年,2025年的5%左右含金量更高、增量更大。“横向看,近年全球经济年均增速在3%左右,发达国家增速普遍低于全球增速,其中美国增速接近3%,欧元区增速不到1%,日本在零增长附近;发展中国家整体增速约4%。北京人均GDP已经接近3万美元,5%左右的增速是一个比较高的增速、领跑同等发展水平地区。纵向看,2025年经济增长5%左右,是在2024年近5万亿的经济体量上,更上一个台阶,总体增量其实更大。” 新目标如何实现?2025年有哪些利好经济发展的因素?张艺秋表示,2025年,实现预期目标的支撑条件更“足”。今年,国家将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稳增长政策工具更加完善,“两重”“两新”加力扩围,宏观政策一致性、系统性不断提高,经济稳中向好的条件更加有利。从发展动力上看,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北京一系列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正在全面落地见效。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双标杆”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新动能引擎作用在不断增强。区域均衡发展向更高层次演进,京津冀区域明确重点产业链群协同新格局,平原新城和城市副中心产业承接能力不断提升。从市场空间上看,北京巨大需求潜力有待释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节能降碳改造、城市更新等领域存在大规模的有效投资需求。数字、绿色等新型消费业态,升级类体验类消费热点,以及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需求仍然旺盛,这些都将不断催生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较高增速下居民就业收入更有保障 经济发展的速度,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日常生活,经济增速放缓,往往意味着就业率降低、居民收入减少等一系列问题,而保持稳定的增速,也意味着居民收入的稳步提升得到保障。张艺秋介绍,往年全市GDP中,50%以上为直接进入百姓口袋的劳动者报酬,1成左右的税收收入通过财政支出形式回馈百姓,经济发展的成果始终最大范围惠及人民群众。 经济增长意味着就业市场的扩容。张艺秋说,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带动新增就业5万人以上。要实现经济增长5%左右的目标,就需要推动新业态蓬勃发展,提升新业态就业“蓄水池”能力,在这方面,北京市一直在不断丰富新质生产力人力资源开发目录,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健康照护师等数十种新岗位,可以为劳动者提供施展拳脚的舞台。还实施“金蓝领”计划,让技能人才地位与待遇“双提升”。此外还有“京津冀+”青年职业技能实训联盟,可以提供“技能培训+岗位对接”一条龙服务。 经济增长是居民收入增长的源泉。张艺秋说,当前,人们明显感受到股市交易更活跃了,商品房带看、网签热情高涨,大家的预期在改善、信心在增强;2025年北京还将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和基准工资指导线,改革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激励机制,工资收入会随着经济增长“水涨船高”,经济增长了,大家的“钱袋子”才能鼓起来。 经济增长将助力居民生活水平提升 在直接的就业、收入外,经济增长还会带来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张艺秋介绍,经济增长,也意味着政府在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的支出增加,近年来相关支出已经占全部财政支出的14%左右。社会救助、社会帮扶对低收入群体、残疾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劳动力就业“凡困必帮、有难必救”,同时还不断提高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还有职业伤害险,将在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等新业态中扩围试点。“这些社会保障的支出,托举每一个人的幸福底线。”她说。 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也跟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张艺秋介绍,近年北京财政收入的税占比持续保持在85%以上,经济增长是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北京每年超过8成的财政支出用在养老、医疗、体育等民生领域,发展“红利”更加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到2025年底,全市将建成856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小区里的餐厅、家门口的菜市场、街道边的商超、路口旁的公园都触手可及,老旧小区改造跑出“加速度”,房子从“住得了”变成“住得好”,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更多社区医院实现预约转诊全覆盖,“出门见绿”走进现实,把更多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无界公园带到市民身边。 在经济增长中获得更好的生活 经济增长不仅体现在居民生活“量的增长”,也体现在“质的提升”上,如数字经济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张艺秋介绍,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4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6成,在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引领下,数字消费内容供给日益丰富,如高级别自动驾驶,目前全市累计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3000万公里,2025年北京加快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4.0阶段建设。再比如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292家,让居民足不出户享受优质医疗资源。还有智能汽车、智慧家居、智慧养老……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走进家庭,让生活更加智慧多彩,也更加宜居便利。 好的生活,不只有便利的现代设备,更有精神与文化需求的满足。张艺秋说,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成果不断转化为文化繁荣发展的动力。近年来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规模持续提升,保持全国首位,丰富的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目前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是2015年的近3倍,更好满足百姓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多样化需求。如工人体育场“蝶变”为文体商旅综合体,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迎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北京歌舞剧院“艺术之舟”造型拔地而起,还有“大戏看北京”展演季、“双奥100”汇聚世界顶级体育赛事等。“经济增长与文化繁荣相互赋能,文化优质供给不断丰富,百姓的‘文化场子’逐渐热了起来。”她说。 记者/周怀宗 编辑/张磊 校对/杨利 运营编辑/刘茜贤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