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武汉市武昌区法院的一场官司,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对溥公堂的双方,一方是红色牧师董健吾的后人,是原告;另一方面是毛主席长子毛岸英的遗孀刘思齐,是被告。
这起案件的起因,是刘思齐在一次演讲中提到毛岸英兄弟在上海的遭遇,可能无意间有损董健吾的形象。
刘思齐在演讲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除了给没给资本家当干儿子与偷东西,三毛的其他经历两人都经历过了。
从刘思齐整个演讲的语气来看,毛岸英兄弟在上海流浪的整整五年,吃了不少苦,直到被中央特科找到并送去苏联,这一切似乎跟董健吾没什么关系。
可事实上,对于毛岸英兄弟,董健吾是出了很大的力的,不但收养了毛岸英兄弟,还是送毛岸英兄弟去苏联的关键人物。
因为这一缘故,董健吾的两个儿子董龙飞与董闯有点接受不了,似乎是董健吾没有照顾好毛岸英兄弟,往大了说,是对革命后代的不重视,他们当然无法接受。
当时,董龙飞的诉求很简单,就是要求刘思齐公开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不过后来双方私下里达成和解,这件事也就到此结束。
那么,毛岸英兄弟在上海的遭遇究竟如何,他们是如何去苏联的,董健吾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一、毛岸英兄弟流落上海
1930年11月,由于叛徒的出卖,杨开慧惨遭反动军阀逮捕,她与毛主席所生的儿子毛岸英也一同被捕,毛岸英当时只有8岁。
后来,经我党地下组织的努力,毛岸英被保释出狱,被送回外祖母家中,与弟弟毛岸青、毛岸龙一起生活。
1931年,由于形势急剧恶化,毛岸英兄弟三人有生命危险,于是在外婆和舅妈的帮助下,三人被送到上海,起初住在叔叔毛泽民处,后来送到大同幼稚园。
大同幼稚园的园长是董健吾,该园创建于1930年,是董健吾受周恩来委托,在上海法租界建立的一家专门收养革命子女的地方,由革命互济会出资。
董健吾这个人不简单,他虽然是一名牧师,却是我党隐蔽战线的优秀工作者,1929年在上海加入中央特科,与宋子文是同窗好友,人脉广泛,在上海很有名。
为了保护大同幼稚园的安全,董健吾请宋庆龄题写匾额,又请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园名。
当时,在大同幼稚园待过的个革命子女不少,除了毛岸英兄弟三人外,还有蔡和森烈士之子蔡转,挥代英烈士之子恽希仲,彭湃烈士之子彭阿森,李立三的女儿等30余人。
毛岸英兄弟三人来到大同幼稚园后不久,毛岸龙就因病去世了,不久后又发生了顾顺章叛变革命之事,为了保护革命子女的安全,董健吾关停了大同幼稚园,许多孩子被分流安置,毛岸英和毛岸青则被他带回家中抚养,分别化名为“杨永福”、“杨永寿”。
在此期间,发生过一件事,或许是刘思齐对董健吾不满,从而对董健吾有意见的原因。
事情是这样的,毛岸英兄弟在董健吾家住了两年,由于得到了中央的资助,所以二人的生活还比较安稳。
但是,到了1933年的时候,由于党中央撤离上海前往瑞金,对董健吾家的资助就断了,导致董健吾家出现了困难。
最艰难的时候,董健吾家吃饭都是问题,他的原配妻子对毛岸英兄弟的态度开始变坏,最后竟然背着董健吾,将毛岸英兄弟给赶出了家门。
后来,毛岸英兄弟就开始在上海流浪,为了活下去,两人捡过垃圾、要过饭、卖过报纸,还卖过苦力,就像刘思齐所说,除了给资本家当干儿子和偷东西之外,跟三毛没什么区别。
但是,毛岸英兄弟只流浪了两年不到,并不是刘思齐所说的五年,而董健吾也不是没管,他一直在寻找毛岸英兄弟。
原来,董健吾得知妻子将毛岸英兄弟赶出家门后,气得直跺脚,对妻子大骂了一顿,后来还跟妻子离了婚。
为了寻找毛岸英兄弟,董健吾花了不少力气,为此他还请求中央特科出动,最终成功找到了毛岸英兄弟,并继续抚养,时间大约在1935年前后。
可见,毛岸英兄弟能在上海存活下来,董健吾是居功至伟的,他之所以如此,并不单单因为毛岸英兄弟是毛主席的儿子,主要是因为他的信仰和对革命的忠诚而促使他这么做了,并且他身上背负的牧师头衔,也不允许他见死不救。
董健吾找到毛岸英兄弟后,将他们当自己的亲儿子养,并且他还积极为毛岸英兄弟谋求出路。
二、董健吾与张学良得交往
董健吾虽然找到了毛岸英兄弟,但上海的局势并不好,如果不将孩子们送到安全的地方,保不齐还会出什么事。
为此,董健吾决定将毛岸英兄弟及自己的孩子送去苏联,因为当时很多革命子女都被送到苏联去生活、学习,但是他办不到这件事,只能寻找他人的帮助。
最终,帮董健吾办成这件事的,竟然是国民党阵营的东北军首领张学良,这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还要从1935年说起,这一年全国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浪潮,我党多次派人与国民党联系合作事宜,国民党内也有不少将领支持国共合作,并秘密与我党取得联系。
这其中,比较积极的一个人是张学良,他虽然是国民党阵营,却支持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为此他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指示消极应对,并试图与八路军秘密建立了联系。
由于形势所迫,蒋介石也开始设法建立与我党联络的通道,这个任务被他交给宋子文。
宋子文与我党素无往来,因此感到为难,为此他找到二姐宋庆龄商议对策,宋庆龄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找董健吾帮忙。
后来,宋子文找到董健吾,董健吾大喜过望,当即答应下来。
两人商定,董健吾乘火车先抵达西安,在西安去延安,这么做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得到驻守西安的张学良的保护,因为当时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抗日的呼声很高。
两人还商定,董健吾西行化名为周继吾,为了确保他的安全,宋庆龄还给了他一张“护身符”,即一张国民政府财政部的委任状,当时宋庆龄是这么对她说的:
这是我向子文要来的,上有国民党南京政府财政部部长孔祥熙亲笔签写的‘财政部西北经济特派员周继吾’的字样。这份委任状可以做你的护身符。到西安后,如果实在有困难,可以找张学良帮助,他愤恨日本侵略,或许能助你一臂之力。
有了这张委任状,董健吾就能以调查西北经济的理由进入陕北,而不被国民党阻拦了。
1936年1月,董健吾抵达西安,住在圣约翰大学的同学、时任西安禁烟督办的钟可托家中,准备择日前往陕北。
但是,董健吾很快就发现,陕北被国民党军严密封锁,就连山间小道都设有关卡,无法逾越。
后来,董健吾决定冒险偷偷翻越封锁线,但由于寒冬到来,一切交通都被堵塞,他因此被迫滞留西安,前后达四十余天。
在此期间,董健吾十分着急,如坐针毡,钟可托与张学良的关系很好,在与钟可托的闲聊中,得知张学良对联合我党当日十分积极,并愿意与我党领导人共商国是。
这一信息引起了董健吾的重视,他认为张学良是有诚意的,刚好自己没什么事,便请钟可托引荐自己与张学良见面。
在钟可托的帮助下,董健吾见到了张学良,两人相谈甚欢,张学良对他的思想主张十分赞同,而她对张学良背负“不抵抗将军”的骂名深表同情,并对张学良练功抗日的积极情绪表示赞赏。
会面结束时,张学良还对董健吾表示:“我张学良爱国之心未泯,只要为了抗日,有求必应!”
自那之后,董健吾与张学良成为好友,张学良多次请他到家中作客,接待十分隆重,并积极为他打掩护,当众宣称他是南京方面来的贵宾,这一招成功迷惑了西安的特务,使得董健吾的真实身份一直没有暴露。
2月21日,在张学良得安排下,董健吾乘坐他的私人飞机抵达延安,他还请董健吾帮自己带了一封信给毛主席,表达了友好合作和共同抗日的主张。
董健吾在延安肤施下飞机后,又在张学良派去的士兵的护送下,走了六天共200余里抵达中共中央驻地瓦窑堡。
3月,董健吾完成任务后,又在张学良士兵的护送下,从延安肤施机场乘坐飞机飞回西安。
董健吾的这次西行是愉快而顺利的,他不但充当了国民党与我党的联络官,还成功为张学良与我党牵线,为全民族抗日事业立下大功。
再次来到西安,董健吾受到了张学良的热烈欢迎,张学良甚至为他设家宴洗尘,他在西安待了三天之后返回上海。
故事讲到这里,似乎跟毛岸英兄弟去苏联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伏笔就此埋下,因为董健吾如果没有与张学良得交往,也就不会有毛岸英兄弟去苏联之事了。
三、张学良助董健吾送毛岸英兄弟去苏联
董健吾在瓦窑堡虽然没有见到毛主席,但秦邦宪带他转达了张学良得密信,还转述了张学良得情况及其抗日意愿,而毛主席则进行积极回应,这为日后张学良与我党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董健吾再次见到张学良后,转达了毛主席、秦邦宪等我党领导人对张学良的问候,并就抗日合作等问题作了回复,张学良感到非常高兴。
短短几十天,董健吾就与张学良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且两人的缘分还将继续。
1936年三四月间,董健吾到西安会见斯诺,在西安逗留期间,他多次到张学良家作客,张学良和赵四小姐都很热情,三人甚至在一起打麻将,双方的相处俨然是老朋友了。
一次,董健吾再次去张学良家作客,他见赵四小姐不小心打碎了几件明代瓷器,心疼得连饭都吃不下,心中暗想,如果能搞几件瓷器送给赵四小姐就好了,也可以表达张学良帮助自己去瓦窑堡的感谢。
回去之后,董健吾便四处打听,最终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在“松柏斋”找到了一组24件小型镀釉彩瓷,彩瓷人物各异,色彩细腻,栩栩如生,是明代佳品,于是找朋友借钱买下,然后亲自登门送给张学良,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爱不释手,坚持赠以重金,但他分文不取。
这件事让张学良感到很不好意思,几天后董健吾将要返回上海,他便设宴饯行,宴席上他坚持要满足董健吾一个愿望,董健吾则说,“你能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上作出贡献,我愿足矣!”
张学良点头称是,但不依不饶,一定要董健吾提一个私人要求,就像朋友间那样。
董健吾见张学良很有诚意,脑袋开始飞速运转起来,猛然间他想起了毛岸英兄弟,这两个孩子生活艰苦,又不能上学,更无法回到毛主席身边,只有去苏联才是最好的出路。
同时,董健吾意识到,张学良作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又是东北军的首领,手眼通天,国内外关系网都很强大,是可以帮他将毛岸英兄弟送去苏联的最佳人选。
于是,董健吾就对张学良说:
我有三个孩子,两个是归我抚养的革命子弟,一个是我的儿子,如果张将军能送他们出国赴苏联读书,那么将来学成回国也可为国家出力。
董健吾之所以没有明说“革命子弟”指的是毛主席的两个儿子,一是为了不使张学良为难,让张学良日后处在不利局面;二是为了安全考虑,毕竟毛岸英兄弟身份特殊,越少人知道他们的身份越好。
张学良听完,稍加思索就应允下来,其实他是聪明人,大致猜出了“革命子弟”不是普通人,但他看重与董健吾的友情,也根本不害怕帮助共产党的后果,所以果断答应。
董健吾回到上海后,原本对张学良并不奢望,但让他万万想不到的是,他刚回上海两个月,张学良就因事来到上海,并跟他取得了联系。
当时,张学良打电话跟董健吾说,他这次到上海,除了公事之外,就是为了兑现在西安的承诺,他约董健吾第二天到某地见面。
董健吾对此大感意外,没想到国事繁忙的张学良,还能记得他的一个小小要求,如此守信用,他甚至有些感动。
当然了,董健吾知道这件事非同小可,自己不能擅自做主,于是向上海的党组织做了汇报,很快毛主席就知道了这件事,同意毛岸英兄弟去苏联。
经与上级党组织商议,最终董健吾决定让自己的孩子也去苏联,于是第二天他就到指定的地点去见张学良,张学良已经等候他良久了。
张学良告诉董健吾,他的部下李杜将军等人要经法国去苏联,然后绕道至中苏边境,与在那里休养、整顿的东北抗日联军取得联系,商讨回国抗日之事,趁这个机会,他决定履行诺言,让李杜将军帮董健吾将孩子们送去苏联。
董健吾大喜过望,但更大的惊喜还在后头,张学良临走前还给他一张支票,他一看,竟然是10万法郎,这可是一笔巨款!
董健吾本想拒收,但张学良坚持要给,他也不要驳了张学良得面子,只得收下。
与张学良分手后,董健吾当即与李杜将军取得了联系,并做好孩子们出国的各项准备工作。
没过几天,董健吾见到了李杜将军,李杜将军将毛岸英等三个孩子接到自己位于法租界的住所暂时安顿,随后又化名为王元华,以商人的身份为三个孩子及自己办理了出国护照,然后带着三个孩子坐上了去往法国的豪华游轮。
抵达巴黎之后,由于苏联对边境的管控极其严格,最终只允许毛岸英兄弟二人入境,因为他们是毛主席的儿子,李杜将军和董健吾的孩子则返回上海。
至此,毛岸英兄弟顺利进入苏联,开启了在苏联的生活,两人在苏联得到成长,1946年前后回到中国。
四、是非曲直究竟如何?
董健吾的后人状告刘思齐,其实可以理解,毕竟董健吾对毛岸英兄弟十分照顾,并一手促成毛岸英兄弟赴苏联之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从私人层面来说,如果不是董健吾对毛岸英的帮助,哪有刘思齐嫁给毛岸英之事,所以对毛岸英和刘思齐都是有恩情的。
往大了说,董健吾帮忙照顾毛岸英兄弟,让毛主席没有后顾之忧,从而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革命事业当中。
因此,于公于私,董健吾都是有大贡献的,毛岸英兄弟及刘思齐都应该感恩。
事实上,这一点毛岸英、毛岸青兄弟做得很好,毛岸青回国就就曾给董健吾去过一封信,表达了对董健吾的感激之情,毛岸英也多次提到董健吾,披露了许多与董健吾有关的信息,这些刘思齐应该是知道的。
而毛岸英兄弟在上海及苏联的往事,他本人在回国后到湖南韶山省亲的时候,曾对舅妈李崇德详细提及过,在朝鲜战场跟彭德怀也说过同样的内容,确认得到过董健吾的帮助,而在上海流浪过也是事实,但是在大同幼稚园解散之后。
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亦或是董健吾妻子赶走毛岸英兄弟的缘故,刘思齐对董健吾也产生了些许误解,在公开场合发表了一些可能有损董健吾名誉的事情,她或许不是刻意的,但确实伤害了董健吾两个儿子的感情,这才有了对簿公堂之事。
不过,好在董健吾的儿子与刘思齐达成了和解,事把事情说清楚了,也就没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