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客机上的乘客可以抽烟?1982年12月24日2311号班机起火死25人

萨沙讲史堂 2024-12-21 10:16:10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以前客机上的乘客可以抽烟?1982年12月24日:中国民航2311号班机在广州白云机场降落后起火,25人死亡。

萨沙在南美的时候,有段时间每隔几天就要坐一次飞机,像巴西、阿根廷、智利这些国家实在太大了,铁路又不发达,只能坐飞机。

记得有次被迫坐了一架颠簸的小飞机,飞机刚升空就剧烈摇晃,吓得我傍边一个十三四岁当地少年哭喊起来。

这个飞机又老又破,古怪的是座椅扶手上还有个可以打开的内置盒子。萨沙算见多识广,从没看过这种东西。萨沙就询问比我还见多识广的老先生,他回答:是烟灰缸啊!

萨沙当时就傻了,飞机扶手上搞烟灰缸干嘛?难不成坐飞机还可以抽烟?

老先生说:你们小伙子不知道(在他眼里60岁以下都是小伙子),以前飞机上面可以抽烟的。

老先生说的没错,不过是老黄历了,也是这次中国民航2311号班机出现空难的原因。

大家看老电影或者电视剧,会发现当年飞机上是可以抽烟的。

如80年代的香港连续剧《义不容情》,大反派温兆伦,在马来西亚人不知鬼不觉谋杀了逼婚的女友后,就在回香港的飞机上得意的连续抽烟。

这不是像抗日神剧一样的乱拍,当时坐飞机就是这样。

以美国为例,直到上世纪60年代之前,美国人没有意识到吸烟的危害。当时的好莱坞电影中,无论男女明星都经常叼着香烟,作为时尚和个性的象征。很多导演认为,男明星抽烟时特别有男子气,香烟就是最好的道具。

甚至好莱坞的女明星大多抽烟,比如艳星梦露就留下了大量抽烟的照片。很多人认为,女人抽烟相当高雅,还有一种隐藏的性感味道。

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也差不多,特工007詹姆斯邦德就是烟斗不离手。

直到1966年,美国才认为抽烟对健康有很大伤害,将"吸烟有害健康"的标签贴在香烟的包装盒上。

到了1977年,美国国家癌症协会首先提出了控制吸烟的一种宣传教育方式,无烟日。美国把每年11月第3周的星期四定为“全国无烟日”。这一天,在美国全国范围内进行“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劝阻吸烟者在当天不吸烟,商店也停售烟草制品一天。

也就是说,从70年代开始,美国人才真正开始宣传戒烟。

即便如此,当时有40%的美国成年人经常抽烟。而美国女性抽烟比率毕竟较少,也就是说美国成年男人抽烟率非常高,几乎人人抽。

美国部分州禁止在室内空间、工作场所、酒吧、餐馆、居住社区抽烟(户外不受影响),还是1998年以后的事情。

因此,在90年代之前,乘客在飞机上抽烟不稀奇。

而压力大的飞行员在飞机上抽烟,甚至劳累的空姐也抽。飞行期间,机舱和驾驶舱内往往烟雾缭绕。一些乘客抽味道很浓的雪茄,其他人被迫吸入二手烟。

曾在美国航空担任空姐多年的特蕾西回忆:“下飞机时,我的眼睛刺痛,喉咙肿痛,洗手时不得不刮掉几层臭水。”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机务在进行空调系统和增压系统的维护的时候,可以直接看到凝聚在管道和阀门中的尼古丁和焦油。

众所周知,飞机在高空飞行期间是密闭增压的,最大的忌讳就是出现火灾。而抽烟则需要明火,就出现了相当大的安全隐患。

1973年,里约格朗德航空820航班从法国巴黎飞到巴西里约热内卢时,突然在空中起火。

飞机紧急迫降时坠毁,机上139人中仅有11人生还。

这11人中只有1名乘客,10名机组成员则是由驾驶上方的紧急出口逃生的。

事后分析,机舱内大火的原因,很有可能是旅游在厕所坐在马桶上抽烟,将半燃的烟头随意丢入废物箱,几分钟后点燃了里面的卫生纸。

大火在厕所内燃烧起来,由于厕所门一直关闭导致无人知晓。

等到有乘客发现厕所冒出浓烟,推开门查看时,里面已经是熊熊大火,还迅速蔓延到机舱内部。

当时飞机在高空,机舱内部密封且增压。这种火灾无法短时间扑灭,又形成了致命的浓烟。

一说,此时的机组成员发现情况不对,自行逃入距离起火点最远的驾驶舱,将舱门锁死,不管乘客们的死活。

在飞机迫降之前,大部分乘客就已经被浓烟熏死。迫降时飞机出现解体和大火,最终仅有1个乘客生还。

夸张的是,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全世界航空公司没什么震动。

1974年,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只是要求机上厕所全面禁烟,要求飞机上设立专门的烟灰缸,来减少因烟头引燃废物箱产生火灾的可能性,仅此而已。

中国也差不多,同时代的客机上不但可以抽烟,还发给香烟。

中国民航老机长介绍:我是1974年参加工作的,飞机上的茅台酒是有的,当时有些航班的头等舱是配茅台酒的。除了茅台酒,那时飞机上还会向旅客赠送五支装的香烟,此外还有钥匙圈、扇子等小礼物,水果糖也是随便吃的。

一些乘客证实:“1974年本人第一次乘坐飞机时,机上还发5支装熊猫香烟呢。”“兰州飞上海,路上经停西安、郑州、南京,机型是安-24或伊尔-18吧,香烟多是5支装的凤凰,还会发一把扇子之类的纪念品。”“五支装的中华和熊猫香烟乘机赠送的时间最长。”“坐飞机不但送香烟,还送火柴。我记得火柴盒上有中国民航的标志和文字,当年用起来很拉风的,就像今天拿着高档打火机”。

写中国人口历史的专家葛剑雄。曾在文章中描述过 80 年代乘飞机的情形:每个座位扶手上设置盛放烟灰的暗格,飞机上偶尔会发放五支装的小盒香烟作为点心,换登机牌时工作人员还会询问是否吸烟。

只是,吸烟引起的空难很快出现了。

1982年12月24日下午,中国民航2311号班机从长沙起飞,飞往广州白云机场。

2311号班机从兰州起飞,连续停靠西安、长沙,最终降落广州。

这条航线很长,飞机为苏制伊尔18螺旋桨客机,飞行速度比较慢。在漫长的旅程中,很多男性乘客选择用抽烟来消遣无聊。

当天17点18分,2311号班机飞到白云机场附近时,有乘客突然发现飞机左侧窗户位置冒出浓烟,却没有看到明火。

这个机灵的乘客紧急向空姐报告,空姐立即找到机长。

机长比较有经验,认为肯定是哪里失火了。他一面切断飞机上的总电源,一面加速降落。

飞机勉强在白云机场迫降,此时机舱内充满了烟雾,乘客们惊慌不已。

飞机滑行期间,机组成员就开启了前后机舱门,启动逃生程序。

客机刚刚停稳,机组人员放下前舱门的工作梯,指挥乘客逃生。

伊尔18是比较老旧的,并没有设计进行的紧急逃生梯。平时乘客从伊尔18上下,必须借助舷梯车。此时飞机内部充满浓烟,乘客呼吸困难,都惊慌无比,根本不可能等待舷梯车慢慢赶来。

所以,机组人员只能放下工作梯。这个工作梯是用于飞机维护的小型梯子,每次只能走一个人。工作梯不但陡峭而且爬行难度大,乘客只能一个个倒爬离开,速度非常慢。

在打开机舱门短短2分钟后,第11个乘客爬上工作梯半分钟后,飞机内出现明火,很快就转为大火。火势非常大,后来抢险的专业消防队花费1小时才扑灭。前舱登机梯拥挤着大量的逃生乘客,大家为了活命开始拼命拥挤,你争我夺,甚至互相踩踏。体弱的乘客因吸入浓烟和踩踏,很快就失去了知觉。

部分乘客较为聪明,拼死从后舱门跳出求生。后舱门距离体面有好几米,跳出的乘客大多被摔伤,却捡了一条命。

根据事后中国民航广州管理局卫生处提交的医疗报告(《一起空难事故的救护与医学调查报告》,作者荆武臣同志总共走访了19名幸存乘客和2名幸存机组成员以及部分参与抢救的消防、医疗救护人员):由于飞机停稳后机组基于组织疏散乘客,未能在第一时间用消防斧等工具将舷窗击破通风。25名遇难者中有19名遇难者,集中在飞机左侧前后两端的出入舱门处,最终因无力打开舱门或者无力顺梯爬下而导致窒息死亡。有2名是由于被救后没有进行现场急救检查而盲目送医,导致死在送医途中。另4名遇难者遗体分散在客舱各处,可能是属于过早吸入烟雾导致昏迷失能后的窒息死亡。另外因为急救人员缺乏足够的防护设备,导致3名现场急救医护人员因吸入性中毒而送医治疗。

机上共有58名乘客和11名机组成员,最终有25名乘客遇难,另外还有33名乘客和4名机组成员摔伤或者吸入毒气受伤。换句话说,58名乘客死伤率是百分之百。

受伤比较轻微的,就是在大火出现之前离开机舱的10名乘客,他们只是不同程度吸入毒烟而已。

事后经过调查,发现这是因为吸烟引起的重大事故。

有个乘客在座位上吸烟后,不慎将点燃烟头掉在机舱地上。

关键在于,伊尔18是苏联50年代生产的老旧飞机,技术落后,设计不合理。这个烟头本来掉在机舱地上也没什么,绝对不会引起火灾。但伊尔18机舱地板竟然有很大的空隙,这个烟头以外的坠入机舱内壁和座椅汇合处,慢慢点燃了大量线缆,这才出现了浓烟,导致灾难性后果。

25名死者中,包括中国著名化学家,54岁的黄文魁。

黄文魁应邀赶往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所参加评议会议,在机舱中死于有毒浓烟。

有趣的是,关于黄文魁遇难的介绍中这么写:在其搭乘中国民航202号航班客机飞赴广州途中,飞机电线短路着火致使飞机紧急降落。因机组人员率先逃命置乘客而不顾,导致黄文魁窒息死亡。

1983年1月27日,甘肃省人民政府追授黄文魁为省特等劳动模范。此后,为纪念黄文魁教授,兰州大学于1992年12月24日决定在皋兰山校林场立黄文魁纪念碑,1994年4月8日举行落成典礼。

此次灾难的第二年,1983年,中国民航宣布中国国内航班实行全面禁烟。这是中国成为最早实行机上禁烟的国家之一。

夸张的的是,这种制度又是内外有别,国际航班仍然可以吸烟。

直到1993年7月,中国国际航线旅客班机上才逐步实行禁烟。

在1997年,中国民航总局颁布了《民用机场和民用航空器内禁止吸烟的规定》,进一步明确规定在民用航空器的客舱和厕所内、在地面上停放的民用航空器内禁止吸烟。

至此,在飞机上抽烟成为历史。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0 阅读:26

萨沙讲史堂

简介:中国近代历史军事资深作家,在海内外出版十多本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