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苏州留园

观世传真侠 2024-06-24 20:20:08

解读苏州留园

意味“长留天地间”的苏州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是著名的古典园林。

上午一场大雨刚过,下午来到留园时则是丽阳斜照,园中蒸腾着阵阵热气,梅

雨涤过的留园也更显蓬勃生机,蝉声一片。

自园门入内,曲折回廊,空间狭窄、婉转,给人一种幽深、含蓄之感。突然,

在曲廊转弯处现出一小院,院内有绿树奇石相间相衬,情趣盎然,回廊的那种

局限感顿无。几经回转,来到“古木交柯”小院,顿觉视野大开,南面小院卵

石铺地,石树相依,北面透过漏窗,山池亭阁,层层叠叠隐约可见。至绿荫轩时,

豁然开朗,粼粼碧光,葱葱山色,历历在目。写大于小,纳世间美妙于方寸之

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构筑手法。没想到从入门到寒碧庄才30米的空间就

生出这么多文章。竟这样美妙,一波三折,妙趣横生。正像一篇美文,开头竟

是这样不俗,看来留园的设计和建设者真把其当做一种艺术品,是认真设计过

的。

中国古典园林自商周出现苑囿,到清代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及公共游赏的

自然山水式园林等各种园林大发展,三千年不断发展,一脉相承。作为私家园林,

其兴盛衰败中,往往变化很大,留园也是如此。

留园始建于明代。原为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东园故址,徐泰时

去世后,东园渐废,清嘉庆时园归刘恕,经过五年修复和扩建,于嘉庆三年(1798)

告竣。园名寒碧庄,也名“花步小筑”,俗称“刘园”。其后,经咸丰庚中战乱,

园渐荒芜。同治十二年(1873),“刘园”再易其主,盛康购得此园,大加修治,

在原寒碧庄的基础上,增拓东西北三面,筑山、理水、植树、建筑十多载,改

刘园为留园。经过修治,盛氏留园的奇石之胜、草木之美、亭树之深,盛誉一时。

留园景色以“五峰仙馆”为界,大体上可分为西部的山池和东部的小院亭

榭建筑部分。穿过涵碧山房,站在近水凉台,假山、绿树、山石迎面而来,历

历在目;山池在丽阳的照射下,碧光粼粼;池中几许小荷挺绿挑红,生机勃勃。

沿蹬山曲廊,到山顶的闻木樨香轩,山池佳景,一览无余。北部黄石假山上,

古木参天,银杏、古柏郁郁森森,间以突兀怪异的小树,郁郁葱葱,加上蝉声

阵阵,一派山林野趣。池南花墙廊台“明瑟楼”、“古木交柯”,涵碧山房,

紧凑有致,灰白相交,高下有别,倒映在绿水中,溢出诗情画意。池西层层叠石,

筑成黄石假山。假山之上,古木奇树,绿绿葱葱。池西现为一水涧,暗意池水

之源,涧水以矶遮掩,矶上有桥,连涧之西北。池中,有一小岛,为“小蓬莱”,

小蓬莱与石桥分隔出一个小水面,同半岛上的濠濮亭,同对岸的清风池馆相衬,

相依,构成一幅立体画,倒映水中,如梦如幻,恰如蓬莱仙境。

在中国园林创意中,追慕虚构的海岛仙山,一直是一种承传不衰的模式。

这种模式多以大的水面为中心,以像东海,水中堆土筑岛,岛上建宫观楼阁以

象征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战国时,齐燕等诸侯国曾派人入海寻找三神山,

秦始皇也多次派方士出海访神仙,以求长生不老之药,此后汉武帝修建辛宫,

隋炀帝在洛阳筑西苑等,都以海岛仙山为模式规划御苑,圆明园中的最大水面

福海也沿袭东海仙山布局。在一些私家园林之中,也常在湖池中筑岛建亭榭,

以小蓬莱、小瀛洲命名。虽然海岛神仙本是方士的一种妄说,但园主们或企盼

神仙赐福、庇护子孙,或追求脱尘离俗的境界。这种主观上的愿望除当时多多

少少能提供一些精神寄托之外,事实上往往是事与愿违。留园几易其主便是如

此。但在客观上,这种园林创造的意境构想却丰富了园林景观的创造,加深了

园林平远幽深的空间层次,逐渐成为一种承传的模式。

与蓬莱仙境相辅相协的池东曲溪楼一带,古式建筑,重重叠叠,错落有致,

白墙灰瓦,色润温和。这景致与池南倒映在绿水中的明瑟楼、涵碧山房相调、

相配、相衬、相对,格外协调、壮观,洋溢着特有的诗情画意。

由湖中小蓬莱,至曲溪楼东行,则是另一番天地,另一番景致。叠户重门,

间列峰石,曲折多变,几组小院,几组风情。其中以五峰仙馆为中心,周围有西楼、

揖峰轩、石林小院等建筑相簇相衬。五峰仙馆为楠木厅,高大豪华,装修精美。

厅前为苏州各园中规模最大的湖石假山。湖石假山之中,有翠竹芭蕉和奇树相

衬。许多游人在这里留影留念,揖峰轩东北为以冠云峰为中心的一座建筑群。

冠云峰为江南湖石中最大者,高耸清秀,据传为北宋花石纲遗物。冠云峰北南

分别建有林泉耆硕馆和冠云楼,均为欣赏石峰而建。

在中国园林布局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用划分景区的办法来获得疏密得

宜,曲折多变的园林景观;庭院自然构成了园林的最基本单位。由于私家园林

的规模有限,庭院景区必须主题突出,形式多样,方能取胜。留园东部的庭院

景区有主有从,疏密相当,错落有致,有高潮,有起伏,给游人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

游完北部盆景园,至留园西部土阜时正值丽阳西照,枫树下,阳光斑斓,

蝉声阵阵。突然有几丝清雨飘下来,顿觉清爽神怡。立于阜上,园中湖池之上,

有丝丝雨丝落下,淡淡的阳光中闪着金光。涵碧山房、曲溪楼、五峰仙馆等层

层画面诗情尽在眼前,抬头远望,可借得虎丘斜塔等苏州名景,让人流连忘返。

留园作为艺术珍品能留到今天,确也不易。古代私家园林在家族盛衰变幻

中,最易受损。留园不光在私家中几易其主,后来几经战乱,园遂衰败,侵华日军、

国民党军队曾先后在此饲养军马,奇树遭砍,楼阁倒塌,到处残垣断壁,碎石

乱砖,几成废墟。新中国成立后,留园才又有了昔日的风采,有了今日的金碧

辉煌。看来,世间许多美好的东西,依靠个人和家族的力量,是留不了多久的,

太壮观、太伟大的东西还是要靠民族、靠集体才能长留人间。(张洪兴)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