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幼主登基,为何东汉能维持165年,曹魏才40年?

佳霖谈历史 2024-11-07 22:51:05

要说“娃娃天子”最多的朝代,非东汉莫属。

从公元88年,汉章帝驾崩、年仅9岁的汉和帝继位开始,到公元189年,董卓另立刘协为皇帝,中间的百余年里,连续11任皇帝,全是未成年,有的甚至出生才100多天。

幼主登基,无法正常行使皇权。外戚和宦官便登上历史舞台,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而权臣则穿插于其中。

这仨玩意,对上层建筑和社会造成的破坏,无庸赘述。

但有意思的是,在东汉,这仨玩意竟然循环起来了。

完美印证了“一个BUG是BUG,一堆BUG能WORK”。

当然,漏洞终究是漏洞。一旦遇到意外,蚁穴也能引发溃堤。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

这场起义范围之广,声势之大,以至于汉灵帝为了平叛,不得不下放权力,助长地方门阀拥兵自重。

自此开始,地方有了与中央叫板的武力资本,这是汉末乱世开启的重要原因。

公元189年,平息黄巾起义不久,汉灵帝驾崩,汉少帝刘辩继位。

此时,外戚应该和宦官联手,削弱地方。逐渐收回权力。

如果成功,三角关系还能继续玩下去。

但大将军何进缺心眼,被袁绍一通忽悠,与十常侍死磕,结果同归于尽。

袁绍劝何进杠太监,意图不难理解。

一方面,汝南袁氏在地方上有很大的影响力。中央无暇顾及地方,肯定对袁家有利;

另一方面,袁绍的叔叔袁隗与何进共同辅政,参录尚书事。倘若何进把太监斗下去,也就轮到他们袁家掌权了。

至于何进是怎么想的,那就不知道了。

外戚和宦官一起完蛋后,袁绍作茧自缚,便宜了董卓。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编程界的第一法则:“代码能跑就别碰”。

而董卓的上位,则宣告汉少帝的权力交接计划破产。皇帝在丢了地方军权后,连中央军权也拱手让人。

虽说不久后,王允除掉了董卓。

但王允未能妥善解决董卓旧部,玩脱了,终被李傕、郭汜反杀。

李、郭二人,胸无大志,且互看对方不顺眼。

于是,二人掌权后就开始火拼。

在这场火拼中,大量官员死亡,东汉的中央政治机构全面崩塌。

无论军事还是政治,不论是地方还是中央,老刘家除了一个天子名头外,所有的统治基石荡然无存。汉献帝成了真正意义的孤家寡人。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魏王位。

同年,曹丕篡汉,建立曹魏政权。

灭亡汉朝后,曹丕总结经验教训,认为外戚、宦官都是祸乱朝政的根源。

因此曹魏时期,没有专权的外戚和宦官。

就连太后也不掌握权力。

同时,考虑到自己皇位是篡来的。

既然自己能篡,别人当然也能篡。

所以曹丕在世时,对近支宗室严防死守,其与门阀士族的关系也很一般。

所谓的“九品中正制”,并不是曹丕赋予了世家大族特权,而是他承认了世家大族已经获得的特权。

那曹丕吸取的教训,对不对呢?

对比东汉,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实际上,东汉皇帝重用外戚、宦官和权臣,逻辑上并无毛病。

外戚是什么人?那是皇帝的舅舅。太后、皇后最亲的娘家人。

宦官是什么人?那是皇帝的家奴,替皇帝办事的坚定保皇派。

权臣是什么人?那是先帝的至交好友,立过大功的生死兄弟。

这仨虽然有时候是祸害,可也得承认,他们是皇权的根基。是皇帝关系亲近的人。

换你是皇帝,你不用这些人,难道要用那些既不知根,也不清楚底细的打工仔吗?

由于曹丕不用外戚、宦官,防兄弟如同防贼一般,对士族也时刻提防,这就导致曹魏的统治基础极其狭窄。

除了搞错了基本盘,曹丕还短命。

更坑的是,曹丕临终前也没能帮助曹叡树立起足够高的威望。

想当初,曹操虽然一度也想培养曹植。

但他真决定传位曹丕后,转变相当迅速。

不仅给曹丕搭班底,还默认太子党的存在,让曹丕后面能顺利接手权力。

可曹丕对自己的继承人,简直不可理喻。

他起初不想立曹叡,想立曹礼,便一直让太子之位空悬。

直到曹丕感觉自己命不久矣,不能再继续拖了,才匆忙立曹叡为太子

由于一直被冷落,几乎没有可以信任的班底。曹叡上台后,只能依靠曹丕留下的四位托孤大臣:曹真、‌陈群、‌曹休和‌司马懿。

让他们在军政两界发热发光。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不仅夯实了其在政坛的地位,在军界也同时积累了威望。

这在曹操时代是不能想象的。

曹操在世时,军权的核心是曹姓宗室,辅之以于禁、张辽等寒门出身的外姓将领。

士族无论被怎么重用,也不允许接触军权。

但因为曹丕的失策,到了曹叡时代,军权开始被士人掌握。

本以为曹丕就已经是天坑了,没想到曹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曹叡生前也没有培养继承人。

直到公元239年正月初一,即曹叡病死的当天,才紧急册立年仅八岁的曹芳为皇太子。

曹叡死后,曹芳即位,尊皇后郭氏为皇太后。

由于毫无根基,郭太后也无权,且不能重用娘家亲戚。曹芳只能完全依靠曹叡留给他的两位辅政大臣:曹爽和司马懿。

而曹爽也好,司马懿也罢。

这都是在曹丕、 曹叡两朝就已经收割了非常多政治资本,触碰到了权力核心的大佬。

曹芳面对他们,能有什么君主威严?

可以说,曹芳就像汉和帝继位时一样,面对权臣,毫无抵抗力。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废黜,或是被下毒谋害。

更糟糕的是,曹芳此时想效法汉和帝,通过培植太监,拉拢大臣,逆风翻盘,也变得不可能了。

从此,曹芳不是作为曹爽的傀儡,就是司马懿的傀儡。曹叡几乎等于亲手送出了政权。

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开洛阳,至高平陵扫墓之际,发动政变。

事成后,司马懿指洛水发誓,表示只要曹爽投降,自己保他余生衣食无忧。

此前,还没人以七十之高龄谋逆。

所以曹爽信了司马懿的鬼话。

而司马懿却用行动表明——谁说半截身子入土的人,就不能谋逆了?!

不久后,司马懿公然违背洛水之誓,以大逆不道罪,将曹爽、曹羲、何晏、桓范等人诛灭三族。

经此一劫,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

公元254年,司马师废掉曹芳,改立曹髦为帝。

曹髦在位六年,生活起居都被监视,身边也没有可重用的人。

搁一般人,也就认命了。

不过,曹髦武类太祖,不甘心做一个傀儡。决心以武力逼迫士族站队,铲除司马氏,夺回权力。

但从篡汉那一刻起,曹家就缺少神圣性的背书。

士族们很现实,当年你曹家换掉姓刘的,我们可以拥立姓曹的。如今司马家要篡位,我们也可以拥立司马家。

公元260年,曹髦当街被杀。

随着曹髦遇弑,曹魏事实上亡国。

此时距离曹丕篡汉,才过去40年。

回看历史不难发现,在科举制度完善前,小皇帝要想平稳完成权力过渡,舅家的实力很重要。

东汉的外戚,混账居多。

可东汉小皇帝频出,还能不翻车,维持一百余年,外戚确实也有贡献。

因此,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后,为了让他的傻儿子成功继位,也搭了一个外戚、诸侯王和士族相互牵制的结构。

在这套结构中,外戚和诸侯王相互牵制,又一起对付世家大族。

然而司马炎机关算尽,却忘了司马衷是真傻。

三角稳定的核心逻辑是皇帝扶持两个弱的,对抗一个强的。

或者说,两个弱的认为皇帝站自己这边,从而使阵营之间可以达到平衡状态。

司马衷没本事,结果就变成了谁强,谁就可以挟持他。根本达不到平衡状态。

公元291年,八王之乱爆发。

之后的十余年,外戚干政、诸侯王火并。司马衷就是个傀儡,什么也干不了。

而他的表现,也让诸侯王蠢蠢欲动。

都是一个老祖宗,这龙椅你坐得,凭啥我坐不得!

儿孙都是这幅德行,也不知道司马懿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1 阅读:61
评论列表
  • 2024-11-15 09:25

    汉顺帝刘保还可以吧,从汉和帝往下,应该也算排行第二了[笑着哭]

佳霖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