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北京市律师协会发布的一则比选公告引发了律师圈的广泛讨论。公告内容很简单:律协打算花40万元外聘法律顾问,为协会提供法律支持和服务。
图源:北京市律师协会
消息一出,不少网友直接炸锅了——“律协不就是由资深律师组成的吗?为什么还要外聘法律顾问?”40万,不是去给困境中的律师发补贴,而是用来“顾问”自己的。难怪网上有律师直言:“律协都需要外聘律师,怪不得最近律所纷纷退出律协!”
看到这个消息,相信很多律师内心都是五味杂陈的。要知道,平时律协总是强调要提高行业自律性、推进律师执业规范化,而如今自己却花巨资聘请外部律师团队,不免让人联想到“家里有金山,非得去挖别人的土”的情景。
我们都知道,律协是个自律性行业组织,其核心职责就是为律师服务,维护律师合法权益,甚至为我们律师的执业提供指导和监督。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律协本身是由律师组成,大家都是真正的法律人,那为何还要外聘法律顾问呢?这难道是某种对内自嘲吗?难道这些“法律精英们”自己也不相信自己能胜任这份工作?
其实我们都知道,律协是个非常复杂的组织,它不仅仅是我们这些律师的“行业协会”,它还有不少其他的职能,比如说行业管理、纠纷调解,甚至有时候还充当“和稀泥”的角色。但是,不论这些职能如何复杂,律师这个群体本质上是依赖法律知识吃饭的。律协要解决内部法律问题,理应能靠内部律师团队自行处理。
可如今他们选择外聘,难道是因为内部资源不够专业?还是律协的法律事务已经复杂到连自己的律师都无法应对了?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尤其在近年来,律协与会员之间的关系似乎越来越紧张,很多律所公开质疑律协的管理和收费问题,甚至有律所直接起诉律协要求退还会费。再结合这次的外聘公告,不免让人怀疑律协是不是在通过外聘顾问解决内部矛盾,试图“独立”于会员意见之外?
律协花40万外聘法律顾问,究其根本,反映的是其内部管理和会员信任的危机。近年来,随着律协的管理问题逐渐暴露,越来越多的律师事务所选择与律协“硬刚”。前不久,深圳的一家律所公开宣布退出律协,甚至还列出了律协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不透明的资金使用、不合理的管理方式以及会员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等。
图源:律师来了
还有福建龙岩某律师事务所,因律协拒绝公开会费支出,直接将律协告上法庭,要求返还已经交纳的14560元会费。这些事件无疑暴露了律协在管理上的不足,也凸显了其与会员之间日益加深的矛盾。
律协的本质应该是一个为律师服务的组织,但如今,它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只收费,不服务”的存在。尤其是在会费问题上,很多律师都感到自己交了钱,却什么实际好处都没享受到。
不仅如此,很多律协的财务状况也一直是个“谜团”,外界几乎无从得知这些会费到底花在了什么地方。再加上现在的外聘事件,似乎律协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你们律师的事,我自己也搞不定。”
有人可能会说,外聘顾问是为了让律协的运作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确保法律事务处理得更好。这听上去确实有道理,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这40万花得真的物有所值吗?
我们先不谈这40万能为广大律师带来多少福利,就单看这笔钱的用途是否合理,就已经让人匪夷所思。毕竟,律协自己就拥有丰富的法律资源,完全可以依靠内部律师团队解决问题。
而且,律协花这笔钱外聘顾问,是否真的考虑过这些资金更应该如何分配?比如,这些钱是不是可以用来改善律师们的福利,或者帮助那些在执业中遇到困难的律师?当你看到有些律师在为一份不合规的法律文书奔波疲惫,而律协却在花巨资聘请外部顾问时,心里难免会有些不是滋味。
这种“面子工程”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律协对内部问题的逃避,而非真正地解决问题。律师们希望律协能更多地倾听会员的声音,而不是花费大量资金在一些不必要的项目上。
既然问题已经暴露,我们必须思考一个更大的问题:律协如何才能走出当前的信任危机?
首先,透明化管理是第一步。律协必须明确会费的使用情况,并定期向全体会员公开其财务状况,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律师们的信任。其次,律协应更多关注会员的需求,而非把大笔资金投入到外部项目。律协的核心职责是为会员服务,而非为自己树立形象。最后,律协需要改革其管理模式,确保内部决策的透明性和合法性。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让律师们信任和依赖的组织。
正如《论语》中所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任是律协存续的根本,一旦失去信任,律协将不再是我们依赖的组织,而只会成为一种负担。
律协外聘法律顾问的事件,表面上看似一件小事,但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法律行业的深层问题。律协如何摆脱信任危机,如何重新赢得律师们的支持,这将决定其未来的命运。作为律师,我们不但要在法律上维护正义,更要在行业内捍卫我们的权利和信任。希望律协能正视问题,给我们一个真正值得依赖的行业组织,而不是一个只知道收费、忽视会员需求的“自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