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老人被逼打官司,取亡妻30万存款遭拒,银行:你没资格来取

科学之城 2023-04-29 18:56:23

“这是我和老伴存的钱,为啥不让取?”

北京一家银行取款机前,93岁老人王荫民拄着拐杖,一脸困惑地问。

“大爷,您老伴去世,这笔钱就成了遗产,必须得办理公证继承。”工作人员画着精致的妆容,一字一句解释道。

王荫民愣了好一会儿,他不明白取自己的钱为啥还得办公证。为了办手续,王荫民整整奔波了两年,证还是没办下来。无奈之下,王荫民把银行告上了法院。

2018年4月9日,法院正式开庭,经过长达数小时的抗辩,最终法院判处连息带本31万,归原告王荫民所有,老人手里握着这笔钱,长长叹了一口气。

面对这则案件,不少网友质疑银行做法太冷血、没人情味。老百姓把钱存银行,本来是图方便,如今被这些规定条框“锁死”,到底是便民还是逐利?

95岁老人,取亡妻存款遭拒

“老伴儿,你比我小两岁,钱就存你户头上吧。”

“行,密码也用我的生日,这样好记。”

2015年,王荫民搀着老伴于子文,来到北京某银行办理存钱业务。老两口攒了大半辈子,手头上有30万元钱,担心搁家里放丢了,就想着存银行里还能使点利息。

可王荫民不知道的是,老伴当时已有老年痴呆的迹象,在输入密码时她下意识输了王荫民的生日,也让日后的取钱之路难上加难。

2016年,老伴的病情加重,由于年纪过大,医院采取保守治疗,最终老伴还是离开了世界。看着被裹上白布、抬走的老伴,王荫民悲伤得直抹泪,“老伴,你先走一步,过两年我就来找你了。”

回到空荡荡的家里,王荫民无所适从呆坐着。他和老伴没有生育子女,如今只剩下孤身一人。担心自己生活无法自理,王荫民想起了去年存的30万,就起身想去把这笔钱取回来。不料密码连输3次都不对,卡片直接锁死了。

“咋不对啊,就是老伴的生日啊。”王荫民嘀咕着,银行工作人员走了过来,问清缘由后解释说,像您这样可以走绿色通道。小额存款如果输对密码,可以直接取走。但是5000元以上,必须要做遗产公证,证明你是唯一继承人。

王荫民听得一愣一愣的,他本以为只要拿着死亡证明和户口本就能取出来。隐约间,王荫民意识到今天这钱,算是取不出来了。

又拄着拐杖回到家里,打通了侄子王国民的电话,他一把老骨头已经折腾不起了,就想托侄子帮自己来办。王国民这么一跑,才知道办理继承公证竟这么麻烦!

先是要两老人的原单位的证明材料、结婚证,还有已故多年的父母信息。王国民跑到原单位去问,发现该部门早已撤销、并入新单位,几经辗转、好说歹说,新单位才勉强开具了一份证明。

这还不算最难的,王老伯和老伴的父母已经走了40个年头,到哪儿去找他们的证明材料呢?想破头皮,王国民去坟头上拍下了两位老人的墓碑。

带着这些材料,王荫民跟随侄子来办遗产继承公证。没想到,柜台人员手一摆,说这份公证还是不符,理由是上面没有“唯一继承人”的标注。

原来王荫民虽然无子,早年间收养了一个小孩,但2011年又解除了和养子的法律关系。但因为有记录在案,银行要求王荫民还要出具一份养子的“放弃继承证明”。

王荫民从没想到,取钱之路如此艰难!

银行:拒绝调解,依法判决

5年来,王荫民早和养子断了来往,根本没法联系上。眼看着这笔钱死活取不出,自己的身体也每况愈下。王荫民急了,一气之下把银行告上了法庭。

法院收到此案后,一开始试图对双方调解。谁知银行一方坚持认为,必须持有唯一继承人的证明材料,才能取出这笔钱。

按照储户利益原则,在没有遗嘱和取款密码的情况下,只能按照继承法来分配这笔财产,最终银行拒绝了调解。

2018年4月9日,法院开庭审理此案。王荫民颤颤巍巍拄着拐杖,被侄子小心搀扶着坐上了原告席位。整个过程虽有些耳背,但面对法官提问,始终条理清晰、不紧不慢地表达着:

“这笔钱是我和老伴2015年存进去的,存了一年定期,2016年6月25日到期,连本带息是309180元。这些是证明材料,希望法官能准许我,拿回这笔养老钱。”

经过长达两个小时的审理,法院最终判决养子解除证明具备法律效应,王荫民为遗产的唯一继承人,这笔遗产完全归王荫民所有。听到判决,这位九旬老人的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

2018年5月2日,王荫民来到了当年存款的银行,顺利取走了账户里的309180元存款。这场历时两年、折腾得心力交瘁的取钱之路,终于画上了句号。

事后,老人自己感慨道,如果当初有这个意识,早点立下遗嘱,也就不会有这些麻烦事儿了。

其实,像王荫民老人这样的尴尬情况并不少见,因为老人突然离世而引发的遗产分割纠纷,以及财产无法取出的困境,在普通家庭里常常发生。

这些问题也体现了当下银行财产管理的规定,越来越僵化的弊端。但法院作出澄清,银行做法是合法的,这是为何?难道银行默认老人只能折腾跑腿,才能取回养老钱吗?

个例撬动的改变

案件审理结束后,法院也相当重视王荫民老人的此类案件,他们发现近些年来,因为钱“卡”在银行出不来的官司逐渐增多,于是在几个月后,向国家银行监委会发了一份正式的函信。

建议银行管理部门适当做出优化调整,在保障储户利益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取消一些繁琐、僵化的材料证明手续。少一些流程、多一些人情味儿。

法院的建议立刻收到了回复,银行管理部门在近几年来,也做出了相应调整。比如不再强制要求已故亲属的部分证明材料,对于小额财产存取管理,也更加宽松有弹性。

不过,某高校学者进村做入户调查时,发现仍有不少农村老人没有提前立遗嘱的观念,即使少数老人知道这一说,也仍没有办理。理由是财产的公证费用太多,不心疼花这个钱。

村里还有一户家庭,15万存款在老伴名下,后来老伴离世,3个儿子又搬到了大城市。老汉去银行取钱时,被告知必须3个儿子全部到场,办理放弃继承,这笔钱才能取出来。

然而忙碌的儿子们已经连续三四年没回,老汉多次打电话求儿子们回来,都没能凑齐所有儿子同时在场的机会。如今,这笔15万还被“锁”在银行里。

对于这种尴尬困境,不少网友抨击银行做法太过冷血。确实很明显,但反过来想一想,如果这笔钱打出去,其他继承人又来闹事,银行势必会缠上不少官司。保险起见,只能秉公办事。

但愿未来这方面的法律会更完善、更人性化吧。

0 阅读:81

科学之城

简介:小众群体的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