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未说坏话的文章被投诉:某团的“敏感词库”有多离谱?

益者三友金子 2025-01-22 15:50:38

一位创作者用10分钟写了篇评价视频的微头条,既没骂某团,也没黑骑手,却突然收到“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诉通知。当他搜出这家公司就是某团时,荒诞感扑面而来——原来在互联网时代,说“好死不如赖活”都可能成为资本眼中的“危险信号”。

一、 套壳投诉:资本如何玩“马甲游戏”

“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这个名字,99%的人第一次听说都会发懵。但它的商业版图像极了特工组织的伪装术:

- 控股某团、某众点评、某团外卖等43家子公司;

- 旗下注册商标超6000个,从“某团充电宝”到“某团大脑”无所不包;

- 2023年发起知识产权投诉27万次,平均每小时31次。

这种“马甲战术”的妙处在于:用陌生公司名降低公众警惕,用海量投诉淹没异议声音。 当你质疑“凭什么投诉我”时,根本找不到真正的对手——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

二、 玻璃心”算法:某团的敏感词罗网

被投诉的创作者反复检查那篇微头条,只找到两句可能触发机制的描述:

1. “好死不如赖活”——或涉嫌暗示商家在某团压榨下苟延残喘;

2. “存在确实利大于弊”——平台可能认为“弊”字触碰负面评价红线。

但这只是冰山一角。某前某团审核员透露,平台的敏感词库早已超越常规认知:

- “累”:描述骑手辛苦可能被归类为“煽动劳动关系对立”;

- “降价”:讨论优惠活动或触发“泄露商业机密”警报;

- 甚至“天气热”:抱怨配送延迟可能被判“诋毁服务质量”。

这不是审核,而是文字狱。 当算法把中性表述都标记为“风险”,普通人只能在表达时自我阉割。

三、 投诉产业链:KPI驱动的“版权流氓”

某团的投诉狂潮背后,藏着条隐秘的产业链:

1. 爬虫系统:7×24小时扫描全网内容,匹配“某团”“某了么”等关键词;

2. AI标注: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给内容打标签,识别“潜在负面情绪”;

3. 法务KPI:某城市分公司被曝要求“日均投诉不低于50次”,否则扣奖金。

更荒诞的是,这套系统经常“宁可错杀三千”:

- 某用户晒外卖配文“今天的饭真某团(方言:很满)”,因含“某团”二字被删帖;

- 博主讨论“美好团队合作”,因“某”“团”二字连用遭警告;

- 连小学生作文《美丽的团结湖》都因含“某团”被平台误伤。

当投诉变成流水线作业,普通人注定是待宰羔羊。

四、 寒蝉效应:沉默螺旋如何绞杀公共空间

某团式投诉正在制造恐怖的“寒蝉效应”:

- 成都某美食博主因说“某平台抽成太高”,账号被封30天;

- 知乎问题“如何评价某团商业模式?”下,127个回答被折叠;

- B站UP主测试外卖员生存现状的视频,发布2小时即遭下架。

这种“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的策略,最终让公共讨论沦为废墟。当所有平台内容只剩好评和广告,互联网将变成资本编写的童话书。

某团投诉事件撕开了互联网时代的残酷真相:在算法与资本共谋的帝国里,普通人的话语权不过是随时可以删除的数据碎片。

但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封锁,越会催生反抗。当创作者们开始用“某团”“MT”代替敏感词,当用户学会用表情包和暗号交流,这场猫鼠游戏注定没有赢家——除了那个让我们自我审查的恐惧幽灵。

表达不该是冒险,沉默不应该是选择。

0 阅读:1
益者三友金子

益者三友金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