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也是最能够突显中华汉字无穷魅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中国对联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社会,对联也是最具有影响力和传播度的文化活动之一。
从达官显贵到贩夫走卒,从饱学之士到启蒙稚童,都热衷于将“作对”作为切磋文艺、考评学业、日常联络、娱乐消遣等等的智力游戏。民间更是经常上演“对联求婚纳婿”的传统戏码,既热闹又风雅。
今天这篇小文,也是跟诸位讲述一位古代名才女出对联招夫婿的趣(轶)闻故事。
相传两宋时期,在今天的广东一带,有一位才貌俱佳的女子白氏。这位女子从小在身为进士及第的父亲的调教和督导之下,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尤其是诗、文、词、赋出类拔萃,吟诗作对更是信手拈来,是当地方圆数百里鼎鼎有名的才女。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间白氏已经到了十六、七岁的青春妙龄,小才女变成了大才女,出落得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父母开始琢磨为她张罗一门婚事,于是乎每天前来牵线搭桥的媒婆都快把家里的门槛踏平了。
但是白氏有自己的主见,她看不上媒婆介绍的浮夸浅薄公子哥,而是着意要寻觅一个有真才实学、人品可靠的青年男子相伴到老。于是她就跟父母双亲商量,想用征联求对的方式找一位满意的夫婿。
父母见女儿有自己的想法,也就欣然同意。
才女要用对联征婚来选择夫婿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四县八乡,未婚的青年才俊们更是群情振奋跃跃欲试,恨不得出联应答的日子马上到了,好早早地抱得美人归。
正式出题招亲的那一天,果然里里外外数层的应征者把白氏庄园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都在翘首以盼佳人的出题。
不一会儿,白氏就让家丁将自己的出题悬挂在庄园的醒目处。
考题是一道上联,要求应征者对出工整的下联:
上联:家住长安、出仕东安,貌比潘安、才比谢安,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下联:???
刚才还摩拳擦掌、兴奋不已的书生们,一看到这幅出联顿时傻眼了,这是一幅怎样奇怪的对联啊,该如何作对是好呢?冥思苦想也没有人能够对出来,大家只好纷纷望“题”兴叹,垂头丧气地打道回府。
自然,这次轰动一时的对联征婚大事件也就无疾而终,告吹了。
那么,这个出联难在哪里、究竟暗藏什么机关,会令那些熟读诗书的青年才俊们也束手无策无计可施?
这幅对联可谓机关重重,难度一级胜过一级,堪称千古孤联:
【1】.上联有六个“安”字,要求下联也必须对出六个相同、而且必须是发“仄”声的汉字;
【2】.六个“安”字,前两个是地名,中间两个是人名,后面两个是引用自《论语》的经典名句。下联要工对,难度系数直线陡升;
【3】.上联整体有自报家门身世、自述过硬条件(颜值和才学超一流)、抒发胸怀大志的意思,而且层层递进,立意高远,宛如凤鸣九天、大音希声,让人们充分知晓洞悉一位旷世才女的不凡心志。平庸之辈,恐怕早被这气势给镇住了,哪里还有心思作对呢?
遗憾的是,才女白氏在事后竟然自己也苦对不出下联来。这幅对联就成了“千年孤联”,到现代也没有觅到恰当的工对。
虽然一不小心出了个“孤联”,白氏最终还是觅到了自己的如愿郎君。她的一生,虽没有易安居士那么名垂千史,但是个人的生活和情感倒是要比易安居士安定幸福得多。
原来在这幅孤联之后,她决定放低姿态,降低对联的难度系数,又出了一副“同音异字”的对子来征婚,结果被一位相貌堂堂的书生顺利对出,佳偶终成。
她出下联,求对上联:
上联:???
下联:蜂巢蜂树结,风吹枫叶掩枫门
这两幅对联,艺高胆大的你不知能否试对?请亮出你的真功夫吧☞
上联:家住长安、出仕东安,貌比潘安、才比谢安,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 下联:艺成阳信,领军崇信,将如李信,帅如韩信,守关须信卒,守关须信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