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O的寒冬从 2021年下半年开始,已经持续了整整三年,为了应对行业变局,各家公司积极调整,收缩战线。如今,终于初见曙光。
近日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发布的《2024年医药工业运行情况》显示,2024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762.7亿元,同比持平;实现利润4050.9亿元,同比下降0.9%。以上三项指标与2023年相比,一正一平一负,好过2023年均为负增长,且分别高出8.6、4.0和15.3个百分点。
CXO的价值所在
医药产业的进步,离不开新药开发。而新药开发,往往遵循“双十法则”:一个是成本高昂,往往要达到十亿美元;另一个是时间长,从研发开始到新药上市,可能要等上整整十年。
在现代医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双十法则”就像紧箍咒,制约着创新药的研发。
在产业演化过程中,行业找到了“双十法则”的解法:风险不能被消灭,但可以转移。通过将组织分工进一步拆分,制药产业链逐渐趋于专业化、精细化、定制化,新药开发的风险也就从一家药企承担演化为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承担,这就催生出了CXO行业。
通俗点说,过去一家药企承担研发、生产和临床的各项工作,一旦开发出有效的新药,巨额投入就能加倍获得回报。但巨额投入提高了研发门槛,同时也增加了药企内部立项研发的难度。
有了CXO就不同了。头部药企化身“点子王”,只要埋头探索新药的研发方向,而后形成一定的研发方案,剩下制样、筛选、试错这种笨功夫,委托给CXO企业就行。药企因此无需组建专班进行特定药物的深入开发,成本大大下降。
也因此一直以来,CXO赛道都是医药投资者的心头好,被业内誉为卖水人,其对应的是从研发、生产到临床,每个环节的技术外包服务。
这个赛道的特点在于,增速稳定,风险低,不管最后药物研发成功与否,它都能收取费用,并且阶段越靠后,盈利就越高。
五大CXO龙头增长承压,
深挖出海
按照营收规模和综合实力划分,国内排名TOP5的CXO企业分别是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凯莱英和博腾股份。
“一哥”药明康德,营业收入约为392.41亿元,同比下降2.73%;归母净利润约为94.5亿元,同比下降1.63%。
“二哥”康龙化成稍微好些,2024年营业收入约为122.76亿元,同比增长6.39%;归母净利润约为17.93亿元,同比增长12.01%。
老三泰格医药2024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66.03亿元,同比下降10.58%;归母净利润约为4.05亿元,同比下降79.99%。这也是泰格医药自2018年以来净利最低的一年。
再看凯莱英,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8.05亿元,同比下降25.82%;净利润9.49亿元,同比下降58.17%。
博腾股份业绩同样难看,年报显示,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30.12亿元,同比下降17.87%,更是亏损3.66亿元。
分市场看:
药明康德,美国市场收入250.2亿元;欧洲市场收入52.3亿元,同比增长14.4%。中国客户收入则同比下降3.5%,来自其他地区客户收入人民币19.3亿元,同比下降11.4%。
康龙化成来自北美客户的收入约78.5亿元,同比增长6.11%;来自欧洲客户(含英国)的收入约22.7亿元,同比增长23.18%;中国客户的收入约18.5亿元,同比下降6.46%;来自其他地区客户的收入约3亿元,同比下降4.44%。
这五大CXO巨头,国内市场业务/中国客户收入几乎全面下滑,海外则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表现,印证CXO企业出海探潜的机遇性。
CXO小巨人迎发展新机
在市场焦点都放在前五大巨头身上的时候,那些CXO细分领域的小巨人却凭借灵活的身段和各自不同的独门绝招,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比如皓元医药。
4月8日,皓元医药公布了2024年度业绩报告,全年营业收入达到22.7亿元,同比增长20.75%;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8.17%,扣非净利润增速更高达62.50%。
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为3.82亿元。第四季度表现尤为突出,营收同比增长29.2%,净利润同比飙升527.3%。
图片来源:公司财报
皓元医药的“第一增长引擎”是生命科学试剂。公司生命科学试剂业务包括分子砌块业务、工具化合物和生化试剂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生命科学试剂业务营业收入 149,906.67 万元,同比增长 32.41%,占公司收入比重约 66.0%。
其中,分子砌块业务收入 41,685.50 万元,同比增长 35.7%;工具化合物和生化试剂业务收入为 108,221.17 万元,同比增长 31.2%。
截至2024年,使用公司生命科学试剂产品的科研客户在包括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知名期刊在内的学术刊物中,累计发表的文章超过49,000篇,公司品牌知名度不断攀升。
高附加值的产品积累推动订单快速增长,2024年,公司生命科学试剂业务累计完成订单数量约79.8万个。
这么说可能有些抽象,以最粗浅的理解,皓元医药的生命科学试剂业务,就是给各大科研院所和药企制作样品,
毕竟需求量仅在毫克到千克级。!
图片来源:公司财报
与一众CXO巨头相同,皓元医药的海外市场表现,同样优于国内。皓元医药境内营收13.9亿元,同比增长18.25%,毛利率38.82%;境外市场营收8.61亿元,同比增长24.66%,毛利率63.07%。
前不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皓元医药董事长郑保富表示,苦练“内功”和积极“出海”,才是行业走出“寒冬”、跳出“价格战”漩涡的出路。
可见,掘金海外的确是CXO行业的共识。
结语
透过一系列CXO企业的财报,不难发现,海外市场是CXO行业最主要的增长极。
尽管海外市场仍然是“水草丰美之地”,但海外尤其是美国市场的开放程度正在降低,这对CXO企业构成了新的挑战。
CXO行业的三年寒冬,既是一场生存考验,亦是一次格局重塑的契机。以皓元医药为代表的细分领域“小巨人”,凭借技术深耕与灵活创新,在寒冬中开辟新径,展现出细分赛道的韧性。其高附加值产品与海外布局的双轮驱动,揭示了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性。
你认为当下的CXO赛道有投资价值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