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盛宴!数据中心与云计算产业链全梳理!

丹萱谈生活文化 2025-02-22 04:38:31

最近各种AI的消息持续催化,这是目前行情的核心力量!这是一轮AI的盛宴!

近期,德银、高盛、瑞银等外资机构纷纷“唱多”中国。

高盛维持对A股和H股“超配”评级,预计到2025年底,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将上涨约20%。

德意志银行将DeepSeek称为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其认为DeepSeek的崛起将推动中国的知识产权得到认可,且带动的中国资产重估。

1

其中,高盛对阿里巴巴集团的强烈信心备受瞩目。

2 月 21 日,高盛发布报告,大幅上调阿里巴巴 12 个月目标价,新目标价为 160 美元 / 156 港元,较之前上调幅度超 36% ,并维持 “买入” 评级,这无疑为中国资产重估和云服务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高盛在另一份报告中指出,作为中国两大顶级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之一(从 AI 资本支出角度,另一家为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的 AI 和云计算战略对整个数据中心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就拿阿里云来说,阿里云拥有大量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是阿里云业务核心载体:阿里云的各种业务,如弹性计算、数据库服务、云存储等,都依赖数据中心的硬件资源来实现。

阿里之所以能在数据中心行业发挥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创新。推出 Panjiu AI 服务器、CPFS 存储和 HPN7.0 网络等硬件升级,有效提高了 AI 训练稳定性和模型计算效率。

2)平台优化。通过阿里云 ACS 实现 GPU 容器化计算,使 AI 计算的有效利用率超过 90%。

3)海外扩张。已在泰国和墨西哥启用新数据中心,迪拜、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韩国的数据中心也在建设中。

重估行情!

阿里其实只是众多优秀中国资产被低估的一个缩影,还有很多优秀企业需要被重估,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了......

阿里云也是 “东数西算” 工程的重要参与者!

“东数西算” 旨在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

东,就是“数据”,西就是“算力”。

从地理位置来看,京津冀枢纽、长三角枢纽、粤港澳枢纽以及内蒙古枢纽均靠东边。

对于市场来说炒作的核心就是数据中心。

我国数据中心布局逐渐形成八大枢纽和十大算力中心集群的格局,

八大枢纽:京津冀枢纽、长三角枢纽、粤港澳枢纽、内蒙古枢纽、宁夏枢纽、甘肃枢纽、成渝枢纽和贵州枢纽。

十大算力中心集群:除涵盖上述八大枢纽对应的集群外,还包括新疆算力中心集群和云南算力中心集群。

数据中心八大枢纽的代表性公司梳理:

成渝枢纽:依米康、四川长虹、城地香江;

京津冀枢纽:首都在线、润泽科技、光环新网、铜牛信息、常山北明等;

长三角枢纽:数据港、云赛智联、宝信软件、优刻得、润建股份等;

粤港澳枢纽:申菱环境、英维克、高澜股份、奥飞数据、南凌科技等;

甘肃枢纽:亚盛集团;

贵州枢纽:朗玛信息;

内蒙古枢纽:包钢股份;

宁夏枢纽:内蒙华电。

AI数据中心产业链分析:

AI数据中心连接上下游软硬件生态,国产生态链加速适配完善。涵盖建设土建基础设施、核心硬件服务器、芯片、网络设备中的交换机、路由器和光模块等;电力供应设备、机柜机架以及AI平台软件等。

AI数据中心建设市场格局:全国智算中心建设热潮正盛,项目分布广泛。国外由 AWS、微软、英伟达等主导;国内参与主体多元,涵盖大型互联网企业、三大运营商、第三方领域玩家及转型中的传统 IDC 企业。总体规模排名前十的 IDC 厂商包括万国数据、秦淮数据等。部分 AIDC 项目有珠西科学城智算基地(与多主体合作)、淮海智算中心(与浪潮集团合作)、豫东南智算中心(与莲花控股、周口移动等签约) 。

AI大模型发展促使数据中心向 “智算中心” 转型,AIDC 是为人工智能计算任务提供多种服务的新型算力基础设施,与通用数据中心在芯片类型、应用场景、机柜功率等方面差异显著。

细分领域及公司梳理:

1)AI 服务器:作为数据中心基础硬件,其核心芯片分为通用型(CPU、GPU 等)和专用型(TPU、NPU等)。按应用场景可分为训练和推理两种服务器,随着生成式 AI发展,推理型服务器未来或成主流。

2)液冷服务器:为解决高功率密度服务器散热问题而兴起,散热能力强且能降低 PUE。代表厂商有浪潮信息、新华三、宁畅、中科曙光等。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厂商众多,如飞荣达、依米康等,第三方专业温控厂商英维克、申菱环境等也有项目落地。

3)电力供应设备机柜内电源:台资企业在全球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台达电子位居首位,光宝科技次之。中国大陆麦格米特和欧陆通跻身前16大电源厂商。

4)机柜外电源:UPS相关布局厂商包括科华数据、禾望电气等;HVDC电源领域,中恒电气、科华数据等有所布局,各大运营商积极推广,互联网大厂主推 HVDC- 巴拿马电源。

5)备用电源:柴油发电机领域,潍柴动力、玉柴机器等为头部厂商;BBU 电池市场目前由日韩主导,蔚蓝锂芯、亿纬锂能等厂商有布局;超级电容领域,江海股份、法拉电子等众多国内厂商参与布局。

6)网络端设备光模块:光模块向高速率发展,核心有中际旭创等。硅光应用加速发展,相关厂商有源杰科技、仕佳光子等;铜连接用于 AI集群短距传输,国内参与厂商包括兆龙互联、博创科技等。

7)交换机:产业链上游涉及芯片、元器件供应商及代工商,中游为品牌商,下游为应用客户。商用以太网交换芯片市场由博通等主导,盛科通信国内排名第一。国内交换机市场华为、新华三、锐捷网络占据大部分份额。新华三、锐捷网络、中兴通讯等在不同规格交换机上有进展,阿里和锐捷网络、新华三等有液冷交换机相关产品。

2

随着云计算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基础设施,中国云服务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头部云厂商通过生态合作加速产业链整合。

云计算产业链涵盖从底层基础设施到上层行业应用的全链条,核心细分领域的梳理没包括,云计算基础设施、云服务与平台层、云计算关键技术组件、行业云应用、云计算衍生赛道。可以查看数据库-题材星球。

下面梳理一下国内主流云服务商的A股关联企业。

一、三大运营商云:国家队主导,全栈布局

中国电信(天翼云)、中国移动(移动云)、中国联通(联通云)凭借网络资源与政企客户优势,稳居政务云市场头部。其生态合作聚焦数据中心建设、行业解决方案与混合云服务,A股核心伙伴包括:

天翼云:深桑达A(云数一体机)、辰安科技(智慧城市云平台);

移动云:优刻得(混合云技术)、首都在线(边缘计算节点);

联通云:网宿科技(CDN加速)、东华软件(政务云集成)。

二、互联网巨头云:生态扩张,垂直赋能

1. 华为云:全栈技术+国产化标杆

华为云以“鲲鹏+昇腾”生态为核心,重点布局政企、金融、制造领域,A股合作企业覆盖从硬件到应用的完整链条:

硬件层:拓维信息(鲲鹏服务器)、常山北明(昇腾AI算力);

软件层:中亦科技(数据库迁移)、蜂助手(云管平台);

安全层:奇安信(云原生安全)、绿盟科技(DDoS防护)。

2. 阿里云:技术输出+场景深耕

阿里云依托飞天操作系统与达摩院技术,聚焦电商、金融、工业互联网,A股核心伙伴包括:

IDC基建:杭钢股份(低碳数据中心)、宝信软件(钢铁行业云);

行业应用:浙大网新(智慧交通云)、润建股份(能源数字化);

芯片供应链:香农芯创(存储芯片配套)。

3. 腾讯云:C2B战略+生态连接器

腾讯云以微信生态、音视频技术、游戏云为差异化优势,A股合作方侧重场景落地:

企业服务:东华软件(医疗云)、科蓝软件(金融分布式数据库);

内容生态:世纪恒通(车载云服务)、美利云(影视渲染);

安全合规:迪普科技(云防火墙)。

4. 百度云:AI原生+智能驾驶云

百度云以AI大模型、自动驾驶云为核心,A股关联企业聚焦技术融合:

AI开发:拓尔思(行业大模型)、佳讯飞鸿(工业AI质检);

数据基建:奥飞数据(智能算力中心)、宁夏建材(建材行业数据湖)。

5. 京东云、字节云、金山云:垂直赛道突围

京东云:挖金客(零售供应链云)、易华录(政务数据湖)、博彦科技(跨境电商SaaS);

字节云:润泽科技(超大规模IDC)、汉得信息(企业协同云);

金山云:金山办公(协同办公云)、南兴股份(智能制造云)。

三、云计算服务商:专业化能力补位

独立云服务商通过细分技术、区域市场或行业Know-How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网络安全云:深信服、青云科技(混合云管理平台);

边缘计算:首都在线(全球节点部署)、深桑达A(智慧城市边缘云);

跨境云服务:优刻得(东南亚节点)、网宿科技(全球加速网络)。

投资逻辑:关注“云生态卡位”与“国产替代红利”

生态绑定型:深度嵌入头部云厂商硬件/软件供应链的企业(如拓维信息、香农芯创);

场景渗透型:在政务、金融、工业等强付费行业具备落地案例的服务商(如宝信软件、科蓝软件);

技术替代型:突破服务器芯片、分布式数据库等“卡脖子”环节的标的(如中亦科技、润和软件)。

下图:大厂算力+AI云主题•股票池:

7 阅读:451
丹萱谈生活文化

丹萱谈生活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