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北京海淀“闹鬼”,公安部无人能解,后请来文盲老汉破了案

大国知史 2024-10-29 09:45:06

他是目不识丁的放羊倌,却凭借一项技能成了全国闻名的破案高手,其创造的追踪技术更是影响了众多警察,使得他们成为了破案高手。

1972年,北京海淀区曾发生过“闹鬼”,弄得年轻女孩晚上不敢外出,一时间公安部门束手无策,最后也被他破了案。

这位老汉是谁,他身怀着怎样的绝技?

令人钦佩的“神眼”侦探

1970年12月的一天,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公安局新来了一名年轻的侦查员,他叫赵荣春,才20岁。

在此之前,他是一位解放军战士。结束了三年军旅生涯之后,他便来到了这里工作。

1972年,他遇到了一个很棘手的案子。

当地一家信用社报案说被小偷“光顾了”,丢失了财物。赵荣春和同事赶到现场,对信用社进行了仔细勘察,看嫌疑人是否留下了线索。

可他们把信用社里里外外找了个遍,都没有发现什么有用的线索,只有半只脚印。

看来,嫌疑人很狡猾,如果不把他绳之以法,恐怕会有更多的信用社丢失财物。

为了破案,公安局给昭乌达盟的公安机关打电话,向其求助,请他们的专家马玉林过来一趟,帮忙破案。

对于马玉林这个名字,赵荣春早就有所耳闻,知道他是足迹专家。

无论什么人留下的脚印,他用眼一看,一测量,便能推断出对方的身高体重、年龄、家境如何等信息,并且还很准,经常到各地协助当地警方破案。

对此,赵荣春是半信半疑,毕竟没有亲眼见过。很快,他彻底被马玉林的“独门绝技”征服。

马玉林察看了那半只脚印,又用手指对着它一顿比划,表示脚印是小偷逃跑时留下的,嫌疑人是25岁左右的男子,比较瘦。

赵荣春一直在马玉林旁边,观察他的一举一动,没想到他能通过半只脚印分析出嫌疑人的画像,依然有些不相信。

于是,他马上回宿舍,用自己的脚印做了一个石膏模型,然后拿给马玉林分析。

毫无意外,马玉林说出的脚印主人身形等信息,与赵荣春的几乎一模一样。

赵荣春震惊的同时,想拜马玉林为师,学习这门技术,但不好意思开口。再加上两地距离有点远,马玉林又很忙,他只好放弃这个念头。

不过在马玉林的影响下,他对足迹追踪产生了极大兴趣,开始研究脚印,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赵荣春逐渐成为了跟马玉林一样的足迹专家,破了很多大案、奇案,被称之为“神脚印”。

当然,马玉林影响的不止是赵荣春,破获的案子也不止这一件。

海淀区“闹鬼”案

1972年,马玉林靠嫌疑人在现场留下的半只脚印,成功帮土默特右旗公安局找到了偷盗信用社的小偷。这一年,他也曾到北京,帮海淀区侦破了一起“闹鬼”案。

当时,马玉林收到北京市公安局的求助,需要他帮忙破案,马上启程赶去北京。

事情是这样的,海淀区几所学校出现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一到深夜,如果有学生外出,基本上都能看见一个脸色煞白的“鬼怪”游荡,对他们做着狰狞的动作,嘴里还喊着渗人的话语,时不时发出尖叫。

学生们被吓坏了,一连几天不敢在夜晚出门。而且,不止一个地方发生过这种情况。

他们一传十,十传百,弄得人心惶惶。

另外,校内也有物品丢失。

学校很重视,报了警,希望警方能查清楚到底是什么在吓唬人。

警方根据目击证人的描述,对多个案发地点进行了场景推演,发现总是同一时间,刚刚还出现在街头恐吓目击者,瞬间又能出现在巷尾拦截逃跑的受害者。

虽然案子很诡异,但世上没有鬼,有的只是人装神弄鬼。

在那个没有监控设备的年代,警方只能提前布控,守株待兔。

但嫌疑人的反侦察能力十分出色,每次都精准避开警方蹲守的地方,选择在另一个地方作案。

好在,多次频繁的作案让他留下了些许蛛丝马迹。

警方在案发地点发现了明显的脚印,现在终于可以确定的是,所谓“闹鬼”确实是人为的。

光凭脚印,一时间他们很难确定嫌疑人的信息,也没有头绪如何查找他。

案子不能再拖了,有人想起了能“看懂”嫌疑人脚印的马玉林,或许可以帮他们确定其身份。所以,他们请马玉林跑一趟北京。

察看现场留下的脚印后,马玉林给出了重要线索:嫌疑人不止一个,是两个23岁到25岁的男子同时作案,他们身高大约一米七,其中一个要稍微矮一些。

“鬼怪”之所以移动速度快到超出常理,那是因为根本没有移动,而是两个人在互相打配合。

根据马玉林提供的信息,警方排查的范围大大缩小,不再“大海捞针”。

警方一边调查,一边在嫌疑人可能出没的地方布控。

一天晚上,他们发现了两个鬼鬼祟祟的外国人,从身形到体貌都与马玉林描述的十分相似,很可能就是这两人在扮鬼。

可惜的是,警方跟丢了。

马玉林看了二人留下的脚印,欣喜万分,斩钉截铁的说他们就是嫌疑人。

嫌犯信息越发完整,警方排查范围不断缩小。

最终,警方终于将两人抓获,原来他们是一对混血兄弟。

他们作案动机很简单,就是想制造恐慌。

据说兄弟俩有前科,被处理过,心里不服气,便设法报复社会。

在马玉林的火眼金睛下,嫌疑人无处可逃。谁能想到,如此厉害的一个人,竟然大字不识,原本只是一个放羊的。

文盲放羊倌的绝技

马玉林能通过一个人的脚印,推测出其画像,帮很多公安机关确定了嫌疑人是谁,从而闻名全国,被称为“神眼”。

而他的这项绝技,是在贫苦的生活中逐渐摸索出来的。

马玉林自小在赤峰一个农村长大,家里没条件上学,从小只能帮地主放羊,补贴家用。

羊难免会走丢,假如找不回来,地主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可羊数量这么多,跑得又快,如何才能尽快找回丢失的羊,他开始研究这个问题。

他很聪明,先是观察羊的毛色、肥瘦等外形特征并牢牢记下,这样就能迅速确定丢的是哪只羊。怎么才能找到羊呢,他又开始观察羊蹄印。

久而久之,马玉林发现了一些规律,比如长得胖的羊留下的蹄印是什么样,受了伤的羊蹄印有什么特点。此后,无论谁家丢了羊,他都能帮着找回来,在当地出了名。

他在其中找到了乐趣,喜欢上了研究各种脚印,包括人的,为其后来成为刑侦队员埋下了伏笔。

1959年腊月末,供销社一分销店发生了盗窃案,几百块钱被偷,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盗贼动作干净利落,除了地上留下脚印外,在现场并没有留下任何线索。

警方根据脚印描绘出嫌疑人的特征,经群众建议,找到了马玉林帮忙。

他自然是积极配合,一阵观察和比划后,估算出了嫌疑人的身高体重等信息。他告诉警方,盗贼是两名男子,一个40岁左右,一个只有20岁,二人身高一米六五到一米六八。

通过马玉林提供的特征,很快警方筛查找到了两名作案人员。

他的这身本是用于刑侦,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赤峰公安破格将他招了进来,协助警方追凶破案。

马玉林不是一个自私的人,会把自己掌握的绝技教授给公安机关的警察,毫无保留。

只有更多人掌握了这项技能,才能给予犯罪分子严厉打击,让他们无处可逃。他的徒弟、徒孙乃至更小的一辈,在各自的岗位上继承和发扬着其脚印追踪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六十年代,公安部将他和徒弟请去研究步法追踪,根据其丰富的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追踪技术,并将其推向全国各地的公安局、派出所。

哪怕到今天,这套方法依然适用。

一个成年人的外貌、身形可以人为改变,但DNA和脚印很难改变。虽说随着年纪的增长,人走路的重心会发生改变,但人的脚印大小基本上定了型,不会有什么变化。

每个人的身高体重不一样,脚印的深浅随之不同。一个人在不同情绪、情境下,脚印也会发生细微变化。

后来,专家结合马玉林的追踪技术,经过大量测算、实践,推算出了脚印和身高体重之间的数学关系和公式。

如今,有不少公安干警会根据现场留下的脚印,掌握嫌疑人的大致信息,有助于破案。

马玉林凭着一手独创的追踪术,从五十多岁时奔波于全国各地,为很多线索模糊的案件查凶追逃。

到了晚年,他依旧带病工作。若不能亲自去现场,他会派徒弟去。徒弟解决不了的,他就让对方把脚印等信息带回来,自己研究后再将结论告知警方,协助他们办案。

他的传奇经历被拍成了影视作品、写成了小说,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了其绝技。

1981年初,马玉林病逝。可他留给公安人员的宝贵财富没有消失,有更多的人在延续他的传奇。

1 阅读:1

大国知史

简介:世界万花筒,五彩斑斓任你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