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高很有效的一种“清毒”方法,记住它,肾脏比洗过还干净

经络穴位理论敷熨 2025-02-27 08:49:27

肌酐升高是肾功能受损的重要信号,且说明因为滤过和排毒功能的下降,导致了血液毒素已经开始蓄积了。一开始毒素水平升高还不会引起身体有太多变化,随着毒素蓄积越来越多,经血液循环沉积到了各个器官等部位,一些症状也就日益凸显了。

比如全身心的乏力,引起肠胃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还与血压高引起头晕头痛等等情况,皮肤瘙痒等等。

此时不仅要解决这些症状,还需要根本提升改善受损肾功能,进行清毒治疗。

但如今传统用药方案往往局限于“降指标”,没有从根源解决毒素蓄积问题。导致虽然指标可能下降了,但肾功能却没有真正改善,只是出现了“暂时和平”的局面,背后的隐患还很大,尿毒症依然在悄悄的到来!

如何根本上解决毒素问题?把肌酐降下来不再反复?还需要坚持三步走“清毒法”:

01第一步:肠道排毒法——打破“毒素内循环”传统药物多通过肾脏代谢,可能加重负担,而肠道排毒法则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毒素排泄,减少肾脏压力。研究表明,约60%的尿毒症毒素可通过肠道排出。

具体用药方法:

可以采取中药灌肠及肠道吸附剂:如活性炭、中药大黄制剂,可吸附肠道内肌酐、尿素氮等毒素,减少其重吸收。同时辅助膳食纤维强化肠道蠕动,比如增加燕麦、魔芋等高纤维食物,有助于加速毒素排出。

之前的一位患者张先生,肌酐值420μmol/L,因慢性肾炎伴肠道功能紊乱,采用中药灌肠联合高纤维饮食。1个月后肌酐下降至220μmol/L,下降50%,乏力症状明显改善。

02第二步:营养干预法——“低蛋白+α-酮酸”替代方案传统低蛋白饮食易导致营养不良,而“低蛋白+α-酮酸”组合既能减少含氮废物生成,又能补充必需氨基酸,保护残余肾功能。

日常饮食中,大家严格下面规范饮食:

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0.6-0.8g/kg体重: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

α-酮酸制剂补充:如开同(Ketosteril),可降低尿素氮生成,延缓肾衰进展。

同时还需要根据病情变化,出现的症状搭配饮食,比如低磷低钾饮食要随机应变。

案例:李女士,糖尿病肾病,肌酐260μmol/L。调整饮食结构并服用α-酮酸3个月后,肌酐稳定在120μmol/L以内,尿蛋白减少30%。

03第三步:病因靶向法——中西医结合“祛毒固本”肌酐升高的根源在于肾功能的慢性衰竭还有急性损伤。因此根本上还需要去修复改善受损的肾功能,提升肾脏自主的排毒,排水,调节身体各项元素的作用。才能长期维持病情稳定,始终把毒素水平保持在低水平,显著降低尿毒症的发生风险,延长尿毒症透析时间。

基于这一点,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祛毒固本”,来控制病因,同时修复肾单位功能,让病情始终保持在稳定状态是关键。

1、西医控制基础病和免疫损伤为主。

对于原发性肾损伤比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引起的肾损伤主要是免疫损伤为主,修复免疫系统,提升是免疫力,同时纠正肾小球肾小管等肾细胞的血流,可以延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阻断肾衰竭进展,减轻毒素毒素蓄积。

用药以扩张血管药物和降压降糖药为主,比如ACEI/ARB类药物堪称全能药,降蛋白,护肾,纠正肾小球损伤,保护肾功能都有作用。以这类药为主,同时服用一些其他扩张血管,疏通血液循环的药物,基本可以扭转肾小球滤过能力。

2、中医活血通络。

毒素蓄积说明肾脏内微循环比较差,通过服用一些组方,比如保护黄芪、丹参等中药复方改善肾脏微循环,可显减少毒素蓄积著。此外中医还具有强调理作用,可以根本改善体内炎症环境,纠正缺血缺氧的内环境。让肾功能可以有效“工作”更久,尿毒症来到更晚。

案例:王先生,高血压肾病,肌酐380μmol/L。联合缬沙坦降压和中药活血方剂,6个月后肌酐降至130μmol/L,血压稳定在130/85mmHg。

“清毒三步法”通过肠道排毒、营养干预、病因管理,形成“减少毒素生成—加速排泄—修复功能”的闭环,尤其适合早期肾功能不全(肌酐超过130μmol/L)或药物效果不佳(肌酐持续降下来)的患者。

注意:本文提及的疗法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具体用药及剂量需根据个体病情调整。

5 阅读:2014
经络穴位理论敷熨

经络穴位理论敷熨

絮絮叨叨,传播健康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