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奸雄——吴大帝孙权传(22火烧连营)

吕尘玄 2024-03-19 06:36:01

第八章 夷陵之战

2.夷陵之战

发生在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至次年的夷陵之战,是决定吴、蜀命运的大决战。在这场战争中,由于孙权准备充分,战术合理,并利用了刘备战术上的错误,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至此,三国鼎立的格局、三国的疆域都最终正式形成。

先是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驻军在巫县、秭归一带,被蜀将吴班、冯习等人在巫县击败。蜀军进军秭归,并派遣使者诱降武陵的少数民族部落,授给他们印信,答应封赏他们,于是各县及五溪一带的夷民皆叛吴降蜀。

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春正月,刘备率军返回秭归,将军吴班、陈式率领水军驻扎夷陵,沿长江东西两岸安营扎寨。陆逊帐下将军宋谦等攻打蜀军的五个兵营,成功攻破后并杀了蜀军守将。

二月,刘备自秭归率领众将进军五溪,镇北将军黄权督率江北各军,在夷陵道与吴军交战。蜀军分头占据险要地方,前后连设五十多个兵营,陆逊派出相应兵将抵抗。

夏六月,陆逊令全军将士每人拿着一把茅柴,用火攻的办法攻破蜀军的营寨。顷刻间形成熊熊大火,陆逊便率领各军同时进攻,斩杀了蜀将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人,攻破蜀军四十多处营寨。刘备的将领杜路、刘宁等走投无路而被迫请降,而刘备也只得从猇(xiāo)亭退回秭归,由陆路撤回鱼复县,并改鱼复县为永安县。

孙权派遣将军李异、刘阿等人继续追剿蜀军,蜀军土崩瓦解,死者数以万计。刘备乘黑夜逃走,只有驿站里的人挑担兵卒扔下的铠甲、铙钹,在隘口烧化以阻断追兵的道路,刘备才得以逃入白帝城。蜀军船只军器、水军步兵的物资,一下子全都丢失殆尽,兵卒尸体随水漂流,拥塞江面而下。

孙权听说刘备驻屯在白帝城后,徐盛、潘璋、宋谦等争相上奏请求再出兵进击,擒获刘备。孙权与陆逊、朱然等人商议后决定将兵撤还,派遣使者求和。

刘备答应求和,并派太中大夫宗玮前去议和,夷陵之战就此结束。

夷陵之战是孙权又一次重大战役胜利,重创了风头正盛的刘备。在三方势力的纠缠中,孙权均正面击败过曹操与刘备。

经过长达二十二年的艰苦努力,孙权不但保住了哥哥孙策遗留下来的江东六郡,同时还将东吴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了荆州、扬州、交州等广大区域,并与曹魏、蜀汉一起成为汉末诸侯争霸的胜利者之一。

0 阅读:0
吕尘玄

吕尘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