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跨境交易,人民币占比超过50%!成绩背后,存在哪些问题吗?

继宁聊财经 2024-03-20 08:54:12

源自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消息,今年2月份,我国跨境交易收入与支出总金额为63950亿元。其中,人民币收支总额为32087亿元,占比50.2%,再一次实现了超过半数份额的优异成绩。

其中,收入的人民币金额为16208亿元,支出的人民币金额为15879亿元。看清楚,收入比支出金额更高,人民币净回流了329亿元,而且是连续数个月在回流。

成绩优异背后,也存在着几个大问题

首先是人民币在我国“跨境货物贸易”结算中占据的比例仅在30%左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且更多是属于跨境结算货币的角色,而非是“国际计价货币”的功能。

我国香港地区,是离岸人民币使用的最大市场,占比超过70%。换言之,大多数跨境人民币的结算业务都与香港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在实践中,企业通常将其应收的外币货款,通过离岸市场。

结转为人民币后,再汇入我国大陆境内,形成了人民币占据主导现象。而且这种现象。更多地呈现为境内主体与具有中资背景的境外主体之间的双边使用,目前缺乏第三方参与的多边应用场景。

上述的描写,是不是没看懂呢?举个例子:深圳的某家企业将其国际结算业务交给“位于香港的合作公司负责”,当他们看好外币时——假设认为美元将在未来可能出现升值时,倾向于持有外币。

若他们认为人民币在未来可能会出现升值,或发现离岸与在岸市场汇差有利可图时,会让合作的香港公司将应收的外币货款在离岸市场结转为人民币,然后再汇入境内。

这种贸易结算方式实质上依然是外币(基本是美元),人民币的收付在较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发现外汇兑换较为有利”,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币跨境计价,甚至都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跨境结算。

其次,在“资本和金融”项目中,人民币的流出较为依赖我国在开发性融资和直接投资中给出的优惠政策。

在我国跨境交易中,人民币占比已获得超过一半的份额,但其中的“跨境货物贸易结算中,人民币占比仅约为30%”,即:境外投资才是资本项下人民币输出的新渠道,然后再通过外商投资回流。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例,人民币的流出主要是通过政策性银行向项目国所在国提供具有优惠性质的资金来增加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人民币流通区——在部分地区已不亚于美元。

由于人民币离岸市场的配套设施依然不完善,人民币在境外的用途仍然有限,这些“外流出去的人民币,又再通过直接或间接投资的形式回流至我国境内”,形成了整体占比达到或超过50%的壮举。

与之相比,美元与欧元在境外市场的“存量很高、很高”,各国不仅在使用,也在存储,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目前的缺陷,得大量的流出去啊,得让其他国家大量持有啊。

总之,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成绩较为优异,但离岸市场上交易的人民币“远非标准意义上的离岸货币”——境外人民币在第三方层面上的支付、流通、投资等方面使用受限,还是以我为主。

在很多国家在高喊“去美元化”的时候,人民币并不能在有效、迅速填补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空档,国际金融机构的参与程度仍比较低——较为依赖中资银行在境外的分支机构,便利性不足。本文由南生撰写,严禁转载、抄袭!

0 阅读:1
继宁聊财经

继宁聊财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