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六):塔庙洞窟佛国世界,北魏中期东部四窟

牛爷大走四方 2024-08-30 15:02:37

(续接上文:西岩绝唱)

云冈石窟分为东、中、西三大窟群。中西部石窟群的特点在于其雕刻的多样性和装饰的精致。第5至7窟的木造楼阁造型反映了当时的建筑风格,而“五华洞”的石窟则展示了北魏时期石窟艺术的高度成就。这些石窟的造像题材包括三世佛、释迦牟尼、弥勒和千佛等,以及世俗供养人行列及本生和佛传故事。石窟内部的壁面布局和汉式传统的建筑形式及其装饰展现了汉化趋势的快速发展。

而云冈石窟的东部洞窟主要包括第1至4窟,这些洞窟以塔形结构著称,故常被称为塔洞,内部雕刻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佛、菩萨、弟子等佛教造像。云冈石窟东部洞窟不仅展示了北魏时期的佛教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和社会文化。云冈石窟东部洞窟的雕刻细节和布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宗教艺术史具有重要价值。

云冈石窟的第三窟。又称为灵岩寺洞,是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原设计为大型塔庙窟,但终北魏一代未能完成。窟外依崖原建有木构大阁,今仅存十二个梁孔。说明当年的佛阁为面阔十一开间巨制。

灵岩寺洞前室顶部有巨大的平台,中央为弥勒洞,内置狮子座交脚菩萨,两侧雕刻双手合十立姿人物造像。后室西端雕有“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上层台面两端各一座三级方塔,两塔间鑿二明窗,明窗之间为一庑殿形窟室,主像雕交脚弥勒,窟面东西各开一门,窟内北壁雕阿弥陀佛、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三尊像,即“西方三圣”。

主尊高10米,倚坐、面部圆润丰满,神态超然。

两侧菩萨头戴宝冠,精美庄严。

其雕鑿年代,目前有北魏、隋、唐及辽四说,多依据造像艺术风格而推论。窟内留下的分割、揭取岩石的遗迹,是了解古代石窟开鑿方法的珍贵宝物资料。

云冈石窟第四窟是一座未完工的塔庙窟,洞窟内外地面凹凸不平,整体显得有些零乱。窟内的佛像和石塔也因风化严重而受损,尤其是南壁上的佛像与胁侍菩萨,它们的雕刻细节已经难以辨认。东壁的弥勒菩萨是本洞窟唯一头部保存较好的雕像,具有明显的云冈晚期造像风格,表现为清瘦、长颈、削肩的特点.

云冈石窟第三窟的东侧45米处,岩石地面上遗存有一条交通参道,称之为“古道车辙”。

云冈古称武州塞,自赵武灵王以来即是贯通西北的边关。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平定西域,中西文化交流再掀高潮,武州山大石窟寺成为平城(今大同)丝绸之路的前站。唐辽金元以降,这里仍是胡汉之间的重要通道。

“古道车辙”是古驿道参合径的遗迹,在金代以前正是铁轱辘车的轨迹,车渠中心矩1.3米,车渠(石头壕)深0.16米。这些深深的车辙印,是历史的遗迹,见证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以及大同作为西北边关重要通道的地位,也反映了当时的交通状况和商贸往来的频繁程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沉淀。

“古道车辙”的东侧是一组双窟,西侧为第二窟又名“寒泉洞”,与第一窟“石鼓洞”组成“石鼓寒泉”。

第二窟外西侧的雕像。

该洞窟为塔庙窟,平面呈方形,平顶。窟内三级方塔居中,塔面上刻出瓦筒、檐椽、门拱等仿木建筑构件,上层四角镂刻八角柱。

塔柱分两层,四面开龛雕像。下层塔檐为仿木结构屋顶形,雕出瓦垄、斗拱等。上层塔檐为宝盖,四周雕二角纹帷幕。塔顶雕须弥山连接窟顶。塔柱崩塌严重,经近期修补。

窟内四壁分层分段布局,最上层雕刻天宫伎乐列龛,下面依次为禅定坐佛带、大型列龛、长卷式浮雕故事,最下层为供养人列像。北壁主像为释迦坐像,风化严重。

东壁下层浮雕太子“箭射铁鼓”佛传故事。该窟地下有泉水涌出,旧名“寒泉洞”。

东侧第一窟内平面呈长方形,平顶、中央方塔上下两层,仿木构屋顶塔檐。

塔顶处蛟龙盘绕,须弥山逶迤。

北壁主像为交脚弥勒菩萨。

东壁下层浮雕“睒于本生”故事。

第一、二窟辽代以前建为护国寺,为云冈十寺之一。明清号曰“石鼓寒泉”,属云中八景之一。第一窟又名石鼓洞,第一和第二窟为一组塔庙双窟,窟外两侧各残存一座单层方塔。第一窟外壁明窗东侧题刻清代朱廷翰《游云冈石佛寺诗》。南壁中央下开拱门,上开明窗。明窗上方及西侧题刻“山水有清音”“云深处”

云冈石窟第一窟的东侧是砖石混建、硬山顶式、坐落在高台基上的北魏式山门。云冈石窟的山门作为进入石窟群的门户,不仅是一个实用的建筑结构,也是一个具有宗教和艺术象征意义的标志,

云冈石窟的山门的门头上悬匾“入佛知见”,两侧对联曰:“于智上求佛法,以悲下化众生”。

云冈石窟北魏式山门的东侧,坐北面南是一座巨大的昙媚石壁。1956年,在第20窟露天大佛前出土了一块石碑,上面记载着昙媚造像之事。2009年将碑文摩刻在此,形成了这座石壁。

昙媚石壁全文如下:夫光灵镜觉,凝寂迭代。照周群邦,感垂应物。利润当时,泽潭机季。概不邀昌辰,庆钟播末。思恋灵福,同拟状金石。冀瞻容者加祗受;想像者增忻希。生生资津,十方齐庆。颂曰:灵虑巍凝,悟言鉴觉。家绝照周,蠢趣澄浊。随像拟仪,瞻资懿渥。生生邀益,十方同沐。四年四月六日,比丘尼昙媚造。

据考证此石为北魏景明四年(公元503年)雕刻。译文如下:佛的灵验像镜子一样明亮,使人很快觉悟。佛的经义本是宁静,安静,且历代如此。佛可以感受到万事万物,使当时的人与国家的利益得到滋润。而这种恩泽太深厚了,终于使佛得到昌盛。而我很感慨我看不到佛的昌盛,但我们听到了佛传播的钟声,而现在把佛刻在金石上,是希望佛能再次赐予人安福 ,能看到佛的人对佛更加虔诚,看不到佛的人也能增加快乐,生生世世受佛的指点迷津,十方吉庆。

沿着昙媚石壁前的汉白玉石阶顺街而下,结束了云冈石窟的全程游览。

(全文结束)

2024-04-12

感谢您的关注与观看!

0 阅读:17
评论列表
  • 2024-08-30 22:25

    不错,感觉比卢舍那大佛还差了点。

牛爷大走四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