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小规模律所录用川大毕业生的概率极小,无论他是蹭热点还是一时冲动,相对来说都是下下策,但是他用当时女研究生的一句话,难道我的权益没有受到侵害?我就不用去维权了吗?很多网友希望扑上来论理的法律界人士,先给张同学先跟川大把法律责任掰扯完了。再来讲法律,讲法理,不要重大灾害没态度反而咬住衍生灾害,死死不放,否则不仅不正义,而且显得很虚伪。公众对川大的处理依然有争议,一部分人有失望,有情绪。
这些情绪会通过很多形式表达出来,其实表达的态度是在表达个人和用人的价值观,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确实欠妥,但这是普通人表达态度时,相对比较鲜明有效的方式,你说他歧视,他可以说我是双向选择,你说是个案,不代表川大全部,他可以说个人行为和川大处理问题学生的态度,代表的就是整个川大。
这就是为什么这次处理问题学生川大师生的态度权重相对重一些,就是体现对名誉,荣誉的坚持与坚守,部分网友对川大处理依然还有不满,应该被理解,被包容。一个公然诬陷网曝农民工的学新闻专业的研究生,这个社会能够包容,为什么不能包容公众对这件事的不满情绪呢?不是双标吗?我们要做的是让公众正确的价值观有充分表达的自由空间,而不是反过来包容错的限制,对的,否则就是对正确价值观的抵制和歧视,就是对人性的扭曲,对人群的撕裂。
黎母山巫師
对啊,既然能够包容诬陷网曝农民工的学新闻专业的研究生,为什么不能包容公众对这件事的不满情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