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萧劲光前来看望邓小平,说道:一定要提防那两个戴眼镜的

姗姗来迟啊 2024-12-17 13:10:29

1973年2月,邓小平带着家人从江西回到北京。他们刚到火车站,就被送去医院调养身体了。

作为小平同志的铁哥们儿,萧劲光过来了,这俩啥都能聊的老友一直唠到半夜。要走的时候,萧劲光跟小平同志说:“可得防着那两个戴眼镜的。”

您说谁会戴眼镜呢?

【推心置腹】

一开始,这病情还算能稳住,只要好好休养,慢慢走路没啥大问题。可主席心里装的都是国家大事,常常熬夜读书到天亮。就这短短几个月,脚面肿得厉害,两条腿硬得不行,得靠人扶着才能走动。

中央的好多重担一下子都落到了周总理身上,周总理可不是年轻力壮的人啦,国务院的事儿本来就挺繁杂的,现在还得帮着干政治局和军委的一些工作,就这么一天天熬着,到了1972年,他就病倒了。

检查结果出来了,总理得了很严重的膀胱癌,得做手术才行。

就在这时候,两位领导人都觉着,得培养一批接班人来接自己的班了。

1973年2月的时候,汪东兴往江西省委那儿打了个电话,他传达的是周总理的意思:让小平同志回北京来。

这事儿可耽搁不得,邓小平一家在当月18号到了北京,一下车就被送去了北京医院的住院区,把身体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番。

人上了年纪,又经历过那残酷的战争年代,老革命家们的身体状况都不太理想。好在小平同志的身体还算可以,就是有些不打紧的小毛病,住个院调养调养,好起来没啥问题。

就一个下午的时间,邓小平同志回到北京,还住进了北京医院,这消息很快就被新老同志知道了,大家都想过来看看,这也是老战友们的一点心意。

头一个上门的是邓颖超邓大姐,那会儿周总理还在医院住着呢。她来了以后,俩人简单说了说这段时间的事儿,她还把临来之前周总理交代的一些安慰话给传达到了。

“恩来说啦,你这人呐,心宽量大,可得把身体养好喽,身体养好了,工作才能干得更好呀!”

一想到对自己关爱有加的周总理,小平同志的眼眶就有点发酸。他很认真地点了点头,还让邓大姐帮自己表达了感谢之意。

接下来的几天,来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大家都有好多话想说。不少人甚至是家里医院两边忙乎,安排家里人去住处看望小平同志的妻子,自己则跑到医院跟老战友聊天叙旧。

小平同志特别喜欢和老战友们聊天,整天脸上都笑呵呵的,心情那叫一个好,特别舒畅。

那最让他开心的,还得是铁哥们儿萧劲光来了。

“大夫跟你说你身体啥情况啦?”

有一天大清早,穿着笔挺的海军军装的萧劲光,推开了邓小平住的房间的门。

这会儿阳光挺不错,邓小平坐在窗户边看书呢,瞧见他进来,马上就站起来招呼:“没啥大毛病,你昨天都问过一遍啦。”

这阵子比较闲,萧劲光差不多天天都过来。听了小平同志的回答,他哈哈一乐,在对面沙发上一坐,说道:“我就是想多跟你聊聊天儿!”

他这阵子可给憋得不轻,心里头好多话想找个人倒倒,像海军咋建设啦,经济咋发展啦,还有当下那些暗戳戳涌动的事儿……

不过这些话呀,不是那种特别亲近、特别信任的人,那是不能讲的。邓小平不在,就算他有再多的想法,那也只能憋在心里忍着。

好嘛,好朋友一回来,萧劲光那话就像开了闸的水,不停地往外冒,说个没完没了。

对于那些各种各样的问题,小平同志在地方上了解得更为透彻。这两个人呢,从他们各自的立场去思考,到最后都能够商量出一个一样的结论来。

又是一次特别痛快的会谈,一直到天黑才完事。临分开的时候,萧劲光把声音放低,挺神秘地跟邓小平讲:“那俩戴眼镜的,您可得防着点儿。”

这世上戴眼镜的人那可不少,不过能被萧劲光特意叮嘱的,那就是江青和张春桥了。

小平同志明白了,点了点头表示他晓得了。

在这个时候能给出这样善意的提醒,这就充分表明了萧劲光和小平同志关系特别好,很亲密呢。

【敬佩之至】

萧劲光为啥能跟小平同志坦诚相待呢?说到底啊,是因为这俩人的成长历程特别像。

有两个人呐,都出过国。其中一个去了法国,另一个则去了苏联。

在法国那会,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了解得很透彻,并且在当地把留学生组织起来,搞了一连串有关思想方面的宣传活动。

萧劲光直接在马克思主义首次实践的地方学习,特别强烈地体会到十月革命以后,俄国变成苏联的巨大变化。

在苏联留学那阵儿,萧劲光特别积极,竟然还得到过列宁的接见呢!后来在军队里跟同志们聊天时说起这事儿,大伙那可都羡慕坏了。

俩人都有差不多的求学经历,学业结束后也都先后回了国,然后满腔热情地投身到党的建设当中。打从他俩相逢开始,那话题就多得说不完。

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里,这两人都受到了充分的锻炼,获得了成长,各自变成了军队里指战员中的重要骨干。

在那段时间里,邓小平同志在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一系列关乎生死成败的大战中表现出色。萧劲光对他不仅有同是英雄惜英雄的那种情感,还怀有不少的崇拜和欣赏。

他在好多公开场合都说过,对邓小平很欣赏,也很支持。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他是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是国防部副部长,这俩人在建军的问题上,想法竟然特别一致。

同样啊,对这个啥都能跟自己说的好朋友,小平同志给他不少鼓励呢。

1952 年年初,那时候海军事业才刚开始发展,毛主席打算找一个作战经验丰富,还踏实肯干的将领来当海军司令,想了不少人,最后挑中了萧劲光。

这是党跟组织的信任,也是国家和军队交付的任务,萧劲光得知这事儿后,心里有点犯嘀咕,好几次找主席,表示自己想拒绝。

“我是个旱鸭子呢,”萧劲光挺苦恼地说,“我连船都没坐过,咋能当海军司令呀?”

邓小平晓得他的顾虑后,耐心地劝解道:“咱都不会水,海军也是刚开始搞,大伙都没啥经验。可就因为这样,才派你去呢!你向来好学,肯定能把人民海军建设得强大起来!”

后来啊,毛主席特意把他叫过去,给他鼓劲儿。有了主席和好友的帮忙,萧劲光这才把心态调整好了,开始了海军建设的新旅程。

萧劲光这人啊,那是一旦拿定主意就绝不改变的。在接下来的好几十年里,他一门心思地扑在海军建设上。就算后来经历了不少波折,他心里最挂念的,除了朋友,那就是海军咋发展了。

【鼎力支持】

萧劲光为啥提醒小平同志要“提防两个戴眼镜的”呢,这里面其实是有原因的。

好几年前,这俩人先后都受到了影响,一个被下放了,一个没工作闲着了。萧劲光比邓小平早一些回到岗位上,又重新去海军干活了。

在建设军队以及单兵训练这事儿上,萧劲光跟“他们”出现了挺大的分歧,而且两边谁都不肯让步,有好几次在大会上弄得大家都不开心。

邓小平明白他的好意提醒,也更加珍惜这份啥都能说的情意。

回到北京一个多月以后,小平同志去看望了周总理。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鼓励与支持之下,小平同志着手接替一部分国务院的事情。

在50年代,小平同志曾在国务院工作。好多工作他做起来那是相当顺手,而且他对经济建设特别有想法。每次开会,都能精准地指出当下发展的关键问题。

周总理病倒后,除了国务院的活儿,外交部的日常工作也交给小平同志了。像接见外宾、参加联合国会议这种大事,都由小平同志代表中央去办。

大家都知道周总理是很典型的外交型领导人,在好多重要的国际会议上,他那风度可好了,特别文雅。在那个时代,好多外国人还有外国政客,对中国的第一印象差不多就是周总理代表的那样。

在主持国务院和外交部常务工作的同时,小平同志还对军事领域进行了改革。

好多政治和外交方面的事儿,萧劲光不太明白,所以他没二话,对小平同志那是绝对信任和支持。可军队方面的事儿,他就能说上话了。特别是听说小平同志要主持“军区对调”这么大的工作,他除了激动和敬佩,心里也免不了有点犯嘀咕。

啥是军区对调呢?就是把建国后一直在一个地方稳稳驻守的司令,调到别的军区去干活儿。这么做啊,一方面能防止地方势力变得太强,另一方面呢,能让这些指挥官们多了解些别的军区的地形和情况,省得在一个地方待久了,思维都固定住了。

没啥说的,这工作特别容易招人烦。

自从这一要求被下达以后,小平同志家里一直都有人来,萧劲光每次看到这种情况,心里都有点担心。

“我挺佩服小平同志的勇气、胆略还有魄力,不过他刚回来,感觉得罪的人不少呢,要是万一……”后面的话他没讲出来。

毕竟这事儿那可是功在当代、利在长远的,萧劲光心里清楚得很,这副重担就得让小平同志来扛了。

晓得老朋友为自己操心,小平同志抽空宽慰他说,萧劲光在海军,不用对调,而萧劲光也全力配合小平同志的工作。要是有人找来,小平同志不方便出面的,通常萧劲光都会主动帮忙应对。

萧劲光的担心不是没道理,1974年“长沙决策”后,经过毛主席和周总理商量,邓小平被提拔为党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以及总参谋长。

眼瞅着形势挺不错,可萧劲光心里头的担心却越发重了,没想到到了1976年,他的那种预感还真就应验了。

现在的北京可不是暗流涌动这么简单就能说清楚的,萧劲光这边既操心着局势,那边又惦记着邓公,心里面那可是受了一番折磨啊。

还好有老同志们在那儿撑着,最后啥事儿都安稳下来了。后来在讨论谁来主持中央工作的政治局会议上,萧劲光最先提到了邓小平。

“在1975年左右,邓小平进行的整顿工作特别有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我建议让他重新出来工作。”

大伙晓得他俩私底下关系不错是一码事,可像这样在大会上公然站出来“举荐朋友不避嫌”那就是另一码事了。这一提议当即引发了大家的热烈探讨。

陈云、王震等好多老同志都挺认可小平同志的。就现在的情况来说,小平同志主持工作的时候,好多办法都挺管用。最后在大家一块儿的推动下,小平同志很快就又出来主持大局了。

咱从邓小平同志后来进行拨乱反正以及推动改革开放的一系列做法来瞧,这位领导人的智慧跟本事那真是让人佩服得不行。而且呢,他和萧劲光的这份情谊一直没断,一块儿为中国的发展努力拼搏着。

0 阅读:61

姗姗来迟啊

简介:自媒体小渣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