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请在本号查看上篇。
志司考虑到天气逐渐转暖,怕汉江解冻不好退兵,便把基本打残的五十军撤过江去,三十八军反而血气上涌把113、114师全都压过江去,独自抵挡美军猛攻。
虽然承受了巨大伤亡,三十八军始终士气未堕。
为了保证牵制西线美军,使东线围攻砥平里战斗能够心无旁骛地打下去,三十八军不仅继续死守,还不要命地制定了局部反击战术,准备抽出主力打当面美军的侧后……
要知道,当时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副军长江拥辉两位军事指挥员都不在位,而是政委刘西元主持大局。
王牌军的政委,比一般部队的军事主官都虎!
三十八军的战术,与韩先楚不谋而合。旋风司令也感到只靠死守无法解决问题,企图通过迂回穿插,断其后路,破坏其侧后机场,袭破美军的进攻阵形。见过狠的,没见过这么狠的,在美军的炮火前还有余力反击。
后来因为砥平里攻坚失利,东线反击希望落空,西线部队不得不撤过北汉江。
美军被当面志愿军的顽强阻击顶的非常难受,不知道志愿军的力量到底何时到极限。当三十八军全线撤退时,美军竟然不敢大举追击。
巧的是,志愿军踏冰过江后,江面很快解冻,美军无法再顺利过河,当场朝鲜老百姓称,志愿军简直有如神助。
三、华川阻击战的含金量
最后再说华川阻击战。
华川阻击战的详细经过笔者也不准备展开说了。大致描述一下经过,此战也是第五次战役回撤阶段,铁原阻击战在西线,华川阻击战在东线。参战部队主要是九兵团二十军,发挥尤其出色的是黄朝天指挥的58师。
为什么提起含金量这个概念,因其发起方式和费效比不同于别的部队。
东线部队后撤过程,关键点在华川湖以北,此地并无城池,只是在交通上有重要意义,因而成为美军进攻的目标。华川湖是北汉江形成的一个湖,附近江上有桥。美军的企图是占领北汉江沿江一带,兜住整个九兵团。
二十军58师是当年华野老一纵一师,王牌、铁拳,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长津湖之战二十军全军蒙受巨大损失,第三次、第四次战役基本没动窝,全军上下憋着一口气要打翻身仗。第五次战役九兵团各军穿插的都很深远,远比西线十九兵团冲得远。回撤时也组织的基本稳便,没有出太大的岔子。
当美军组织所谓的“特遣队”——即以汽车、装甲车、坦克、大炮等部队采取古德里安式战术进行深远穿插,若不是头等主力,或许挨一炮就被炸蒙了,参考中线六十军180师的反应。但二十军刚一被敌炮火袭击,几乎秒判敌军的位置。
试看二例。二十军副军长廖政国带军指挥所后撤时(军长张翼翔重病回国),突然敌军炮火打来。廖政国判断美军已经赶上来,果断带着吉普车往队伍前面指挥行军,当时因为一辆炮车陷在一处拐弯路边,造成交通拥堵,行军纵队突然停了下来,廖政国亲自到现场强令炮兵把这辆宝贵的榴弹炮推到山谷里,让部队急速通行。若是继续堵着,行进中的58师、59师很可能被美军炮兵密集杀伤。
廖政国在华川大桥边还展示了极为优秀的专业素养。当时部队行军匆忙,不知道背后打来的炮到底有多少敌炮兵,也不知道距离我军多远。廖政国询问参谋们,根据现场炮击情况,能不能判断出敌军情况,大家面面相觑。他只好亲自计划,根据一波次炮弹大概二十来发,判断美军炮兵可能是一个营。又根据其榴炮发射初速度约650米每秒,炮响后飞行时间约七八秒钟,估算出敌军距离华川大桥约6公里远。在这个距离上,美军没有详细侦察,只靠飞机指引大致方向,以他们现有兵力还不能实施炮火封锁,就让部队根据前后两波次炮火间隔五分钟的频率,一批一批地组织部队过江。
58师师长黄朝天和政委朱启祥的临场反应也相当给力,美军炮兵追着58师屁股打,一开始大家都不敢相信美军居然越过后面二十七军直接打到最北面的二十军,但黄、朱二位首长判断,既然有炮,就证明美军部队已经杀上来了,绝不是漫无目标的轰炸。
黄朝天立即决定,不管兵团起初下达的渡过北汉江后就地休整的命令,全师转向西南构筑防御阵地,准备阻击预料中的美军大举进攻。
他们预料的没有错,美军试探了炮火之后,与58师前沿部队交火,随后便展开猛烈的进攻,企图摧毁58师防线尽快杀到北汉江边上,彻底关死九兵团北撤的咽喉。
九兵团也已经反应过来,我军北撤的企图全部暴露,怎么挡住美军攻势、保证全军安全北移成了当前争务。但兵团、军、师各级都在匆忙行军中,电台架不起天线,联系不上。
九兵团副司令陶勇便打电话到华川沿线的兵站,要他们立即联系经过的部队,找到最高指挥员——无论是军长、师长还是团长,要他们立即就地组织反击。
兵站是志愿军进攻过程中建立的前进补给点,有常设电话线。
陶勇叫到了黄朝天,得知他们自作主张就地组织防御作战,高兴地大声叫好,并命令黄朝天有权指挥一切过路部队,集中全力挡住美军。
黄朝天师长长津湖战役时留影(右)
宋时轮激动地连声称赞:你们打得好。
不容宋上将不激动。全兵团十几万人,命运一时系在华川。
58师的战术素养极好,立即进入临时构筑的防御阵地,与美军展开激战。
什么叫费效比,就是在在合适的位置、合适的时机发动阻击作战,比仓促防御更有主动权。一个师挡住了数倍兵力之强攻。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再回看一下六十三军铁原阻击,同样是临时阻击、仓促转换,六十三军集全军之力,在六十五军配合之下,才勉强挡住美军。当然,十九兵团正面美军主力较多,这是客观事实。
但不得不承认,二十军58师掌握了一步先机,后面便减少了诸多忙乱、意外,部队一心一意打阻击,不用担心美军从侧后迂回,因为有利地形均为我所掌握,美军是朝着我火力、兵力密集之地攻击,这注定了他们的进攻事倍功半。
华川阻击战当头打了美军一棍,迫使其调整进攻阵形,调整进攻方向。这么一来,九兵团全军赢得了充足的北移和调整时间。后来华川防线虽被美军优势兵力攻破,但九兵团也已从容后撤至较有利的位置,不必担心遭受敌之迂回、分割。
朝鲜停战后,中央军委组织编写志愿军战史,对二十军58师华川阻击战给予高度肯定:58师在华川从旅次行军机断转入防御是师一级的典范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