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贵妃沈氏:出身江南的温婉女子,连刻薄寡恩的明世宗也对她极好

桃桃怡宝 2025-04-21 14:30:49

1542年10月21日,也就是嘉靖二十一年,曹端妃和王宁嫔因卷入"壬寅宫变"事件,在皇宫一处隐秘场所被处以极刑。这起针对明世宗朱厚熜的刺杀行动,恰恰发生在曹端妃的寝宫内,因此她的处决并不冤枉。

尽管曹端妃已去世,但她留下了两个女儿,尤其是年仅三岁的次女朱禄媜,她的抚养问题亟待解决。经过深思熟虑,世宗最终决定由皇贵妃沈氏担任朱禄媜的养母。那么,这位沈皇贵妃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能赢得世宗的如此信赖?她与朱禄媜之间建立了怎样的关系?她的一生又有哪些值得讲述的经历?接下来,我们将逐一探讨这些问题。

【皇后之下第一人】

沈氏来自吴兴归安,也就是现在的浙江湖州,出生于1517年4月1日,母亲姓颜。她的家族在星象学领域颇有声望。沈氏的祖上沈寿之曾在南京担任阴阳正术,官阶为从九品。而另一位先祖沈立的成就更高,官至南京钦天监监正,位列正五品。因此,在后来的谥册中,沈氏被记载为“南京钦天监官籍”。

在1530年10月,明朝皇帝朱厚熜的得力助手张璁向皇帝提出了一个建议。张璁当时担任少傅、太子太傅以及吏部尚书等重要职位。他提议皇帝按照古代帝王的传统做法,由礼部负责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优秀女子,以便充实后宫,作为妃嫔和侍从。这个建议旨在效仿古代君主的后宫制度,为皇帝提供合适的伴侣和随从人员。

朱厚熜之所以能登上皇位,是因为他的堂兄明武宗朱厚照没有子嗣,他才能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继承皇位。然而,从嘉靖元年(1522年)九月大婚开始,皇帝的后宫一直未能传出好消息。到了嘉靖七年(1528年),皇后张氏终于怀孕,但不幸的是,皇帝本人却导致她流产。

看到嘉靖帝迟迟没有子嗣,张璁的焦虑程度甚至超过了皇帝本人。当初内阁首辅杨廷和仗着新君年幼,强迫朱厚熜认伯父孝宗为父,把自己的生父兴献王降为"叔父"。在满朝大臣一致反对的情况下,正是张璁挺身而出支持皇帝,掀起了"大礼议"之争的序幕。如果朱厚熜最终无子而终,张璁很可能成为第一个被清算的对象,因此他比谁都更迫切地希望皇帝扩充后宫,早日诞下皇嗣。

皇上看了奏章后说:“你写的我都看明白了,能感受到你的忠诚和关心。我结婚快十年了,正室已经不在了,到现在还没有子嗣,这让我很担心,也常常想起母后的期望。让礼部赶紧制定相关的方案,尽快报上来。”—《明世宗实录卷一百十八》

礼部迅速行动起来,南北直隶以及河南、山东等地一时热闹非凡。沈氏在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二月初七通过选秀进入皇宫。同月二十五日,世宗与张璁商议后,决定在三十名淑女中选出九人封为皇嫔,这一决定也经过了章圣慈仁皇太后的认可。礼部随即被要求尽快制定并执行所有相关的礼仪程序。

明朝后宫制度中,原本仅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及皇妃四个等级,从未设立过"皇嫔"这一封号。经过礼部官员商议,决定参照册封妃嫔的礼仪程序,适当简化规格。三月初二当天,朝廷正式确立九位嫔妃的封号,沈氏获封僖嫔,在九位嫔妃中位列第六。

世宗登基后,遵循旧制,册封了陈氏为皇后,文氏为恭妃,张氏为顺妃。陈皇后因流产而情绪低落,不久便去世。世宗给了她一个不光彩的谥号“悼灵”,并将她葬在天寿山袄儿峪,而非自己的永陵。文恭妃因触怒皇帝,长期被囚禁,最终在嘉靖十一年(1532年)七月去世。张顺妃则一帆风顺,接替陈氏成为新皇后。

嘉靖十三年正月初六,明世宗突然以“傲慢无礼、屡教不改”为由,废除了张氏的皇后之位。仅仅两天后,他立德嫔方氏为新任皇后,成为他第三位正宫。与此同时,丽嫔阎氏被提升为丽妃,僖嫔沈氏则晋升为宸妃。这一系列变动迅速改变了后宫的权力格局。

阎丽嫔之所以被封赏,是因为她在嘉靖十二年八月生下了皇长子朱载基,尽管孩子仅活了两个月就去世了,但这依然让世宗对她寄予厚望。至于沈僖嫔,她的封号则是因为“性格聪慧,深得朕心”,而且她的妃号并非普通的僖妃,而是更高贵的宸妃,这足以看出世宗对她的重视程度。

1536年8月,曹端嫔为明世宗生下了第一个女儿朱寿瑛。这是皇宫里三年来的头等喜事,让皇帝特别高兴。为了庆祝,他决定提升后宫嫔妃的位分。曹端嫔因为生了皇长女,被封为端妃,这是对她的一种奖励。同时,阎丽妃也被提升为贵妃,原因在于她生的是皇子,反映出皇帝对继承人的迫切期待。

沈宸妃虽然没有子嗣,但依然被晋升为贵妃,位次甚至高于阎贵妃。在世宗颁布的册封诏书中,特意提到她“长久以来深受恩宠”,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沈贵妃在后宫中的特殊地位。

皇帝正式册封沈氏为贵妃,表彰她长期以来的贤德与贡献。沈氏品行端正,深受皇帝信任,在宫中起到模范作用。此次册封,赐予她金册和金印,以示尊荣。皇帝期望她继续恪守妇道,协助管理后宫事务,勤勉尽责,为宫廷治理贡献力量。望沈氏谨记此任,不负厚望。—《明世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一》

册封仪式刚结束不到一个月,十月初六这天,朱载壑出生了,他是皇帝的第二个儿子。为了庆祝这个喜事,世宗亲自前往南郊向昊天上帝献祭。朱载壑的母亲王昭嫔,原本地位不高,但在嘉靖十六年四月,直接被提拔为贵妃,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晋升。

1538年12月,明世宗的母亲蒋太后去世。因为世宗的父亲兴献王之前被安葬在湖广安陆(现在的湖北钟祥),世宗考虑是否要将父母合葬,决定亲自前往父亲墓地查看。然而,他的南巡计划引发了不少争议,包括沈贵妃在内的许多人都表示反对并试图劝阻他。

然而,世宗的决策无人能动摇。在嘉靖十八年二月,他正式确立次子朱载壑为储君,同时封三子朱载坖为裕王,四子朱载圳为景王。紧接着,世宗安排太子代理朝政,自己则动身前往南方巡视。

嘉靖十九年正月,世宗从南方巡游归来后,立即晋升王贵妃和沈贵妃为皇贵妃。王贵妃之所以获得这一殊荣,是因为她的儿子地位显赫,即所谓的“母凭子贵”。那么,沈贵妃又是凭借什么?回顾沈氏的宫廷生涯,她从嘉靖十年通过选秀入宫,最初被封为僖嫔,到嘉靖十九年晋升为皇贵妃,短短十年间,她实现了三次跃升,尽管她没有子女。这一现象似乎只能归结于世宗对她的特别宠爱。在册封皇贵妃的官方文书中,世宗毫不吝啬地赞扬了沈氏的品德和风采,称她的贤淑和美丽世间罕见。

沈贵妃品德高尚,举止端庄,深得皇室宠爱。她在宫中恪守礼仪,展现出贤淑的风范,继承了祖先的荣耀。作为后宫表率,她以德行治家,赢得广泛赞誉。值此新春之际,朕特派使者册封她为皇贵妃,并赐予册宝,以示嘉奖。—《吴兴艺文补·卷之二十九·册封皇贵妃沈氏册文》

1547年,方皇后去世。到了1551年,王皇贵妃也离世。在这段时间里,嘉靖帝没有再立新的皇后,因此沈皇贵妃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后宫中的最高位份者。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二月,朱禄媜获封宁安公主。世宗为她挑选了直隶宁晋县民李阳的儿子李和为驸马。同年三月,公主举行婚礼,之后便与李和一同前往拜见她的养母皇贵妃。

甲子这天,宁安公主前往奉先殿参拜,随后进宫面见皇帝和皇贵妃,并在宫中获赐宴席。同时,驸马都尉李和也按礼节朝见了皇贵妃,同样受到宴请款待。—《明世宗实录卷四百二十》

根据墓志铭所述,宁安公主虽然出身皇室,却性格谦和温顺,这充分体现了沈皇贵妃对她的教导有方。这也证实了曹端妃去世后,嘉靖皇帝选择让沈氏抚养公主的决定十分明智。值得一提的是,宁安公主活到了万历三十五年(1605年),终年六十九岁,在嘉靖皇帝的子女中寿命最长。

在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明世宗在乾清宫去世。内阁首辅徐阶亲自起草遗诏,指定裕王朱载坖接任皇位,成为明穆宗。由于世宗生前未立皇后,后宫中最有权势的是沈皇贵妃。为了与新皇帝的妃嫔区分,沈氏被尊称为“世庙皇贵妃”。在举行告别仪式时,我们可以看到,沈氏紧随穆宗之后行礼。

在仪式中,内导引官首先引导皇帝至拜位,按照既定程序行礼。随后,世庙的皇贵妃及其他妃嫔依次进行祭拜。接着,皇后、皇子分别献祭。之后,泾简王妃等妃嫔及景恭王妃相继行礼。宁安长公主随后参与祭拜。最后,内官和内使完成祭礼。—《明穆宗实录卷四》

1572年五月,明穆宗去世,临终前指定太子朱翊钧继承皇位,即后来的明神宗。当时,沈氏仍在世,她一直活到了1581年十月初九,因病去世,终年六十五岁。去世后,她被追谥为“庄顺安荣贞靖”。

神宗下令将庄顺安荣贞靖皇贵妃安葬在天寿山袄儿峪的悼陵。这个地点原本是世宗陈皇后的陵墓,穆宗登基后,把这位嫡母移葬到了永陵。尽管世宗对陈皇后没什么好感,但悼陵的规格好歹还配得上皇后的身份。神宗把沈氏这位庶祖母埋在这里,也算是合理利用了现成的资源。

定世庙的皇贵妃陵墓,是在孝洁肃皇后原先的墓地基础上修建的。当时,肃皇后的遗骸已经移葬到永陵,因此皇帝下令将这块地方改作他用。—《明神宗实录卷一百一十七》

为确保沈氏墓地的日常管理,明神宗下令顺天府划拨五顷(即五百亩)土地作为墓地维护的专用资金,这笔费用折合成白银共计一千九百二十五两。具体的资金管理和使用由宛平和大兴两县共同负责执行。

沈九鼎是沈氏的父亲,曾在南京钦天监任职。随着女儿地位的提升,他被封为锦衣卫指挥佥事。在明朝,锦衣卫官员常被民间称为大金吾,因此沈九鼎因女儿得势,其家族分支被称为“金吾支”。沈氏的叔父沈九皋之前有一场官司迟迟未决,但在侄女被封为僖嫔后,官司迅速胜诉,沈氏家族的利益得到了全面保障。

明世宗为人冷酷无情,被人称为“白眼狼”。他的三位皇后都没能善终:陈氏被他踢到流产,最终抑郁而亡;张氏因劝他节制房事,直接被废;方氏虽然在壬寅宫变中救过他一命,却因冤杀曹端妃,后来被眼睁睁看着烧死。然而,根据沈氏的墓志记载,世宗对她却一直宠爱有加。

沈贵妃性格温和,举止端庄,待人恭敬谨慎。先帝对她极为看重,恩宠有加。—《吴兴艺文补·卷之二十九·沈贵妃志谥》

沈氏虽无儿女,但出身于吴兴沈家,从《世庙皇贵妃椒荣录序》中可见,她不仅通晓诗书,对仆人也十分宽厚,还特别擅长处理与世宗之间的情感。

沈家受到重视,主要有两个因素。首先,沈家在阴阳学方面的专长,可能对世宗皇帝有帮助。其次,沈氏本人对道教有兴趣,这与皇帝的喜好相契合。此外,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有一幅明代道教水陆画,画上有题字:“大明嘉靖壬寅岁孟夏朔旦皇贵妃沈氏命工绘施”,这进一步证实了沈氏与道教的关联。

1 阅读:62
桃桃怡宝

桃桃怡宝

桃桃怡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