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职高出身,专科起点,却成2024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墨寒雪印 2024-12-06 16:50:38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送心]

【前言】

在全球顶尖科学家的行列中,他显得格外特别。

专科起点,没有名校光环,没有留洋背景,却稳居全球计算机科学高引第一人的宝座。

他就是徐泽水,一位普通职高老师出身的学者,却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他的研究领域横跨运筹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累计发表论文750余篇,其中350篇被SCI/SSCI收录,总引用数超过36000次。

是什么让他能够从一位职高老师跃升为国际学术大牛?为什么他的研究能够获得全球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顶尖科学家】

2024年9月16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了全球顶尖科学家排名榜单,其中,四川大学商学院的徐泽水教授稳居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前100名。

这份榜单囊括了全球科研领域的翘楚,能够入选的科学家无一不是在自己研究领域中取得非凡成就的人物。

不过这并不是徐泽水的首次亮相,在此之前,他已经连续多年入选类似的权威榜单,成为全球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中国第一人”。

但如果你不是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对他的名字可能还很陌生,相比起许多公众熟知的科学家,他的履历几乎隐藏在科研成果的背后。

他在智能决策、模糊数学、信息融合等领域取得了开创性突破,累计发表了750余篇SCI论文,其中114篇被列为“ESI高被引论文”。

他的论文总引用数超过36000次,这一成就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极为罕见,而且他的研究并没有依赖海外学术资源,甚至直到现在,他最远的学术经历也只是到香港访学。

这位“土生土长”的学者,凭借什么能够在国际舞台上与那些顶级科研机构的学者比肩?

他的突破口在于一个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领域——算子研究。

算子是什么?它是一种数学工具,帮助人们从复杂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比如比赛打分时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就是一种算子的简单应用,徐泽水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不仅扩展了传统方法,还开辟了不确定语言决策的全新方向。

这些贡献让他在全球学术界声名鹊起,同时也帮助他在运筹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领域实现了跨界融合。

1995年,徐泽水完成硕士学业后,开始了在军校的学术生涯,当时,他并没有多少研究资源,所有的数据分析和数学推导都要依靠手工完成。

他在最初的几年里几乎没有任何“高光时刻”,但却从未放弃自己的研究目标,他曾说过:“科研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只要方向对了,总会看到成果。”

随后他的论文从小众期刊开始逐渐进入高影响因子期刊;他的研究领域从国内扩展到了国际;他从一位默默无闻的军校教师,成为备受瞩目的四川大学教授。

那么,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一路走到现在?又是什么让他始终保持初心,坚持探索学术的前沿?

【草根逆袭】

1968年,徐泽水出生在安徽南陵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高等教育对普通人而言,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徐泽水初中毕业后,选择进入职业高中学习,因为这样他可以更早进入社会谋生,他凭借自己的毅力,自学完成了普通高中三年的课程。

1987年,他以职高生的身份考入安徽芜湖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成为那一届职高理科生中唯一考上大专的学生。

不过彼时的徐泽水并没有任何“改变世界”的宏大目标,他只想着如何尽快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减轻家庭负担,毕业后,他回到母校,成为一名普通的职高数学教师。

进入职场后,他发现周围的同事大多选择“专升本”这条路,因为这是当时获得更好待遇和职称的捷径。

但徐泽水却做了一个在旁人看来“异想天开”的决定——跳过本科阶段,直接报考研究生。

这样做他要与学历更高、知识储备更丰富的本科生直接竞争,但他内心的信念始终坚定,因为他的目标不是快速变现的文凭,而是扎实的学术能力。

工作之余,徐泽水将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中,他拒绝了同事们的娱乐邀请,常常独自一人伏案到深夜。

他每天将自己逼到极限,坚持不懈地复习,更令人钦佩的是,他在如此高强度的自我加压下,依然保持教学质量。

1995年,他考上了曲阜师范大学运筹所的硕士研究生,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他激动得整夜未眠。

随后的硕士学习中,他不仅顺利完成了学业,还在毕业后顺利进入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任助教。

进入军校后,他在工作期间继续深造,攻读东南大学的管理学博士学位,在这里,他首次接触到了“算子”这一数学领域,并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

通过两年的努力,他提前完成了博士学业,并直接进入东南大学的博士后流动站。

短短几年间,他从一名普通职高教师成长为一名博士后研究员,又在200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这期间,他的研究领域从单一的数学拓展到了更广泛的运筹学和决策科学,他攻坚克难,提出了多种创新性理论,逐渐在学术圈崭露头角。

2008年,徐泽水年仅40岁,便被聘为解放军理工大学首席教授,但是这个在学术界初露锋芒的年轻教授,他的目标从未止步于军校的成就,而是放眼更广阔的学术天地。

【学术高产】

步入40岁后,徐泽水迎来了他学术生涯的高光阶段,他不仅成为军校的首席教授,还开启了他学术产出的“黄金时期”。

在随后的十余年间,他在智能决策、模糊数学、信息融合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入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徐泽水特别关注数据中隐藏的信息如何通过科学方法被有效提取,这个领域的核心技术是“算子”,他发现,传统算子在应对复杂、不确定环境时,表现出许多局限性。

为此,他开创性地提出了十余种新型集成数据信息算子,将研究从确定环境拓展到不确定、模糊语言环境。

到目前为止,徐泽水累计发表论文近900篇,其中SCI/SSCI收录超350篇,总引用次数超过36000次。

他的论文在《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等国际顶级期刊频频发表,覆盖了从人工智能到系统工程的多个重要领域。

在国际权威数据库中,许多论文的引用次数均超过500次,其H指数高达98。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不仅“量”多,“质”也高,他有114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0篇入选ESI热点论文。

在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科学家影响力排名中,他位列全球第431名,研究领域主要为人工智能与图像处理,关联领域为运筹学。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中国学者,徐泽水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稳稳占据了国际学术的高地。

但让人感到惊讶的是,他从未在海外学习或工作,甚至最远的学术经历也仅是在香港访学。

是什么让这位土生土长的学者在全球顶尖科学家的行列中脱颖而出?原因无外乎三个字:专注、勤奋、创新。

徐泽水将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科研上,他的住所没有安装宽带和电视,工作日的他几乎都待在办公室或实验室,连午饭也只是简单地在食堂解决。

同时作为导师,他对学生要求极其严格,无论是修改论文还是解决学术问题,他都会亲力亲为,徐泽水常常为了修改一篇论文,从头到尾细细打磨,一字一句地推敲。

而且他在四川大学期间,不仅推进了智能决策与运筹学的研究,还将模糊数学、信息科学等学科有机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研体系。

2020年,他单年发表了84篇高水平论文,,但这并非是“学术量产”,而是他多年来扎实研究积累的自然结果。

他的学术贡献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他成为中国首位获得五项国际学会“会士”荣誉的学者,并连续多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随着时间推移,他的研究成果必将继续影响更多的学者与行业,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或许几年后,我们会再次听到他的名字,出现在新的国际奖项或更高的学术荣誉中,但此时此刻,他依然专注于手中的工作,用汗水和智慧书写属于自己的学术传奇。

【结语】

徐泽水教授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起点并不能决定终点,努力与坚持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捷径。

出身并不能决定未来,唯有专注与坚持才能走向成功,只要专注并脚踏实地去努力,就能超越自己的想象。

而徐泽水的传奇,还远远没有结束。

【参考信源】

四川大学 2022-03-16 《全球仅40名,川大这位教授入选》的报道

澎湃新闻 2024-09-21《最新!2024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发布(全名单)》的报道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