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林场缺水,孙国友跪地求水引发的事件,灵武市已经给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
经过多日的协商,灵武市提出对孙某近期栽种的890棵丝棉木,指定镇政府安排水车浇灌。同时对尚未栽种的1000余棵丝棉木,采取保护措施。
而且灵武也表态,要防止污染环境问题的再发生。
孙国友是因为缺水而跪地的,现在水已经由镇政府解决了,但是这份通报中并没有说明,镇政府供水会持续多长时间。
因为煤矿开采导致原有的水系被破坏,孙国友的林场缺水已达十多年了,镇政府的供水也只是暂时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现在随着事件的持续升级,矛盾渐渐从一定要供水保住林场,演变成为该不该供水;孙国友是“治沙功臣”,还是“圈地谋私”的问题。
孙国友自述当年曾是千万富翁,在这附近修路的时候发现水源,所以才想起来的种树的。而且说自己种树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治沙,所以他坚称自己种树不是为了钱。
不管是孙国友本人,还是现在很多的媒体,也都是用治沙英雄来形容的。
孙国友既不是西北人,之前也不是林木相关专业的,而且几乎说完全没有治沙经验,那么他的治沙之路到底是如何起步的呢?
正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信”,有媒体深入采访了林场所在的村民,他们给出了不一样的说法。
根据大皖新闻的报道,他们现场采访了本村的村民,他们对孙国友治沙英雄的称号并不认可。
一位杨姓村民说,孙国友自称来到这里治理荒沙二十年,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她说这一片区域,是小时候村里领着全村的人种的沙蒿、柠条,当时沙已经被固定住了,所以这里并不是完全的沙地。孙国友来到后,才开始这里种树。
专家也认为,以灵武的自然条件,是不适合种植乔木类的。所以这些树木,对于治沙的用处不大,反倒是需要大量的水源。
所以这位村民认为,把孙国友包装成治沙英雄不合适。
除了这个问题,还有村民反映,说孙国友的承包合同里是有一万亩荒地,但是没有具体限定范围。而孙国友现在想在哪里种就在哪里种,还把林地栅栏插到了他家门口。
这也是现在网络上质疑的第二个主要方向,就是孙国友打着治沙的旗号到处圈地占地。因为他自述,说现在林场面积有2万余亩了,但是跟村里的合同签订的是一万亩。
还有一位刘姓村民,直接指责孙国友造假。他说孙国友宣城自己在造林二十年,其实只是在他住的地方种了一圈树,其它地方还是老样子。
这位村民也指出,说孙国友根本不懂治沙,他在这里栽种的新疆杨、速生杨,大量吸收周边水分,活了一棵树,周边的小型乔木全死了。
那么现在就出现了2个极端,一方面是孙国友包括大部分媒体报道的治沙英雄;而另一个极端就是,在村民眼里,孙国友就是圈地、为己谋利的。
针对村民的这些问题,大皖新闻曾经致电孙国友本人,但是他并未对此做出回应。
现在我们虽然无法判断这2个说法,到底哪个更符合孙国友的标签。但是这件事可能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其实是有很多反常之举的。
其实关于孙国友是不是治沙英雄,官方应该发布更权威和详细的通报,如果孙国友违背合同、违背事实,对村民利益造成损害,对环境造成破坏,那么就应该按照协议内容处理。
如果孙国友确实是治沙英雄,而且这一片林地也确实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那么就应该找到根治之法,让这片绿洲永远的保存下去。
顺途车务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