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注定暖冬?立冬后仍30℃,大家要有准备!拉尼娜再现概率57%

张守小科普 2024-12-11 15:57:26

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这几年的冬天似乎没有往年那么冷了。

尤其是今年,立冬已过,本来应寒风凛冽,但是全国多地的气温都比往年要高,甚至有地区仍旧有30℃,打破常规。

这种现象最为突出的是广州,至今广州的最高气温仍逼近25℃,这样反常的天气引发人们对冬季气候走向的种种猜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异样呢?这背后和拉尼娜现象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立冬后为何还是高温之感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受到全球气温变暖的影响,今年整体气温都呈现一个保持高温的态势。

北方地区从春季开始气温就开始回升,到6月整体迎来高温天气,像华北、西北等区域气温均在35-39℃之间,其中河北中南部、山东中西部更是达到42℃的高温。

南方地区的气温也是从3月开始回暖,多地不仅是温度高,而且持续时间长,夏季时最高温度也是直达42℃。

广州更是打破历史夏季最长天数,累计达到了240天,完全突破历史234天的记录。

秋季北方地区的气温还是明显有所下降,到11月中旬,受强冷空气东移的影响,才算扭转了前期中东部偏暖的气温。

但是南方地区受强冷空气的影响较小,而且华南这边靠近海洋,比热容较大,所以升温慢,降温也慢。

再加上台风也能带来大量暖湿空气和能量,从而促使当地气温升高,所以南方的气温下降的幅度并没有北方那么大。

这才有了立冬之后,广州等多地仍然出现气温高于30℃的情况。

后期虽然出现过一次冷空气侵袭,让不少地区的气温有所下降,但是没过多久又回弹升温了。

这时候就有人表示,那今年是不是可以过个“暖冬”年了,其实不然,要说今年是“暖冬”年还是“冷冬”年,并没有确切的定论。

毕竟早在今年9月,世界气象组织就表示,拉尼娜可能会强势回归,美国天气预报中心也在8月时预判,认为该现象出现的概率为57%。

很多人又开始好奇,“拉尼娜”是什么,这和“暖冬”年又有什么关系呢?

二、拉尼娜或将影响暖冬

拉尼娜现象又称为“反圣婴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水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一种现象。

拉尼娜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赤道信风增强、夏季热带大气环流异常、地球自转角速度减慢以及火山喷发等。

大概3-5年会发生一次,持续时间大约9-12个月,且春季较为频发,到深秋或冬季时达到峰值,在次年春季时影响就会慢慢降低。

这一现象会对热带地区的风向、气压和降雨量产生重大影响,对我国来说,拉尼娜现象通常会导致冷空气活动频繁。

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偏低时,会影响大气环流的格局,使得极地冷空气更容易南下,从而增加我国冬季遭遇冷空气侵袭的频率。

这可能增加冷冬的概率,出现南旱北涝、寒潮等极端天气。事实上,拉尼娜现象出现的频率比较低。

在过去100多年的时间里,拉尼娜现象总共出现了20次,对我国造成明确影响的大概有5次。

1973年之后的“三重”拉尼娜事件,导致我国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偏低。

1988年之后的拉尼娜事件,同样给我国带来了较为复杂的气候影响。

1998年之后也是“三重”拉尼娜事件,导致浙江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

2007年之后的拉尼娜事件,导致我国南方地区遭受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最近一次是2020年的“三重”拉尼娜事件,我国南方表现出暖干气候特征。

这些拉尼娜事件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经济损失,不少农作物可能会因此受损减产,从而导致农民收入减少。

多地气温骤降也会导致取暖等费用的增加,影响居民的生活成本和消费,这些都会冲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其次是对生态的影响,拉尼娜现象影响的气温和降水会作用到河流、湖泊、森林等生态系统中。

最终可能会导致一些地区出现干旱、洪涝等灾害,不仅影响居民生活,还会影响一些动植物乃至整个生态系统。

最后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粮食产量下降、自然灾害频发、经济陷入困境。

这些拉尼娜现象带来的影响可能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引发地区骚乱,导致社会动荡。

三、如何预防拉尼娜带来的不利影响

虽然我们很难从根本上预防拉尼娜的发生,但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轻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从农业来看,可以在易受拉尼娜影响的地区,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具有较强抗寒或抗旱能力的农作物品种。

像今年如果发生拉尼娜,那我国北方地区在种植冬小麦时,可以选择抗寒性好的品种,以此来减轻极寒天气给产量带来的影响。

此外也可以根据气象组织的预测,选择合适的时间种植农作物,比如对于一些成熟周期短的产品,可以适当的提前或者推迟种植时间,避开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阶段。

低温时可以选择在大棚等设施里面进行种植,为农作物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高温时可以利用喷灌等农业设备供应水分。

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尤其像干旱、洪涝等情况,要对水利工程做好严格的把关,对现有水库进行加固和扩容,增强其蓄水能力。

确保在拉尼娜现象发生后,干旱时,有足够的的水资源用于供水或者灌溉;洪涝时,确保水库能够安全地拦蓄洪水,避免洪水泛滥。

此外,也要定期对河流湖泊较多的地区进行定期清理,确保河道通畅,能够及时排泄洪水,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在能源方面,北方大多数地区取暖使用的是煤炭,在拉尼娜现象发生之前,可以提前增加煤炭储备,确保供暖。

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可以利用天然气等供暖,减少对于传统能源的依赖。

除了这些,相关部门也应该做好预备方案,与气象部门做好协作。

在拉尼娜现象发生前,进行常态化的应急演练,提高居民的应急意识,确保他们能在灾难发生时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在拉尼娜现象发生后,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做好疏导和救援工作,可以提前在可能受灾的区域投放救援物资等。

个人也要做好防寒和保暖,时刻关注天气预报的变化,及时地增添衣物,家里也要常备一些物资,以备不时之需。

四、冬季气温其实受多种因素影响

大家有了拉尼娜现象发生的危机意识和防御措施后,我们再回到今年我国是“冷冬”还是“暖冬”的话题。

其实拉尼娜现象发生,并不完全意味着我们会过一个“冷冬”年,且不说从其预测发生的可能性为57%,这只是一个中等的概率。

就从冬季气温的走向来看,不仅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还有来自东亚冬季风强弱、北极海冰、大陆积雪覆盖面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东亚冬季风强弱对我国带来的影响最为显著。

东亚冬季风较强时,会有更多的冷空气向大陆侵袭,北方地区率先会受到冷空气的冲击。

而且这种低温持续时间会较长,随后不断向南推进,其作用甚至是高于拉尼娜现象的,这也会导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

同理东亚冬季风较弱时,各地区的气温可能会偏高。

结尾

所以说,要绝对地判断今年是“冷冬”年还是“暖冬”年是不可能的。

从美国天气预报中心的预测来看,此前8月预测拉尼娜现象发生的概率57%,到10月中旬的预测已经变成了60%。

由此来看,拉尼娜现象发生的概率在增强,但也充满着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从全球变暖的趋势来看,暖冬的趋势或许要更强一点。

不过不管是暖冬,还是冷冬,对我们都会造成影响的,冷冬要做好预防,暖冬带来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像北方一些有冰川、雪山的地方,要注意可能发生雪崩等问题,而暖冬带来的降水量下降,可能会影响来年的春播。

一些虫卵也更容易越冬生存,来年春天大量繁殖,容易出现大面积虫灾,从而加重农业病虫害。

如此来看,这其实是人与自然的博弈,拉尼娜或许是挑战,却也是唤醒我们忧患意识的警钟。

怀揣敬畏之心,付诸科学行动,即便凛冬将至气候多变,不管是暖冬还是冷冬,我们都能作出应对,共同度过这个冬天。

0 阅读:27

张守小科普

简介:民生实事追踪,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