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英先做土匪后挖清陵,其后代如何?儿子是万人敬仰的大人物

近史风云录来 2025-02-13 20:08:12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前言:

孙殿英,一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中被铭记的传奇人物。

早年,他是个土匪,掠夺无数,尔后却因“挖清陵”一事,成了全国瞩目的焦点。

他的举动引发了社会的愤怒,也让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然而,孙殿英的后代,却完全不同于他。

那个曾经饱受争议的人物的儿子,成长为一个让万千人敬仰的大人物。

这个转变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麻子脸孙殿英,行恶一生害苍生

孙殿英,字大麻子,生于河南偏僻山村。

幼时顽劣,不受管教,整日里溜房揭瓦,斗鸡走狗,村里老少没人不知他的"威名"。

更令人讥笑的是,他生来一脸麻子,难怪人送外号"孙大麻子"。

谁曾想,这个麻脸少年日后竟成了臭名昭著的军阀土匪。

少年孙殿英因家贫,自是读不起什么书,稍大一点便整日混迹街头巷尾,结交地痞流氓。

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他骗财又骗色,在黑白两道都混得风生水起。

他狡诈多端,不似寻常混混挥金如土,反而悉数积攒,上下打点。

久而久之,官府任他横行,黑道视他如"义士"。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命运,孙殿英原本可以靠自己的才智,成就一番事业,但他却误入歧途,甘愿与地痞流氓为伍。

他的狡诈和贪婪,埋下了日后祸端的种子。

如果他肯洗心革面,或许就不会走上一条不归路。

天下大乱,豪杰辈出。

孙大麻子不甘人后,眼瞅着这天时地利人和,正是大展宏图的好机会。

他利用多年攒下的人脉,招兵买马,骗取民心。

本就豪爽好施舍,众乡勇对他俯首帖耳。

不出几年,孙殿英的队伍竟发展到上千人,俨然一方霸主。

权势熏心,孙殿英愈发猖狂。

州县官员被他收买,对他的劣行暗中纵容。

军阀混战之际,他投奔直系军阀,可惜选错了主子。

1928年,孙殿英的部队在与北伐军交战中溃不成军。

为保性命,他立马反水投靠蒋介石,留下一世骂名。

孙殿英虽然是个军阀,但他并没有真正的领导才能。

他只知道依靠权势横行霸道,却不懂得如何用人才、带兵打仗。

在他眼里,下属不过是为他争权夺利的工具。

这样的领导,又怎能指望部下忠心耿耿、浴血奋战?败给北伐军,实在是咎由自取。

孙殿英的狼子野心,下属自然看在眼里。

马福田不愿在战场上白白送命,趁乱带兵私逃。

他盯上了那富丽堂皇的清东陵,想靠盗墓来享尽荣华富贵。

孙殿英闻讯大怒,生怕马福田捷足先登,赶紧请缨剿匪,将其赶出了燕北地界。

贪念深种,食髓知味。

孙大麻子既然来了,岂肯空手而归?他佯作军事演习,将陵寝团团围住。

炸药轰开墓门,慈禧太后的陵墓暴露无遗。

孙殿英令部下洗劫一空,连太后嘴里的夜明珠也没放过。

黄金白银,珠宝古玩,应有尽有,全进了孙殿英的私囊。

一个军阀,本该是替天行道、为民除害。

孙殿英却利用手中权力,干起了偷盗文物的勾当。

慈禧太后的陵墓,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艺术,本是全民族的瑰宝。

岂容孙殿英如此亵渎?他的贪婪,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举国震惊,直斥孙殿英禽兽不如。

废帝溥仪悲愤交加,奈何大清已亡,无力回天。

孙殿英见风头不对,忙散财消灾,上下打点一番,很快将风波平息。

然而,人心惶惶,谁不恨这盗陵贼?他罪恶滔天,终有一天要遭到报应!

盗墓掘陵,在道德和法律上都是大忌。

然而,在乱世之中,竟然有人明目张胆地做出这种事。

更可悲的是,当权者非但不惩治他,反而还和他同流合污。

这不禁让人感叹:乱世之中,知识分子蒙尘,高官厚禄非贤。

正义沦丧,民不聊生。

唯有新的社会制度,才能扫除这一切陈规陋习,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投日作恶,被俘身亡太憋屈

抗战烽火燃遍神州大地。

孙殿英本就是个墙头草,哪边风大偏向哪边。

他眼见日军势如破竹,生怕自己小命不保,竟在1943年投靠了汪伪政权,成了十足的汉奸卖国贼。

随着1945年日本投降,孙殿英失去靠山。

他再次反戈一击,重新归顺蒋介石。

可这次,他失算了。

1947年4月,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进攻汤阴,孙殿英竟然胆敢抵抗。

匪军哪是正规军的对手?战败被俘只在弹指之间。

进了战俘营,孙殿英过惯了嗜烟嗑药、随心所欲的生活,一朝失去自由,身心备受煎熬。

不久,他便郁郁寡欢,染病身亡。

恶贯满盈的孙大麻子,就这样憋屈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孙殿英一生犯下滔天罪行,临死还不忘与人民为敌。

他的一生,充满了背叛、贪婪、残暴。

他虽然显赫一时,但终究抵不过历史的审判。

孙殿英之所以沦为阶下囚,正是咎由自取。

从土匪到军阀,从军阀到汉奸,他生前作尽恶事,死后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实在是罪有应得。

子承父业?孙天义立志洗刷耻辱

常言道,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

作为孙殿英的独子,孙天义会重走他父亲的老路吗?

出生于1931年的孙天义,没有被父亲的恶行所影响。

相反,他从小勤奋好学,对儒家经典如数家珍。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酷爱英文,成绩出类拔萃。

新中国成立后,凭借优异表现,孙天义考入北京辅仁大学深造。

大学毕业,孙天义被分配到西安外国语学院任教。

三尺讲台,三寸舌,数十载春秋,孙天义兢兢业业,桃李满天下。

功成名就之时,他还担任了陕西省政协副主席、黄帝陵基金会会长等要职。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从孙天义的经历来看,母亲的正直善良,显然对他影响很大。

尽管从小生活在军阀家庭,但他并没有被环境所同化,反而树立了远大理想,立志要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

这种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实在令人敬佩。

孙天义痛恨父亲盗掘文物的恶行,立志用一生来赎罪、守护。

他毅然决然地将家中那些来路不明的珍宝悉数捐献,不留一丝私念。

为修缮黄帝陵,他呕心沥血,四处奔走。

如今,焕然一新的黄陵,每年都吸引着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瞻仰。

孙天义的人生选择,堪称是勇者无畏。

常人很难想象,作为一个军阀之子,要洗刷父辈罪孽,该有多么大的勇气和决心。

他没有被既得利益所诱惑,反而无私奉献,一心为民。

这种精神,难能可贵,足以让世人敬仰。

两代人,天壤之别。

孙殿英穷凶极恶,最终为万人唾骂;孙天义洁身自好,广受世人爱戴。

这既是时代的变迁,更是个人的选择。

或许,孙天义正是要用自己的人生,来洗刷父辈留下的骂名吧。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

身处乱世,有人恃强凌弱,而有人心怀光明。

孙殿英和孙天义父子,就是这两类人的典型代表。

尽管是父子关系,但他们的人生轨迹却截然不同。

这让我们看到,一个人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不取决于出身,而在于个人的选择。

只要怀揣善意,心存正义,即便身处逆境,也能走向光明。

唯有国强才能育英才

孙殿英一生劣迹斑斑,荼毒生灵。

究其根源,无非是战乱频仍、官匪勾结所致。

孙天义虽是孙殿英之子,却能成长为国之栋梁。

这不得不归功于新中国的繁荣昌盛。

唯有国家富强,人民才能过上好日子,青年才能接受良好教育,成长为对社会有贡献的栋梁之材。

"乱世出英雄"?不,乱世只会催生草莽枭雄、屠戮百姓的恶徒。

只有盛世才能孕育让国家、民族引以为傲的优秀青年。

孙天义的人生轨迹,恰恰为这一点作了最好的注脚。

经历过战乱和苦难,中华民族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像孙天义一样,以民族大义为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只要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中华儿女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0 阅读:63
近史风云录来

近史风云录来

传播中华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