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前半句很好理解,诸葛亮一生行事非常谨慎,不肯冒险。比如,魏延提出从子午谷偷袭长安,但诸葛亮却认为这是险招,所以没有采纳。那么后半句里吕端是何方神圣,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又做了什么事,让后人觉得他在大事上不犯糊涂呢?
一、历仕数朝
吕端字易直,是幽州安次(今河北廊坊)人。他的父亲名叫吕琦,在后晋官至兵部侍郎之职。依靠着父亲的官位,吕端通过荫补的方式,担任千牛备身。之后,吕端又历任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直弘文馆,换著作佐郎、直史馆等职,他在后晋、后汉、后周都做过官。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吕端以太常丞的身份,担任知浚仪县。
接着,吕端又担任过定州通判,还作为副使,出使过契丹。开宝八年(975年),吕端被任命为知洪州,他还没有到任,就接到了新的任命,以司门员外郎的身份知成都府,同时获赠金紫。吕端在治理地方上还有颇有才干的,“为政清简,远人便之”。宋太宗即位后,赵廷美出任开封府尹,吕端被调入京城,担任开封府判官。
二、官至宰相
不过,之后吕端的仕途几度受挫。他先因卷入王府官属违法买卖竹木的案件,被贬为商州司户参军。不久,吕端得到了提升,官至右谏议大夫,并再度担任开封府判官,辅佐新任开封府尹、许王赵元僖。后来赵元僖暴死,他的许多不法行为被曝光,吕端因辅助有失,被贬为卫尉少卿。此时的吕端已经得到了宋太宗的注意,不久后吕端出任参知政事。
当时,赵普担任宰相,他对吕端也颇有好感,“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之器也。”宋太宗也对吕端颇为赏识,“每独召便殿,语必移晷”,还想任命他为宰相。可是有人认为,“端为人糊涂”。宋太宗却说道:“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于是,宋太宗任命吕端为门下侍郎、兵部尚书。
三、挫败政变
吕端已经做了四十多年的官,可以算是官场的“老油条”,他“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深受宋太宗的的赏识,赵光义甚至下旨规定,“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至道三年(997年)二月,宋太宗病重。宦官王继恩与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联合,并得到了李皇后的支持,打算拥立太宗长子赵元佐为帝。
三月二十九日,吕端入宫问疾,他发现太宗身边只有李皇后、王继恩,于是在笏板上写“大渐”二字,让亲信交给太子赵恒,让他赶紧入宫。宋太宗死后,李皇后让王继恩召吕端入宫。吕端先将王继恩囚禁,接着在入宫后反对李皇后的主张,拥立太子赵恒为帝。如果没有吕端,北宋的历史将会改变。咸平三年(1000年)四月,六十六岁的吕端病死,谥号“正惠”。
参考资料:1.《宋史》;2.《续资治通鉴长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