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蒋介石下密杀令,卢汉一字未改救下九十余人,让密令成了废纸

古凌 2024-12-25 15:37:09

1949年,国共内战进入最后阶段,国民党节节败退。

蒋介石为了保存实力,派心腹张群送来密令,要求云南省主席卢汉处决近百名政治犯。面对这道残酷的密杀令,卢汉与李根源沟通商量,巧妙地“添加”了一笔,让90多条性命幸免于难。

最终,卢汉宣布云南起义,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平凡抉择

1949年,国共内战进入最后阶段,国民党节节败退,形势岌岌可危。位于大西南的云南,却因其地理位置特殊,成为蒋介石极力巩固的最后堡垒。

彼时的云南,局势更是风云变幻。原云南省主席龙云被撤职,蒋介石任命卢汉接替其位置。卢汉虽为新任省主席,但蒋并未完全信任,并未赋予其真正的兵权。

名义上的"云南王",成为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

卢汉作为一名有见识有抱负的将领,为稳固自身实力,他要求撤销国民党在昆明设立的警备司令部,改由自己兼任保安司令,从而掌控了云南的地方武装力量。

深得军心的卢汉已然拥有两个军近六万人马,这为他日后的行动奠定了基础。

此时,重庆传来消息,国民党欲在云南构筑所谓的"大西南防线"。多年征战沙场的卢汉,心知肚明这不过是蒋家王朝苟延残喘的权宜之计,无非是想把云南的男儿当作炮灰,来维持其一党专政的统治。

面对如此局面,卢汉深感使命在肩。

若想保全手下将士性命,唯有起义一途。于是在1949年2月,他避开耳目,秘密联系中共地下党,商定于8月发动起义,以实现云南和平解放的宏愿。

在起义前夕,传来“云南受龙云策动,欲谋起义”的消息。由于消息来得太过突然,卢汉的计划彻底泄露。情急之下,蒋介石连发数封电报,令卢汉速往重庆觐见。

此时不去更显可疑,去了又难保性命。

为了稳定军心,卢汉决定冒险赴约,临行前,他语重心长地对心腹关将龙泽汇道:"我此去凶险难料,若有万一,切莫念我,务要起义成功,保全弟兄性命要紧!"

卢汉怀尽管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他仍然心存一丝侥幸,期盼蒋介石能网开一面。然而,现实远比他想象的更加残酷。

生死博弈

抵达重庆后,表面上蒋介石并未对卢汉动粗,依旧维持其云南省主席的头衔,甚至还拨款百万银元作为军费。然而暗地里,他却在卢汉身边安插了大量特务,随时监视其一举一动。

令卢汉没有想到的是,蒋介石竟派国民党元老毛人凤率部前往昆明,以"肃清反动分子"为名,在短短数月间逮捕了400余人。

这些人中,不乏卢汉的亲信和旧部,还有曾经跟自己接触过的地下党员杨青田。

毛人凤掌控了云南的大权,卢汉虽贵为省主席,却无力回天。更令他不寒而栗的是,毛人凤让沈醉拿出一份密令,要求卢汉在200名嫌犯的枪决令上签字。

卢汉心如刀割,若是照此行事,无异于与蒋家王朝同流合污,成为千古罪人;可若拒不签字,又无异于公然与之决裂,后果不堪设想。

卢汉没有正面回绝,而是以各种理由拖延时间。

几经周折,卢汉终于争取到主动权。通过收买参与会审的两名国民党官员,他成功地将拟枪决人数缩减至90人。

沈醉攥着90多人的名字的名单,兴奋地觉得自己大功一件,立刻拍电报向蒋介石邀功,询问这些人该如何处理。

这不是蒋介石第一次面对类似的难题。早在与卢汉谈判时,他就已深感地方势力的复杂与难以掌控。

虽然他在电报中明确批示了8个字:“情有可原,罪无可逭!”,但他却并未直接将电报转发给沈醉,而是转送至省政府,试图用这样的方式卖卢汉一个面子。

在刚刚拉拢过这位地方大员之后,若贸然让沈醉在其地盘内大开杀戒,势必会让卢汉心生不满,甚至背离。

卢汉找到了辛亥革命的元老李根源。李根源被誉为“山中宰相”的智者,曾是朱德的老师。

李根源接过电报,静静地读完了蒋介石的批示。他摸了摸胡须,眼中闪过一丝光芒,然后提笔在电报上画了一笔。

卢汉疑惑:难道他想篡改电报内容?但这怎么瞒得过沈醉,沈醉是军统精英,眼睛毒辣得很。如果被发现,恐怕还未等人获救,自己便先丢了性命。

过了一会,李根源将电报递给卢汉。

绝处逢生

卢汉接过一看,顿时恍然大悟——李根源并未篡改电文,而是仅在“情有可原,罪无可逭!”这八个字中画了一个反勾,巧妙地颠倒了顺序,变成了“罪无可逭,情有可原!”

虽然顺序不同,意思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让卢汉看到了转圜的希望。

卢汉立刻将修改后的电报送到电讯处,命令重新翻译电文,并发给沈醉。收到新电报的沈醉没有起疑,他只关心尽快将此事办妥以邀功请赏。

在毛人凤那边,早已因为卢汉的坚持而焦头烂额。

他急于交差,不得不一再让步。经过几番斗争,到了11月,卢汉终于成功释放了380多人。原先枪决名单上的90多人,也缩减到40多人。

可卢汉依然不满意。他的目标是完全避免杀戮,他试图争取“不杀”的最终结果。时间一点点过去,僵局持续两个月,毛人凤终于看明白了:卢汉已经靠不住了。

他向蒋介石建议,必须想办法除掉卢汉。然而,这时的国民党政权已是穷途末路,内外交困,蒋介石无暇顾及这些琐事,只能命令毛人凤迅速撤往台湾。

卢汉一度松了口气。这种暂时的缓和并未解决问题。那些仍被关押在陆军监狱里的进步人士,是卢汉心中最大的隐患。

他试图通过各种手段与蒋介石周旋,希望为这些人争取一线生机,但蒋介石态度强硬,没有丝毫松抠的余地。

他一筹莫展时,李宗仁即将抵达云南。

卢汉反复思量,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转机。虽然他与李宗仁在过去曾有矛盾,但从地缘政治上看,云南与广西接壤,李宗仁的桂系势力一向对“大西南防线”虎视眈眈,想借机控制云南来与蒋介石抗衡。

卢汉明白,李宗仁的到访绝非简单的礼节性访问,而是另有所图。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卢汉决定将计就计。他亲自率领数万群众迎接李宗仁,为显示诚意,不仅将自己的官邸光复楼让给李宗仁居住,还大摆晚宴,为其接风洗尘。

席间,卢汉借着酒劲向李宗仁大倒苦水。他叹息着云南目前的困境,诉说自己在蒋介石的压迫下的无奈。李宗仁一边摇头,一边安慰他:“委座已经退了。”

这句话让卢汉心头一震,他从中听出了李宗仁的态度——事情或许真的有转机了。

第二天一早,卢汉立刻召集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农会、总工会、商会、教育会等,共同联名向李宗仁请愿,希望能够从宽发落那些被捕的进步人士。

这不过是形式上的一道程序,真正的关键在于前一晚的酒宴上,卢汉与李宗仁已经达成了共识。

李宗仁本就对蒋介石心存戒备,自然不愿助纣为虐,更何况释放这些人还能赢得云南民心,何乐而不为?

云南起义定乾坤

李宗仁签署了命令,以“证据不足”为由批准释放最后这批被捕的进步人士,卢汉压在心头的巨石终于落地。他立即命令军法处执行释放命令,确保这些人安全离开监狱。

11月,蒋介石从台湾返回重庆,正酝酿着将国防部和陆军总部等重要军事机构迁往昆明,同时命令云南省政府和绥靖公署迁至蒙自。

更令卢汉警觉的是,他收到密报,蒋介石已经下令让沈醉准备暗杀自己。

此时的卢汉已经清楚,蒋介石对自己彻底失去了耐心,决意斩草除根。卢汉秘密联系了叶剑英,开始策划云南起义的具体行动。

台湾局势突变,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岌岌可危。蒋介石心急如焚,连夜召见张群,命他火速赶往昆明,传达撤退的命令。

张群不敢怠慢,连夜乘飞机抵达昆明。卢汉早就看透了蒋介石的心思,为了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早就做好了准备。

12月9日,张群抵达昆明,卢汉命人悄悄切断了公馆的电话线,将这些与蒋介石关系密切的要员软禁起来。没有了核心人物的干预,他的下一步行动终于可以顺利展开。

晚上十点,光复楼内的广播电台传出卢汉的声音:“我宣布,云南起义了!”短短一句话,宣告了云南正式脱离国民党控制。

这场战斗并没有持续太久。在卢汉的带领下,起义军很快就控制了全城,国民党残余势力土崩瓦解。

至此,云南和平解放,卢汉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起义成功后,卢汉迅速将消息传递至北平,与解放军接洽,确保云南的和平解放。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后震怒不已,但此时的国民党已是积重难返,云南的脱离更是雪上加霜。

人们纷纷称颂卢汉是"云南王",是英雄,卢汉也将自己的后半生全部奉献给了人民的事业。

0 阅读:3
古凌

古凌

欢迎关注!欢迎点赞古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