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家长,你可曾见过一粒种子的生长?
春天破土时,它从不计算自己与参天大树的距离;夏日暴雨中,它只顾把根系扎得更深;秋风吹过时,它坦然接受有些枝桠结不出果实;寒冬覆雪时,它安静地等待下一个轮回。
而此刻的你,是否正握着一把尺子,丈量着五年级到初中的距离?
第一封信:春泥的等待有个母亲曾问我:“该给孩子报几个奥数班才能追上重点初中?”
我指着窗外新发的柳芽问她:“你可曾焦虑这棵树为何不比旁边的更高?”
万物皆有节律。
有的孩子是竹子,一场春雨就能拔节三寸;有的孩子是银杏,要等二十年才结出第一颗白果。教育不是马拉松抢跑,而是守护每颗种子独有的生长密码。
(小贴士:每天留半小时听孩子讲学校趣事,比刷十道题更能滋养心灵)
第二封信:夏雨的洗礼记得那个暴雨突袭的傍晚吗?
你浑身湿透冲向补习班接孩子,却发现他正和同学在水洼里折纸船。那一刻的欢笑声,比任何一张满分卷更接近生命的本真。
焦虑如同大雨,模糊了远方的路标,却浇不灭眼里的星光。
与其担忧“普娃”进不了名校,不如教会他:在泥泞中跳舞,在逆境里歌唱。毕竟人生真正的考场,从来不在印刷着铅字的试卷上。

有位父亲在梧桐树下告诉我:“孩子数学总考80分,我觉得人生完了。”
我拾起一片斑驳的落叶:“你看这残缺的叶脉,像不像梵高《星空》的笔触?”
教育的艺术,在于把瑕疵看作独特性。
不必强求每片叶子完美无缺,当阳光穿过那些虫蛀的小孔,会在地面洒下星星般的投影——那是独属于你孩子的生命印记。
第四封信:冬炉的温暖去年除夕,我拜访过一对母子。
母亲不再唠叨成绩,和孩子一起揉面做饺子。面团上的指纹与掌纹重叠时,她忽然流泪:“原来他手心已经和我一样大了。”
最好的初中,是飘着饭菜香的书房;
最棒的老师,是愿意在孩子挫败时拥抱的父母;
最珍贵的录取通知书,写着:这里永远是你的避风港。

亲爱的家长,请把焦虑装进信封,投递给十年后的自己。
那时你会看见:
那个总写错字的孩子,成了用代码写诗的工程师;
那个害怕上台的丫头,在联合国为女性权益演讲;
而此刻让你夜不能寐的“小升初”,不过是他们人生故事里,一句轻描淡写的注脚。
教育的真谛,不在催促花开,而在相信春天总会到来。
(此刻,请放下手机,去吻一吻那个正在奋笔疾书的小人儿吧——趁他还没学会在作文里写“我的妈妈是个焦虑的中年妇女”)
转发给同样焦虑的家长,评论区留下您家“小种子”最近让你惊喜的成长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