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黑公关的幕后,攻击车企已成一门生意?

玩车教授 2025-02-21 21:16:29

当一家企业凭借技术突破或产品创新而站上行业巅峰,取得让世人惊艳的成绩时,镁光灯下除了公众的欢呼与行业的认可,也有暗处射来的暗箭。近年来,针对国产龙头车企比亚迪的舆论攻击愈演愈烈。无论是从产品端的捕风捉影,到对企业研发能力和专利合法性的全盘否定,不一而足。攻击手段愈发系统化、专业化。这背后,一条由境外势力与无良媒体共同编织的“黑公关产业链”逐渐浮出水面。

而这一切,愈发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暗处的眼睛

如上文所言,黑公关主要由境外组织势力及无良媒体共同组成。其中来自境外的舆论攻击,在当下已然是一大困扰。

据中国新闻网在2025年2月11日发表的消息指出,包括APT-C-00(海莲花)及APT-C-01(毒云藤)在内的组织,开始将对华攻击的主要目标放在对我国龙头车企、主要的汽车端研发制造企业等作为主要目标,进行系统性、长时间的高强度舆论攻击。上述攻击逻辑直指企业根基,意在扼杀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而除了来自境外的有组织攻击外,部分“自己人”的行径,同样让人不齿。

国内汽车媒体非常“卷”,所有从业者都希望做出更好的流量,实现更好的流量,绝大多媒体选择的皆为正途--即通过用心做好内容实现更强的公众信任度。

但部分自媒体们,则被金钱诱惑,走入了邪路。他们以流量为唯一信条,将比亚迪等头部车企视为“流量富矿”。单纯的新闻报道早已无法满足他们的贪婪,为博取流量,他们选择了“制造新闻”。或胡编乱造,或移花接木,甚至将正常的技术迭代污名化为“偷工减料”。通过伪造各种比亚迪的“丑闻”或“质量问题”等方式,瞬间收获大量关注。

殊不知,这类无良媒体在收获了关注与不明真相的群众的欢呼赞叹之余,其恶劣行径已将道德、底线、媒体公义等诸抛于脑后,流量于他们,彻底成为了谋财的工具。对于如此“媒体人”,实则已和蛀虫无异。

比亚迪的反击

面对境外势力及境内无良媒体的“两面夹击”,比亚迪并未委曲求全,而采取了“双线作战”的方式,向上述黑公关黑媒体,展开了猛烈的正面反击。

自2021年起,比亚迪公开宣布,向全网公开征集有关黑公关的线索,并给予线索人5-100万元的悬赏金,此后,比亚迪把上述悬赏金提高到了5-500万元并宣布长期有效。

2025年2月19日,比亚迪向8名举报人发放1万至10万元奖励,并向一名关键证据提供者豪掷100万元。这一举措不仅震慑黑公关,更将公众转化为“反黑同盟”。毕竟单靠企业的力量,可能很难把这类黑恶势力一网打尽,但在群众的帮助下,黑公关和无良媒体们,将必然受到更大的震慑。

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一次公开活动中回应:“比亚迪接受媒体的批评和监督,但对黑公关和黑媒体,一追到底,绝不姑息!”

李云飞表示,“有时候,有媒体或者自媒体基于事实报导,批评我们,都没问题。还有些媒体不了解情况,出现一些误解性的报道,我们也都能接受。但如果有些媒体或自媒体恶意的揣着明白装糊涂,为了黑而黑,通过一些不实的和误导性的报道和信息,长期针对比亚迪,诋毁比亚迪。比如说一个礼拜有七天,至少五个工作日都在黑比亚迪,这个是不能接受也不能容忍的。”

我们不难看到,比亚迪对于打击黑公关是有决心也有实际行动的。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比亚迪打击黑公关,抵制舆论侵权行为的决心是坚决的。只要黑公关、无良媒体及别有用心者一天不停息,比亚迪对这类群体的打击力度,只会越来越大。

正本清源,应有之义!

长久以来,业内对黑公关,无良车黑可谓深受其害,这些别有用心的群体事实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对国产车的信心及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国产车的群众基础。汽车工业如今已然成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对于这样的攻击行为及相关爪牙的行为,若再不整治,再不加以控制,将造成的后果可能远超我们最坏的设想。

如今,中国品牌正处于“换道超车”的关键时期,在如此重要的时间节点上,绝不容黑公关黑势力的侵蚀与干扰。比亚迪如今的重拳出击,不仅是为自身正名,更是正本清源,为行业扫清障碍。

我们认为,当法律利剑高悬、公众觉醒参与、媒体重拾底线,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方能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愿清朗之风,吹遍神州大地!

0 阅读:40
玩车教授

玩车教授

专注汽车导购,教你如何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