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刘禅,在大家的印象中不仅是懦弱的代名词,还有很多人认为蜀国的覆灭全部因为刘禅的管理问题,还流传出了扶不起的阿斗的称号。
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其实刘禅是一位亚于刘备的明君,而之所以后人如此想刘禅,究其原因就是影视剧的拍摄,以及一些人故意的抹黑。
并且还有很多人举了几个比较有争议的例子,首先就是刘禅投降蜀国破灭,其实根本不是刘禅的错,哪怕是刘备在世也无济于事,国运已经到头了。第二就是在处理夏侯霸投降一事之时,处理的十分的得当,表现出不一般的沉静头脑。
第三乐不思蜀其实是保全大局的高端操作,毕竟人要是死了说啥也没用了,第四就是刘禅管理了蜀国足足四十年,即使有着诸葛亮的帮助,但也不难看出刘禅的管理是没有问题的。
其实想要搞清楚这一切,我们还要聊起刘禅的一生,刘禅的出生可谓都十分的不容易,刘禅出生于新野,当时的新野正处于战争。
刘备为了顾全大局,只能将刘禅和自己的妻子甘夫人扔下,自己先行撤退,不过刘禅是幸运的,刚刚护送完刘备离开的赵云,恰好看到了抱着刘禅的甘夫人。
赵云为了保全刘备的子嗣,抱着刘禅独闯曹营,如果没有大将军赵云的相救,可以说刘禅早已经死在了新野。
被救下来的刘禅,也在父亲刘备的百般呵护下慢慢的成长,不过刘备很快就发现自己这个儿子好像不是很聪慧,刘备虽然从小是一个小贩,不过他却十分的聪慧,并且熟读很多的书籍,养成了过目不忘的能力。
刘备认为有着诸葛亮的传授,再加上汉室宗亲的血统,刘禅应该也十分的聪慧,未来觉得要比自己更加的出息。
结果刘禅很明显辜负了刘备的希望,不仅对书籍完全没有兴趣,就连留下去背诵的诗词,都完全记不住。
其实也有很多人疑问,既然刘备觉得刘禅无法继承大业,为何不再生一个或者立别人为太子呢?
其实刘备的婚姻和子嗣一直都十分的悲惨,在刘婵诞生之前,虽然刘备也有过几个妻子,不过十分遗憾的是这些妻子都没有为刘备诞下任何孩子,虽然刘婵也有两个弟弟,不过实在太过年幼,刘备也实属无奈只能将太子之位传于刘禅。
为了能够让刘禅能够在这乱世活下去,刘备只能将孱弱的刘禅托付给自己最信任的军师诸葛亮,诸葛亮为了能够复兴汉室只能接下这个苦差事。
刘备死亡以后,诸葛亮竭尽全力帮助刘禅,甚至还发动了五次北伐,不过上天好像玩弄诸葛亮,每次北伐即将成功之际,都会因为各种奇怪的原因失败,诸葛亮也留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言。
不过我们在回头看看刘禅,到底在刘备死后他执政期间到底如何呢,到底是靠着诸葛亮和刘备留下来的基业啃老,还是刘禅其实是一个明君呢?
其实在三国时期,刘禅在位足足四十年,单说时间来说,他确实已经有炫耀的资本了,但是说实在话,刘禅之所以可以在位如此之久,
第一个原因就是他的继位时间太早了,仅仅17岁就继承了皇位,要是现在属于是连成年都没有,所以说在位时间长也很正常,再加上前二十年还有这诸葛亮的辅助。
基本任何事情都是诸葛亮做决定,还有刘备的一众老将在旁辅佐,刘禅根本不需要多想什么,伸手等着吃饭就行了。
诸葛亮去世以后,还将毕生所学传给了姜维,再加上诸葛亮在世之时,为蜀国奠定的政治基础已经十分完整。所以说刘禅在位之际一直处于诸葛亮的帮衬下。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原因,蜀国地区原本就处于川蜀山川之地,山川本来就有易守难攻的天然优势,而且蜀国已经发育数十年,兵力本就很充裕,很难一举攻破,再加上蜀国最大的敌人魏国内部本来就不安稳,根本没时间管蜀国的事情。
至于刘禅的性格,怎么洗白也洗不干净了,他就是一个十分懦弱的人,并且十分的怕死,就连刘婵的儿子都能做出来自杀殉国的英勇事迹,刘禅就连个屁都不敢放,所以说蜀国的投降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不过如果说刘禅真的没有脑子的话,也绝对是不可能的,毕竟他出生在乱世之际,从小接受的教育也非同小可,如果刘禅真的傻的话,早就有人揭竿起义了,而刘禅之所以后人对他的评价十分不好,其实最关键的还是蜀国投降之后发生的事。
三国时期263年,魏国对蜀国发起了总攻,当时的魏国已经不是曹家的天下了,已经被司马家族完全掌控,彼时的蜀国已经十分的孱弱,看到不是魏国对手的刘禅也果断带军投降。
投降后的刘禅接到了司马昭的接见,其实他就想测试一下刘禅到底还有没有野心,试探一下他的底线,司马昭在宴席之上,随口问道刘禅,想不想念当时在蜀国当皇帝的日子啊?
而此时刘禅直接表示一点也不想念蜀国的生活,当个皇帝还得天天想那么多事情,如今天天吃喝玩乐多好,完全不思念蜀国。
而这个事情,也被后人做成了成语乐不思蜀,投降后的刘禅,最后定居到了洛阳,司马昭为了奖励刘禅也为他封了一个小官,最终在洛阳享乐多年以后,时年65岁刘禅因病去世。
其实纵观三国时期的纷争乱斗,我们也不难看出,各个势力为了争取江山几乎都争到你死我活,谁料最终魏蜀吴全部覆灭,被司马家一统江山,而刘禅在位期间,他绝对不是一个成功的皇帝,不过他却是一个聪明的政治家,他十分清楚枪打出头鸟这句话。
所以无论是执政还是投降以后,都漏出自己很弱的感觉,不过也正是这种办法,让刘禅能在乱世之中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