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老牌车企陷劳资纠纷:欠薪三年还强制解除合同?】
最近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某车企劳动纠纷,把河北红星汽车这家"老资格"车企推上了风口浪尖。有员工在短视频平台实名举报,说自己被拖欠了2023到2025年整整三年的工资,公司还单方面强制解除劳动合同,连基本的经济补偿都没给。这事儿听着耳熟?没错,红星汽车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员工权益上栽跟头了。

把时间拨回2019年,当时还属于多氟多旗下的红星汽车突然宣布"无限期放假",只给员工发当地最低工资。这操作直接让工人们傻了眼,明明劳动合同上白纸黑字写着岗位职责,怎么说停就停?更离谱的是,2021年还有员工因为公司没生产计划被"优化"裁员,最后闹上法庭才讨回公道。
要说这家车企的遭遇,还真像坐过山车。前身是1960年成立的河北红星旅行车制造厂,当年也算风光过。后来被多氟多收购推出过纯电小车闪闪X2,补贴后价格直接杀到5万档,结果没折腾几年又因为亏损被转卖给邢台龙冈。2023年宁波知道新能源接手后,更名迁址合肥,母公司山子高科还借着新能源东风推出物流车BOX1,没想到新车上市后销量惨淡,前十月产量6500辆只卖出5513辆。

更糟心的是股价,去年7月直接跌破1元面临退市,公司赶紧自掏腰包回购30万股稳军心。可这边股价还没稳住,那边员工欠薪的雷又爆了。现在大家伙都盯着呢:企业到底是资金链断裂还是有意逃避责任?控股股东山子高科旗下那么多业务板块,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子公司陷劳资纠纷?
翻遍公开资料,山子高科可是个"多面手",既搞整车又玩半导体封装,还控股着知道新能源、邦奇动力这些公司。2011年就在深交所上市,按理说家底不薄。可旗下红星汽车这出"连续剧"——停产、欠薪、解雇,桩桩件件都透着蹊跷。到底是行业寒冬下的无奈之举,还是企业管理存在漏洞?
要我说啊,这年头造车新势力扎堆,老牌车企转型不容易。可再难也不能把员工当"夜壶",需要时招进来,不需要就一脚踢开。毕竟造车不是造PPT,生产线要人开,技术要人研,售后服务要人做。企业要是连自家员工都照顾不好,消费者又怎么敢买你的车?

这事最后怎么收场,且让企业自己给个说法。但有一点肯定:劳动者权益不是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市场监督部门也该硬气点,该查的查,该罚的罚,别让"打工人"寒了心。毕竟,造车先造人,人都没了,车卖给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