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官方报道,12月24日晚,联合国将中国申报的“春节”纳入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
这意味着中国春节正式通过了联合国申遗,并且走上了国际舞台。
不过这件事情却让国人大感疑惑,春节本就是属于我们的节日,为什么还要大费周章的申遗呢?
况且春节申遗之后,对普通人能有啥好处?能多几天假吗?
中国的春节春节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农耕时代,在那个时期,“年”不仅是一个时间的度量单位,还能帮助农民计算该何时安排耕种,以及收获五谷。
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历法的统一和政治体制的建设,春节作为农历新年的开始,逐渐成为了全社会的重要节庆。
春节的日期逐渐固定在了农历的正月初一,一直到了现在。
经过时间的辗转,辛亥革命之后,便将该历法成为农历。
在这段历史的推进中,春节的习俗和庆祝方式也经历了许多变迁。
原本人们过春节,都是回家团圆,或是进行祭祖、祭祀等活动,在这几件事情完成之后,这个春节也算是过完了。
可渐渐的,贴春联、包饺子、吃团圆饭这种事情逐渐演变出来,也成为每年春节必备的传统文化。
甚至在各地区出现了舞狮,以及游神等活动。
每一项习俗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它们象征着驱邪纳福、辞旧迎新,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是代代相传的智慧和信仰。
当春节进入现代社会,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与发展,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春节的庆祝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国内。
申遗的意义2016年,巴西里约州通过法案,将春节设立为官方节日,201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也设立了相关法案。
国外的春节也可以在大街上看到舞狮队伍,以及门框上张贴的红色春联。
许多华人也会带着自己准备的年货,挨家挨户的敲响房门,送上自己的心意。
如今国外华人的逐渐增多,以及外国友人对春节的热爱,2023年12月22日,联合国正式将春节列为国际假日,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庆祝活动。
春节不仅在文化传播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在经济层面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每年春节期间,中国的消费市场迎来了巨大增长,无论是旅游、购物还是文化产品的出口,都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就像今年春节,全国经济消费上涨了0.3%,而旅游订单上涨了102%,甚至吸引来了不少的外国游客,专门前来中国消费。
从春节的消费模式,到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推广,春节已经成为了中国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
然而,随着春节文化的逐渐全球化,也有一些问题开始浮现,就比如春节面临着被其他国家“挪用”的风险。
部分地方甚至发生了文化混淆,原本属于中国的春节文化,可能会被误解为是某种泛亚文化的表现。
为了确保春节文化的正统性,中国在去年的时候将春节进行申遗,在今年通过了国际的认定和保护。
不过很多人最好奇的还是,现在春节通过了国际上的认可,那么我们的放假时间会不会增多呢。
其实关于春节放假的事情,我们还需要等其他的消息,不过还有不久就要到春节了,我们也可以期望一下,看看这次的春节放假时间是多久。
参考文献齐鲁壹点——2023-12-23《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的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北青网——2024-12-05《春节申遗成功背后,有哪些启示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