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把整套图纸给你们,你们也造不出高端光刻机!”一位ASML的工程师在中国工程师研究光刻机时,说出了这样的话。
这句话就像是一把刺刀,直戳中国半导体行业的痛点。
2024年ASML的CEO克里斯托夫·富凯又放话称,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想要追赶上国际顶尖水平,至少需要15到20年。
ASML是一家掌握光刻机核心技术的企业,特别是在EUV光刻机领域,其技术代表着全球半导体制造的最前沿。
光刻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它芯片制造就像盖房子缺少了钢筋混凝土。
ASML的EUV光刻机研发了20多年,全球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能够使用它制造高端芯片。
美国的技术禁令,直接让中国无法获取这类设备,这就成了中国半导体行业最大的难题之一。
面对这样的封锁,ASML的CEO克里斯托夫·富凯多次公开表示,中国短时间内根本追不上。
特别是他最近的一次发言,直接指出中国与台积电、三星这样的企业还有15到20年的差距。
富凯认为,中国即使有钱有技术团队,也难以在短时间内突破。
这些话听起来有理有据,仔细分析下来他的结论并非完全成立。
实际上,中国半导体产业在近几年已经实现了一些关键性的突破。
华为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被美国技术封锁之后,华为通过自主研发推出了麒麟9020芯片。
这款芯片虽使用的是7纳米工艺,但是通过芯片设计的优化、封装技术的提升,以及搭载纯血鸿蒙系统,最终实现了接近3纳米芯片的性能水平。
这款芯片被应用在华为的Mate 70系列手机上,用户的实际体验显示,它的运行流畅度和性能表现完全不输市面上的3纳米旗舰机型。
芯片工艺一直被认为是衡量技术水平的标准,但华为的突破让人们看到,制程工艺并不是决定芯片性能的唯一因素。
通过技术上的“另辟蹊径”,华为成功在没有EUV光刻机的情况下,打造出性能强大的芯片。
这一成果让ASML感受到了压力。
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不光局限于EUV光刻机,还在持续扩大。
上一年美国施压ASML停止为中国提供DUV光刻机的维护服务。
DUV光刻机虽不是最新一代技术,在目前的芯片制造中依然重要。
这种限制显然是想彻底卡住中国的半导体发展,但是中国企业早就有了应对措施。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大幅增加了DUV光刻机的采购量。
一些数据显示自2023年起,中国大陆的订单占ASML收入的40%以上。
到了2024年第三季度,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市场的新增订单大幅减少。
这直接导致ASML的订单量环比下降了53%。
ASML的财报也显示,他们预计2025年来自中国市场的收入将降到20%左右。
这种变化影响了ASML的业务,也让它在资本市场上付出了代价,其股价因为这一消息大跌了16%。
从市场反馈来看,ASML的强势地位正在逐渐被削弱,中国市场的需求却在向本土企业转移。
重要的是这种“去依赖化”的过程,正在推动中国半导体行业更快地实现自主研发。
从设计到制造,从材料到工艺,中国正在一步步补齐整个产业链。
目前在一些关键环节上与国际顶尖水平还有差距,但整体的进步速度还是让人刮目相看的。
目前中国已经在多个半导体领域展开了大规模的技术攻坚。
从高端芯片的设计到核心设备的制造,再到基础材料的研发,每一个环节都在不断突破。自主创新的成果正在逐步显现。
ASML的言论或许带有一定的傲慢成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对自身地位的不安。
毕竟,如果中国真的能够绕开光刻机技术的瓶颈,ASML的市场垄断地位将不复存在。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中国正在一步步逼近这个目标。
总结:
面对外部的封锁和压力,中国企业通过创新和坚持,正在一点一点地打破技术壁垒。
华为的例子说明,只要方向正确,就没有无法跨越的障碍。
未来,半导体行业的竞争可能会更加激烈,中国科技行业的自主之路才刚刚开始。
这条路不容易走,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看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