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军队如狼似虎,却始终打不过岳家军,岳飞的致胜秘诀到底为何

冷玉看文化 2024-06-02 00:55:29

​如果有人说一个人胆子太大,那有可能是在损他;但如果说他很有胆识,那就是对他由衷的称赞。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胆子很大的人,但是他们的下场都很惨,比如:

明英宗朱祁镇从来没有骑马打过仗,但是不畏惧蒙古铁骑,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和彪悍的蒙古骑兵正面对决,结果兵败被俘,在蒙古包里吃了整整一年的烤全羊;

《三国演义》里大家最熟悉的一句话就是“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汜水关一战中,潘凤手提大斧,威风凛凛,冲出辕门,直取华雄,结果交手没数合,便被斩于马下,一缕上将之魂飞出天外;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幼熟读兵书,对军事理论和经典战例对答如流,却从未有过实战经验。后来秦国一代战神白起率兵进犯,赵王派赵括出兵抵御,赵括认为自己天纵之才,满腹韬略,完全不把白起放在眼里,最后打起仗来,不仅自己被乱箭射杀,手下40万大军全被生擒,埋在坑里捂死了。试问,这40万个冤魂,找谁说理去?

所以说胆子再大,没有见识也不是什么好事,有时反而会坏事,只有有胆有识才是正道,才能成事。

那什么才叫有胆识呢?

南宋朝廷畏金如虎,避战求和,偏安苟活,唯独岳飞一人有胆有识,坚持北伐,誓灭金国,我们今天就从他身上找找答案。

公元1140年五月,金国撕毁和约,命完颜宗弼(即金兀术)亲率10万大军,复取已割给南宋的河南、陕西之地。

南宋命韩世忠、张俊、岳飞等诸将迎击金军,并表示允许岳飞举兵北伐,收复失地。

经过一番生死对决,金军攻势受阻,岳飞决定乘势北伐,并联络北方民间抗金武装,对金军主力形成包围之势。

就在对金作战形势一片大好之际,朝廷又突然改变主意,下令班师回朝。

虽然朝廷诏令“军不可轻动,宜且班师”,但由于传达圣旨的大臣李若虚素来支持北伐,便矫诏(即假传圣旨)令岳飞继续北伐。

当时南宋抗金前线成为如下局势:

韩世忠、吴璘等军与金军相持,分身乏术;

张俊在收复宿州和亳州之后,受朝廷诏令,班师回朝;

东京副留守刘锜,固守顺昌,按兵不动;

岳家军随着收复失地不断增多,只好分兵驻守,兵力逐渐缩减。

此时,岳飞面临两难抉择,如果继续向前推进,会陷入孤军深入的境地,孤军深入是兵家大忌,极有可能面临被围歼的危险;如果依令退兵,金军必会卷土重来,之前的所有战果将毁于一旦,北伐大业难成。

这个时候,岳飞便展露出有胆有识的一面,他既没有盲目冒进,也没有依令退兵,而是将主力收拢于郾城县到颍昌府一线,等待朝廷增兵支援。

为什么说他有胆有识呢?

其一,在没有任何援军的情况下,岳飞敢以孤军驻守前线战略要地,独自抗衡金军主力,此为胆大;

其二,在大胜之后,不过度相信自身实力,轻敌冒进,免于部队遭受孤军深入的危险;在北伐形势良好,己方占有优势的情况下,不盲目依令罢兵,而是占据有利地形,保存已得战果,积蓄力量等待下一步更大的战略反击,此为有识。

可是,即便岳飞有胆有识、有勇有谋,朝廷畏战,只求苟安,一直不增派援军,岳家军还是陷入了孤军作战的局面。

金兀术得知岳家军在郾城兵马不多,又无人增援,便发动大军直扑郾城,企图一举消灭岳家军的指挥中枢。

接下来的三场战役太惨烈了,可以说鬼哭狼嚎、血流成河、惊天地泣鬼神,我没有生花妙笔来描绘这三场战役,只好简单交代一下战果。

第一战,金兀术率一万五千骑兵猛扑,包括最精锐的“铁浮屠”和“拐子马”,岳飞令其子岳云率八千背嵬军和游奕军骑兵迎战,结果杀得金军尸横遍野,落荒而逃。

第二战,金兀术又调集十二万大军驻扎临颍县,虎视眈眈。岳飞帐下将领杨再兴率三百骑兵出巡,在小商桥遭遇金军主力,杨再兴带领部众殊死搏斗,竟然斩杀金军包括一百多名军官在内的两千多人,可惜杨再兴及所部全部战死。后一天,岳飞部将张宪领兵再战,金军畏之如虎,不敢出战,只好退出临颍。

第三战,金兀术精兵尽出,发动三万骑兵和十万步兵强攻颍昌。岳云以八百背嵬骑兵正面冲击,步兵分左、右两翼打好辅助,共斩杀金军五千余人,俘虏士卒两千余人、将官七十八人,并获马三千余匹。

此三战过后,金军心胆俱裂,再无斗志,畏岳家军如虎,有很多部将不愿再战,主动向岳飞请降,金兀术只好率主力退守开封。

岳飞改变固守待援的战略,乘胜全线进击,包围开封,金兀术做困兽之斗,于开封城外朱仙镇做最后的抵抗。

岳家军前哨五百背嵬军抵达朱仙镇,双方一经交锋,金军便全面溃散。

金兀术实在是被打怕了,带着部队抱头鼠窜,准备逃回北方。

这是岳家军与金军斗争史上最精彩、最辉煌的一个篇章,在此战中,岳飞再次充分展现出他素有胆识的一面:

一是面对数倍于己的虎狼之敌,毫不畏惧,敢于硬碰硬;

二是运筹帷幄,积极防御,以少对多,从容不迫,战斗意志丝毫不减;

三是把握战机,一鼓作气,绝地反攻,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可是问题来了,岳飞也是个凡人,为什么别人只是有胆子,偏偏就他这么有胆识呢?那他的胆识又是哪里来的呢?

我觉得,他的胆识来自于过硬的实力,他的实力又来自于长期的积累。

一是理论知识的积累。

岳飞在少年时代,就喜欢读《左氏春秋》、《孙子兵法》以及《吴起兵法》,注意在这里,他不是被逼着学,而是自己喜欢学,通过长时间的主动学习,打下了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

长大后,虽然征战南北,戎马倥偬,但他依然没有中断对知识的学习积累,学习兵法韬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还利用空余时间修习文学,苦练书法,他的词作已臻上乘,他的书法师承苏体,也堪称一绝。

通过长期的知识积累,他不仅养成了善于思考、勤于总结和理性分析的能力,还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军事思想和高于常人的文化涵养,这些都成为了他个人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实践经验的积累。

从二十岁参军以来,岳飞参与或指挥大小战役百余次,当过敢死队队员、做过骑兵,也干过最危险的侦察兵,从最低级的军官成长为一名指挥千军万马的高级将领,可谓身经百战、经验丰富。

他的每一次侦察哨探、每一次斩将夺旗、每一次攻城略地都是实践经验,通过这些经验的积累,他逐渐摸清了战争规律、掌握了战法手段,最主要的是摸透了金国军队的作战方式、战法特点和战斗实力,再加以思考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能够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

三是军事素养的积累。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多是遭遇战、运动战,很多时候根本来不及筹划部署、摆兵布阵,关键时候最考验的是将帅的军事素养。

岳飞就具备极为高超的军事素养,他的军事素养不是天生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知识的积累加上实践的积累,经由量变形成质变,一步一步慢慢形成和固化下来的。

他的军事素养包括战略眼光、形势判断和应变能力。

“别人都不敢打,我说能打,还能打胜”这就是战略眼光,“别人都撤退了,我不撤退,最后成功反扑敌人”这也是战略眼光,具备高超的战略眼光,才能保证全胜、大胜,而不是局部的小胜。

“虽然大胜,但不可冒进”,“敌人兵多,我兵少,那我就集中力量,逐个击破”,这些都是形势判断能力,根据正确的形势判断,选择最为高效的作战方式,是作战成功的关键。

“敌军势大,但已经被我方摧垮战斗意志,我军虽然人少,一鼓作气也必定可以吃掉他们”,这就是战场应变能力,也可称为“积极防御”战略,即采取积极的战略防御,逐步改变战争形势,变被动为主动,适时转入反攻,以夺去战争的最终胜利。

这些高超的军事素养全部集合在岳飞身上,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有胆有识、有勇有谋。

所以,胆识的背后是实力,而实力的背后是长期的学习、实践和总结。

通过岳飞,我深深感到:

若有识无胆,只能坐而论道,不敢干事;

若有胆无识,只是一勇之夫,干不成事;

唯有胆有识,方为大丈夫、真英雄也!

0 阅读:1

冷玉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