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便颜色判断身体健康变化

青囊译录 2025-02-18 06:43:16

大便是从肛门排出的由人体消化过的废物和食物残渣。食物入口后经过食管到达胃,经过胃和小肠消化吸收,将其分为水谷精微与食物残渣两部分,其中水谷精微被人体吸收利用,而食物残渣被输送到大肠,大肠将残渣中多余的水液吸收后,形成粪便,最后经肛门排出体外。

因为从饮食入口到大便排出,需要脾胃肠等许多脏器的参与,因此,通过观察大便的颜色、形态、便次数等,可以了解体内多个脏腑的病变,尤其是消化道的功能状况,以便诊断疾病、判断预后。因此,无论中医学还是现代医学均非常重视对大便的诊断,并把大便检查作为四大常规检查之一。

一般是通过大便的颜色、性状、数量、次数等进行诊断。

正常的大便中含有胆红素,所以健康人的大便呈棕黄色,大便颜色的变化与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白色大便

中医认为,大便颜色呈白色,为脾虚,主要有以下四种典型症状:

大便呈白色黏液状

大便形状像鼻涕冻样的黏液状,且白色透明,有可能患有慢性肠炎,肠息肉或肿瘤。

2.大便呈白色淘米水样

大便呈米泔水一样的白色混浊液体,不成形,且量多,多见于霍乱病,是一种烈性传染病。

3.大便呈白色或灰色

(1)表明胆道有梗阻,胆汁的排泄受到了障碍,依此可初步诊断可能是患了胆道肿瘤或胰头癌、胆结石等疾病。

(2)钡餐造影后大便也呈灰白色,属于生理性粪便,并不是疾病引起。

4.大便呈白色油脂状

大便量多,并有恶臭现象,常见于胰源性腹泻,或者消化道吸收不良综合征。

二、红色大便

大便呈淡红色

大便像洗过肉的水一样,多见于夏季因食用了某些被嗜盐菌污染的腌渍物,常见的有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腹泻。

2.大便呈鲜红色

此症多见于下消化道出血。

(1)颜色鲜红,量多少不一,或有血块,粘在大便外层,与大便相分离,如果用水可将血液或血块冲走,此症多因内痔出血引起。

(2)痔疮出血的另一个表现是在大便后滴出或射出少量的鲜血,不一会儿就自行停止;

(3)大便外层沾有少量的鲜血,大便时伴有腹部剧痛,便后疼痛消失,多见于患有肛裂的病人。

(4)血色不仅鲜红,还与大便混合在一起,多见于肠息肉、直肠癌或结肠癌等,直肠癌的血便中常带有糜烂组织,结肠癌血便的特点是鲜红血、量少,并含有大量的黏液或脓液。

3.大便呈暗红色

(1)中医认为,大便颜色红呈桃酱色,为血热,又称果酱色大便,由粪便与血液均匀混合而形成,常见于阿米巴痢疾、结肠息肉或结肠肿瘤。

(2)某些特殊性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特殊性疾病,由于凝血机制发生障碍,也可能引发便血,一般呈暗红色,有时呈鲜红色,且伴有皮肤或其他器官出血的现象。

(3)正常人进食过量的可口可乐、巧克力、咖啡、樱桃等,也会引起大便呈现暗红色,这是一种生理现象,须与上面的疾病区分开来。

三、绿色大便

1.大便呈水样或糊状,味酸臭,泡沫多,多见于消化不良、肠道功能失调等疾病。

2.绿色大便中如果夹带有脓液,是菌痢或急性肠炎的表现。

3.刚做完腹部大手术的病人,如果突然出现暗绿色水样的大便,有腥臭味、有半透明灰白色片状像蛋清一样的伪膜,可能是患了金黄色葡萄性肠炎。

4.婴儿剧烈腹泻也可见大便绿色。

5.食用大量含叶绿素的食物,或肠内酸度过高,大便也会变为绿色。

四、青色大便

大便呈青色,表示脾虚,或因风邪从脐部进入肠胃,肠胃受寒侵所导致。

五、黄色大便

1.大便色淡黄

中医认为,大便色淡黄,为虚热;大便色深黄,为实热;大便黏稠色黄如糜,为大肠湿热。

2.大便色深黄

(1)中医认为,大便颜色呈老黄色为热病。多见于溶血性黄疸,即红细胞被大量破坏所引发的黄疸。此症通常伴有溶血性贫血,可由红细胞先天性缺陷、恶性红细胞大量被破坏所引起的黄疸。它还通常伴有溶血性贫血的其他一些症状,可由红细胞先天性缺陷、溶血性细菌感染、恶性疟疾,配错血型的输血、各种免疫反应及某些化学药品或毒素的中毒等引起的。

(2)小儿如果出现大便量多,不成形,淡黄或深黄色,恶臭,且含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是因进食太多造成的,这时必须控制小儿的食量。

六、黑色大便

1.中医认为,大便颜色黑如胶漆,为瘀积。

2.黑色大便黑如马路上的柏油,所以又称柏油样大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症状。常见于胃溃疡、肝硬化、胃黏膜脱垂、胃窦炎、十二肠溃疡时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疾病。

3.摄入过多动物肝脏、动物血、菠菜、铋剂、口服铁剂、活性炭等药物,大便也可能呈现黑色。

0 阅读:67
青囊译录

青囊译录

传承原汁原味中医药文化传播健康知识,为有需要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