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想搞砸生活,但生活总是被我们搞砸。
任素汐、秦昊主演的新剧《亲爱的小孩》开播即成热搜宠儿,收视一路飘红,6集便给观众带来了家庭情感剧的不败爆点:出轨。
朱颜曼滋饰演的小三朱珠成林有有3.0(2.0是《心居》的冯茜茜)。
这个角色大闹主角女儿百日宴的情节,迎来不少观众的痛批,一个女人的为爱疯狂,建立在另一个女人的伤痛之上,委实可恶。
秦昊饰演的男主肖路没有“爬山梗”的惊悚加成,却仍旧让观众觉得窒息,老婆为抚养孩子心力交瘁,他却与年轻女下属暧昧,让人气得牙痒痒。
渣男与小三,永远能拱起观众的怒火。两人的过界行为推动出爆点情节,这一情节讨论度居高不下,但“出轨”只是《亲爱的小孩》一个“小配角”。
夫妻感情的原则性问题产生之间,男女主的家庭氛围已经很窒息,这部从女主怀孕、生产、坐月子开始讲起的家庭故事,比想象中更加真实、犀利。
演技与氛围感,第一个镜头便抓住了观众
虽然《亲爱的小孩》核心论点在婚育、家庭矛盾话题,但征服观众的第一个元素却不是剧情本身,而是让网友们“直冒鸡皮疙瘩”的质感。
演技与氛围,可媲美电影,第一个镜头,便让观众直呼“绝了”。
女主方一诺(任素汐饰)对镜卸妆,遮瑕底下大量的妊娠斑、国产剧最真实的孕肚、无法忽略的妊娠纹,一点点向观众展现,情绪逐渐递进。
大部分人都会称赞母亲无论处于什么阶段都是美丽的,但作为当事人,面对身体的变化,并不是那么容易一笑而过,镜头撕开了美丽背后的隐忍与付出。
任素汐的精彩演技加大了作品的第一波好评,从产前面对身体变化无助、敏感但努力坚定的母亲,到生产时的脱力感,都被她诠释的淋漓尽致。
第一集剧情,已经让观众忍不住感叹太“真实”,怀孕真实,生孩子也真实,产后育儿生活,更宛如在普通新手爸妈家安了监视器。
几场家庭群像矛盾戏,带入感也非常强,方一诺受激素与焦虑影响的失控脾气,情绪上头的家属们,肖路面对家庭修罗场的崩溃,都是热议名场面。
爆发戏使得观众情绪上头,“沉默”戏则在冷静中让我们感同身受。
方一诺与肖路因为家庭矛盾渐行渐远,貌不合神又离的夫妻,没有一句台词,仅一个简单的上班出门同行镜头,便把沉默中的疏离完全传递了出来。
好演员、好镜头,会成为作品脱颖而出的关键,当下无论观众是否为剧情着迷,都要称一句“电影级”质感,这让《亲爱的小孩》嬴在了起点。
好人与坏事,没有人想要拖家庭的后腿
《亲爱的小孩》目前女主视角戏份居多,为生育付出巨大却被丈夫背叛的母亲方一诺,更受观众怜惜,很多窝火的剧情,观众都下意代入方一诺。
在男主肖路出轨之前,她已经面临过许多观众气到想掐人中的糟心事。
当方一诺在医院努力克服恐惧待产时,借口回家工作的丈夫却在看球赛躲懒,妻子在闯“鬼门关”,丈夫在闯“球关”,对比之下,委实讽刺。
产后坐月子更加糟心,前脚肖路承诺会好好帮方一诺带孩子,后脚方一诺被孩子吵醒熬夜照料,肖路却能秒睡,完全无视妻子的煎熬。
不靠谱的婆婆也一度是剧情争议点,两代人育儿观念的碰撞非常糟心,一边带娃一边沉迷麻将导致孙女摔车,看得观众揪心不已。
方一诺的育儿之旅,几乎都是一地鸡毛,复杂的矛盾与糟心的家庭氛围,让不少观众直呼害怕,但客观来说,《亲爱的小孩》并没有“恶人”。
如果挑毛病,肖家和方家每个角色都存在让观众难以理解或不适的地方,但没有一个角色想要破坏家庭氛围,他们都真心为家庭努力过。
以槽点最多的肖路母子为例。
肖路的性格很鸵鸟,碰到事情总是喜欢先缩一缩,实在缩不过去了再面对。
但他选择鸵鸟应对生活,更多的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无论是面对妻子、母亲还是丈母娘,他曾试图尽可能地满足对方,自己默默承担压力。
哪怕不满母亲索要胎盘,也一边反对,一边妥协,始终硬不下心拒绝。
妻子育儿焦虑,肖路最初也是努力跟上她的步调,为了方便妻子监视月嫂,他搬到客房,为了让丈母娘和母亲一起照顾妻子,又搬到了沙发。
面对母亲与妻子的矛盾,他两边维护,在弟弟入住导致两家矛盾大爆发之前,肖路面对家人的诉求,有逃避,却一直没有拒绝过,默默给家人当情绪发泄桶。
与儿媳育儿观念不合又过于粗心的肖母,后续也得到弹幕很多观众的谅解,毕竟,真正的恶婆婆,不可能为了化解儿媳怒火伏低做小包揽体力活。
每个人的出发点都是向着好的结果而行的,他们也为之付出努力过,但为什么却只收获了一地鸡毛呢?两个家庭观感的冲撞是关键原因。
但更重要的,是男女主在育儿方面的极端,一个过于松驰,导致了问题的堆积;一个过于紧绷,激化了家庭矛盾,完全不在一个节奏上。
“松”与“紧”,逃避与焦虑皆是负能量之源
新手爸爸肖路对妻子的爱并没有水份,但在育儿方面,他太松驰了,对自己的私人空间,或者说个人生活质量非常重视,总是下意识用谎言逃避育儿责任。
他负责打包外卖回家做晚餐,妻子方一诺晚班归家后一直等待,他却已经在外面吃上了,是他觉得两个人分开吃更高效、对感情毫无影响吗?
并不是,否则他不会在妻子询问时下意识撒谎说没吃。
这一举动与看球赛、秒睡等情节非常相似,可以说是一个男人压力太大抽时间放空,也可以说是他回避了育儿的付出。
压力,绝对是有的,工作与家庭琐事两手抓,放任何人身上都很累,但有些东西,不能因为压力而逃避,当你逃避一次时,就可能持续的逃避。
方一诺后续很多情绪化行为,一定程度上都是因为肖路太“松”了,很多地方都不断缺席,让她不得不更加关注,心态无意中变得敏感起来。
为了送胎盘不管妻子便是典型,产前方一诺还主动让丈夫回家处理工作,但产后发现丈夫缺席后,她便产生了对方“不重视自己”的想法。
丈夫“松”一时,后面的责任便越大,等到问题积累到自己无法掌控的程度,再选择隐忍去解决问题,困难程度就更高了。
妻子方一诺对孩子的爱,让很多妈妈共情,她在监督月嫂、照顾女儿方面的很多执念,做过妈妈的人几乎都能理解,激素与焦虑让她很难淡定下来。
但站在旁边者的角度,我们也能明显看出角色把自己的情绪与生活都拉到了极致,像一个紧绷的弓,稍微一碰,就容易断,状态比肖路更加危险。
这种紧绷,让方一诺越来越焦虑,处理问题便逐渐没有那么冷静理智,原本处于被迫害状态的她,反而因为过度紧绷给自己和周围的人都带来了压力。
一对夫妻,两个极端,一个过“松”,一个过“紧”,丈夫的过度“松驰”造成了妻子的过度“紧绷”,妻子的过度“紧绷”,又加深了丈夫的“松驰”。
恶性循环,便这么产生,到了最后,即使没有出轨问题,这对夫妻也形同陌路,维持他们婚姻的东西,已经变成了名义上的责任与孩子。
感情,就这么被消磨掉了。
面对这种真实又复杂的剧情对比,很多人觉得《亲爱的小孩》让大家更加“恐婚恐育”,客观来说,这部剧的确有过度负能量的痕迹,缺点很明显。
肖家全员奇葩便是国产家庭剧常见的拱火手段,育儿矛盾之后的出轨问题,也很有拼凑狗血的嫌疑,但七话觉得,《亲爱的小孩》更有意义的地方在于警醒。
一方面,认清父母的责任,育儿不能抵触“牺牲”。
如果太执着于个人空间,认为有了孩子对生活影响不大,那就大错特错了,没有太多责任时,肖路可以下班就喝啤酒看球赛解压。
但当成了父亲后,下班的时间便不能只考虑自己,与妻子一起参与育儿,均衡双方的育儿压力,才能更好地平衡自己的心态,淡化潜在矛盾。
另一方面,打破传统家庭分工思维,父亲不能甩手,母亲需要放点手。
仔细看剧情细节,你会发现方一诺与肖路过度的紧绷与松驰育儿观,其实与传统家庭分工思维息息相关,两个人都深受影响。
丈夫能在妻子熬夜照顾孩子时呼呼大睡,是因为他仍旧保有妻子负责育儿、丈夫养家的传统思想,下意识觉得自己“偷懒”,是正常现象。
现实亦是如此,《亲爱的小孩》弹幕中经常出现这种言论,“大多数老公都不靠谱”、“这已经算可以的了”,肖路“松”的底气,便是因为大家都这样。
方一诺与很多母亲一样产生育儿焦虑,有怀胎10月的母爱羁绊,同时,还有一个外因,当孩子没有被妥善照顾时,母亲永远是最大的责任人。
剧中丈母娘与婆婆在讨论育儿话题时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两个人经常以“XX都是我带大的”为豪,相互攻击时,也专挑对方的育儿错处。
无论是老一辈还是年轻一辈,在她们成为母亲时,就已经自动把自己带入到“育儿分工”状态,这间接催生了新手母亲不断出现的焦虑情绪。
社会分工早已改变,新一代的育儿需要父母共同的努力,不能甩手,也不能急迫,但传统的家庭分工思维,仍在影响着年轻父母们。
育儿并不是只有一地鸡毛,生活也不是惊悚片,“狗血”皆有起因,《亲爱的小孩》呈现出的矛盾,是现实呈现,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问题。
欧阳玲
虽然很真实,但是所有的不如意全都碰上了这个可能性有点低,还是制造戏剧冲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