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26岁的董竹君怀了第5胎,即将临盆,身体浮肿得连鞋子都穿不进去。而此时,她的丈夫却一如往常,正在和一群豪门太太打牌。
牌桌上,夏之时猛吸了一口大烟,不屑地说起了董竹君:”她呀,肚子圆圆的,爱吃辣,一看就又是个赔钱货。“
在此之前,董竹君已经连续生了4个女儿,每一个都是肚子尖尖。
夏之时对这个只会生女儿的妻子,早已经没了耐心。
没成想,过了一会,家里的佣人来报喜:“太太生下了小少爷!”
夏之时高兴地把牌往桌面上一摊,站起来就往外跑:“今儿的账全算我的,回头都来我家喝喜酒!”
此时的董竹君躺在床上,满眼笑意,她可算生了个儿子。这一次,丈夫应该能回心转意了 。
殊不知,这个好不容易得来的儿子,将会给她的人生带来更大的变故。
董竹君这一生,一共跳过两个火坑。第一个火坑,是父母给的。
13岁那年,父母因为家里穷,把她卖到了上海的青楼当3年“清倌人”。结果老鸨说话不算话,说是“清倌人”,可等月事一来,都必须强行接客。
为了改变命运,14岁那年,刚来月事的董竹君,就偷偷攀上了夏之时。
那会的夏之时,27岁,风华正茂,是同盟会成员,在辛亥革命中立了大功,是四川的军政副都督,正在上海活动。如果能抓住这块跳板,她的未来自然也就有了保障。
所以,在发现自己来了月事的第二天,董竹君就跑到了夏之时住的旅店,哭得梨花带雨。
夏之时一看,实在太惹人怜爱了,便找到老鸨要给董竹君赎身。
结果,老鸨狮子大开口,用300买了董竹君的3年,这会卖出去,她要价30000。任凭夏之时在四川有家底,一时之间也拿不出这么多钱,他先应下了10000定金,剩余的再去凑。
董竹君得知后,又悄悄把夏之时约了出来:“我不要你赎身,你等着我就行。”
在风月场所里泡了一年,青楼女被赎身的后续故事,她听得太多了。要么是成了金丝雀被养起来,要么是被男人抛弃,有的甚至下场更惨,直接被二次卖回青楼。
这样的日子,董竹君一丁点都不想沾边。
因此,她和夏之时的开始,绝对不能是这样。
一个雨夜,董竹君以装病为由,从青楼逃到了夏之时身边,用少女清澈的眼神看着他说:现在,我自由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夏之时沉浸在董竹君身上,不可自拔,直言想结婚。董竹君伺机提出要求::一是只做大老婆;二是要留学;三是回国后,后院的事情她说了算。
此时的夏之时沉浸在温柔乡中,自然是一口答应。
董竹君很开心,她以为,这会是一场绝佳的婚姻开局。
殊不知,这就是她的第二个火坑。
第二年,两人就到了日本。董竹君拼命学习知识,接受新思想,认识到的世界也越来也广。
因为夏夫人的头衔,董竹君接触到了很多的革命党人。她悄悄立下心愿,未来要为男女平等、争取女权去做更多的事情。
不得不说,这个时期,夏之时真的是董竹君的大贵人。不仅把她捧在手心,还为她提供各类资源,带她去见世界。
董竹君呢?也是个知道感恩的人,努力去让这段婚姻更好。
在平常的生活中,她总是会尽可能地去满足夏之时的要求,尽量服从他的喜好。
夏之时不喜欢董竹君和男生接触,董竹君就尽量回避男人多的地方,到学校也很少和男老师、男同学聊天。甚至,为了让夏之时安心,董竹君还会避免去学校上学,直接花重金把女老师请到家里来。
夏之时想要孩子,董竹君就一边上学,一边生娃。
夏之时间喜欢儿子,董竹君就继续调养身体,在生了4个女儿之后,继续努力备孕。
结果,董竹君的做法,非但没有得到预期效果,还让夏之时原形毕露。
从日本回来后,夏之时职位被卸,便带着董竹君回到了四川老家成都。
在成都,夏之时整日无所事事,抽大烟、打麻将,全然没有了当年那个革命青年的样子。每次,董竹君一劝,夏之时就会大发雷霆,有时候还会动手。
而夏家,家大业大,也不是个好相处的地方。
表面上,董竹君是家里的主母,备受尊敬。可实际上,大家族的长辈,谁都能过来嘲笑她出身卑贱、生不出儿子。
夏之时呢,冷眼旁观,表示默认。
董竹君虽然很生气,但只要想起曾经的恩爱,就想要再挽回一次。也许,生个儿子就好了。
1925年,董竹君拼着自己的身子,怀了第5胎。
这一胎,终于是个儿子了。
董竹君想着,这下,丈夫总该能回归家庭,重新振作了吧。
结果,夏之时高兴了没几天,竟然提出要把孩子过继给兄弟,让董竹君努力再生个儿子出来。
因为这件事情,夫妻俩大吵了一架。
后来,在养育儿女的过程中,两人又再次爆发激烈的争吵。
夏之时始终认为女儿是赔钱货,没必要接受好教育。可董竹君却觉得,女子必须要有独立的能力,坚持要送女儿一路读书上大学。
有一次,大女儿出麻疹,董竹君衣不解带地日夜照顾了40多天,夏之时非常生气,骂她不懂大局,一个丫头片子有什么好照顾的。
甚至还口不择言地来了一句:“你不过也就是个窑姐!”
从那一刻开始,董竹君的心如坠冰窟,她知道,他们的感情回不去了。
于是,从这天开始 ,董竹君开始走出家门,搞事业。
恰逢五四运动的风吹到了成都,董竹君开始想要创办实业,去帮助女子。她先后创办了富祥女子织袜厂、飞鹰黄包车公司,接收贫困家庭的女子当工人,给她们灌输男女平等的思想。
一直到1929年,四川时局混乱,她才被迫关闭工厂。
工厂关闭后,回到家中的董竹君,再看夏之时。突然发现,眼前这个男人古不仅古板、大男子主义根深蒂固,如今还不思进取,醉生梦死,立马 反应过来,她不应该被这个男人束缚。
于是,她带着4个女儿直接去了上海,决心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当时,成都的官太太们都不理解,夏家是大豪门,夏之时又没有纳妾,在官场上也算新式家庭,礼仪规矩简单,简直是个当太太绝好的地方。董竹君怎么这么不懂珍惜,要带着女儿离开呢?
可只有董竹君自己知道,这个决定,帮她跳出了第二个火坑。
1929年,29岁的董竹君带着4个女儿,再次回到了这个她曾经卖唱的城市,一切重头开始。
没有人脉、没有基础、更没有资金,最开始的几年,董竹君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典当行。她先后卖掉了值钱的珠宝、女儿的大提琴,到最后落魄到卖衣物。
没办法,在那个年代,国家战乱,做生意实在是太难了。
更何况,她还是一个带着4个孩子的女人。
董竹君的几次尝试都失败了,最后把目标锚定在纱厂上,好不容易有了起色。一个炮弹,又把纱厂轰掉了。
而就在这时,夏之时再次来到上海找董竹君,言语之间尽是讽刺:“你一个女人,不行的,带着孩子跟我回去吧。”
董竹君一句话都没有多少,立马就和夏之时正式离婚。
妻子低谷时,还要来奚落。
这样的男人,她不想再多看一眼。
离婚后,董竹君的人生就像是开了挂一样。
她先是遇上了四川人李嵩高,李嵩高拿出自己买枪支的2000元,支持董竹君开办了四川饭馆。
随后,她的锦江小餐生意越来越好,很快就扩大规模,开成了锦江饭店,在上海占有了一席之地。
锦江饭店开业那天,不少上海名流都来了,其中有杜月笙、黄金荣、南京政府和上海军政界要人员等。
在那个年代,锦江饭店成为了国内外各界名流到上海,必去的打卡地。
后来,董竹君又围绕着锦江饭店,开出了很多锦江系列,比如锦江茶馆……
在这些产业里,董竹君会女员工提供专门的岗位,不仅会训练她们的业务能力,还会告诉她们:
“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赚钱养家,而且要为妇女的社会职业开辟道路,提高妇女社会地位。”
这样有头脑、有良心、有坚持的董竹君,很快就受到了爱国人士的支持。
仅仅几年间,她就赚了10多万美金,从12平米的破弄堂住到了花园洋房。董竹君把这些赚来的钱,一部分偷偷支援抗日,一部分存了起来。
而这些存起来了钱,在抗战胜利之后,董竹君又把它们连带着花园洋房一起捐给了国家,支援祖国建设。
站在黄浦江边,谁能想得到,当年那个被卖入青楼的姑娘,能有这样传奇的人生。
董竹君的人生,是一部女性奋斗史,更是一部女性精神觉醒的教科书。
无限可能,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