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郭襄注定没人要,你看郭靖当年让谁贞洁不保,黄蓉也心知肚明

耳东品文史 2025-02-07 00:02:44

“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一切故事最美好的结局,可未必每个故事都能迎来这般圆满的结局,比如《神雕侠侣》中,杨过和小龙女确实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但同样多情的郭襄,却成了多余的存在。

不过话说回来,郭襄的生命中倒也不是只出现了杨过这一个优秀的男人,后来的张三丰就不错,可他们最终也渐行渐远,郭襄直至死去一直都是一个人,当真是凄苦。

(郭襄、郭芙剧照)

所以金庸为何要赋予这小妮子如此凄苦的命运?金庸的安排向来都是有据可依的,而郭襄的遭遇,其实也早已注定。

一、多情的郭襄

“十六年后”的剧情部分,郭襄才算是正式登场,由于有郭芙在前,读者难免认为郭襄也是个刁蛮任性的女子,却不料这妮子与她姐姐截然不同,她明慧潇洒,通情达理,任谁见了都喜欢。

而郭襄身上最明显的标签其实是“痴情”。

自打她在风陵渡口遇上杨过之后,她就爱上了这位英俊的大哥哥。

接着她便对杨过展开了疯狂的追求,当然,女子的“追求”还是稍显内敛的,但郭襄的所作所为当真疯狂。

(杨过、郭襄剧照)

其中最令人动容的一段剧情莫过于杨过苦等小龙女十六年,未能如愿见到小龙女,继而跳下绝情谷,没想到郭襄见大哥哥跳崖,她也没有片刻犹豫,只跟着大哥哥一同跳下深谷。

那一刻,她是豁出了性命,也用自己的行动向杨过表明了心意,言外之意即是“你若死了,我也不愿独活”。

其实金庸若是在此时安排杨过放下执念,与郭襄走到一起,也不会让人觉得意外,杨过也谈不上人设崩塌,毕竟他做出跳崖之举时,也算是为小龙女死过一次了,既然大难不死,就该接受全新的生活,此时的他就应该为郭襄转身。

奈何这个故事需要一位专情的主角,所以杨过必须对小龙女从一而终,郭襄注定要错过杨过。

所以当杨过夫妇携手走下华山之时,郭襄也只能默默送上祝福。

即便要放下杨过没那么容易,但郭襄也可以开始试着接受另一段感情了。

金庸也不是没有铺垫的。

二、错过的缘分

《神雕侠侣》最后一回中,群雄结束第三次华山论剑之后,遇上了觉远大师带着小徒儿张君宝登场,他们追捕潇湘子、尹克西的过程中,郭襄与张君宝就有了些许暧昧的互动。

当时张君宝被打伤,郭襄便主动上前,为那小兄弟包扎伤口,此时书中只道:“郭襄一斜眼,见张君宝头上伤口兀自汨汨流血,于是取出手帕,替他包扎,想到杨过便会偕小龙女离去,此后不知是否再能得见,心中酸痛,双目泪水莹然。张君宝见人人都神色温和,独有这位美丽可亲的小姊姊却伤心眼红,不明所以,可不敢相问,本来要称谢的话也说不出口了。”

不难看出,张君宝心中是有些喜欢郭襄的,此时的郭襄对张君宝还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但故事总得有个开始。

(郭靖、郭襄剧照)

当他们在《倚天屠龙记》开篇的“郭襄闯少林事件”再次相遇时,二人便成了“患难与共的生死之交”。

张君宝因被少林群僧误会“偷学武功”,继而被方丈责罚,觉远不忍爱徒受苦,于是拿铁桶挑着张君宝与郭襄一同逃出了少林寺,却不料最终用力过猛,气绝身亡。

张君宝成了无家可归之人,郭襄此时便主动示好了。

书中只到:“郭襄听他问自己到哪里去,心中一酸,说道:‘我天涯海角,行踪无定,自己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张兄弟,你年纪小,又无江湖上的阅历。少林寺的僧众正在四处追捕于你,这样吧。’从腕上褪下一只金丝镯儿,递了给他,道:‘你拿这镯儿到襄阳去见我爹爹妈妈,他们必能善待于你。只要在我爹妈跟前,少林寺的僧众再狠,也不能来难为你。’张君宝含泪接了镯儿。”

也就是说,若张君宝去了郭襄家,他们二人或许还有擦出火花的机会。

但金庸却让张君宝以“不愿寄人篱下”的理由选择了离开,郭襄又错过了一位少年英侠。

(郭襄、郭靖剧照)

书中再次提到她的名字时,她已不在人世,并且是出家为尼的状态,当真是凄苦一生。

她的命运为何如此凄惨?

其实金庸向来喜欢写因果循环的故事,她的遭遇,或许该怪她父亲郭靖。

三、郭靖的罪孽

当年郭啸天为救杨铁心断了一臂,所以后来郭芙斩了杨过一臂。

杨康害死欧阳锋之子欧阳克,后来杨过就成了欧阳锋的义子,还了欧阳锋一个儿子。

你看,金庸的故事都遵循因果循环的道理。

而郭靖当年毁了一帮女子的贞洁,这情债就由郭襄来还了。

郭靖毁了谁的贞洁?

答案很简单,正是花剌子模的那些无辜女子。

当年他帮成吉思汗征花剌子模时,书中就提到这么一句:“一出城门,只见数十万百姓奔逃哭叫,推拥滚扑,蒙古兵将乘马来回奔驰,手舞长刀,向人群砍杀。原来蒙古人命令居民尽数出城,不得留下一个。当地居民初时还道是蒙古人点阅户口,以防藏匿奸细,哪知蒙古军先搜去居民全部兵器,再点出诸般巧手工匠,随即在人丛中拉出美貌的少妇少女,以绳索缚起。”

而这都是郭靖与黄蓉的“功劳”,有他们的加持,成吉思汗才能顺利破城,那些无辜枉死的百姓,那些被欺负的女子,如何不是拜郭靖所赐?

(黄蓉、郭靖剧照)

就连郭靖自己都十分后悔当初的决定,他觉得自己因为对完颜洪烈的仇恨做出这般不理智的事,当真是个错误,可一切都已无法挽回。

结合前文提到的金庸向来注重“因果循环”,郭靖的父债,自然要由他的孩子来偿还,郭襄注定孤独终老,也就说得通了。

正是:

郭襄聪慧貌亦妍,奈何孤影伴残年。

父债子偿古已有,因果循环报应连。

花剌子模血债重,蒙古铁蹄踏尘烟。

金庸笔下情难断,郭襄注定独凄然。

0 阅读:14
耳东品文史

耳东品文史

品名著、读武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