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谋略先哲——孙子与老子

太极三皇 2024-07-04 10:51:31

孙武与李耳,都是震烁古今的历史人物(至于李耳的真实性,学术界另有考据,此文不论)。

古人有“三不朽”之说,立德、立功、立言,尤其,“立言”一向为学者所重视而向往,著书立说,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孙子兵法》与《道德经》同为不朽经典。

汉朝刘歆编著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的著作《七略》,其中《诸子略》包括先秦诸子百家中有重要影响者,即“九流十家”,包括道家;《兵书略》 自成一类,收集军事著作。《孙子》与《老子》可称为撑起中华文化大厦的“四梁八柱”之重要组成部分。

孙子谈兵法十三篇,重在谋略。《始计》第一,分析计算己方的作战资源与双方的优劣势,以做军事决策,“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用间》第十三,指出明君贤将,要用有大智之人实施间谍战,这样才能保证总体战的胜利。

《老子》五千言八十一章,阐述乱世的为政治国之道,处处是权谋机变;所谓“无为而治”,实际上,是“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有所为”。由乱返治,需要一安定时期,与民休息,恢复百业。在休养生息的阶段,各行各业都要安分守己,专注于各自的工作,使国家实力全面复兴,因而,当政者要采取措施达到两个“使”。可见,老子用心良苦。

“谋略”的应用,在我国起源早,既是智慧的象征,更是实际形势的要求,因中华文明初始就是大规模:广土众民。

战争方面,相比西方,中国古代早已算是“大兵团”作战,如果缺乏战略战术的指导,一旦不利,便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回天乏术,国将不国。所以,“上兵伐谋”。

行政方面,边疆大吏远离中央,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有不逮,为确保地方执行中央政策,不得不采取一些人事安排。

经济方面,农业是传统的支柱产业,如果让农民积极劳作,积累财富,则需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并配以利民政策。

因而,中国古人早已“善用其心”于国家治理。

孙子与老子,这二位先贤的战略思想具有类似性:善用“对法”。

孙子说:“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夫唯不争,是故天下莫能与我争。”

二者所述都是以在“争”中取胜为目的,又同样展现了“阴阳转化”的思想,所谓“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求“阳”则用“阴”,求“阴”则用“阳”,相反相成。

全球化、商业化的今天,想不争也不行。不争的话,美国会先薅羊毛,然后再敲骨吸髓。

起而争,争而胜,孙子与老子是东方的两座“靠山”,善用其“心”,决胜千里之外。

0 阅读:7
评论列表
  • 2024-08-04 13:39

    这篇说的才是华夏古代的真正的文化精髓之一啊。可不是那些伪装成传统文化的传统骗术。

太极三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